《在遠方》研評會:現實題材要做好時代「書記官」

2022-07-02     晴天記憶生活

原標題:《在遠方》研評會:現實題材要做好時代「書記官」

楊錚

現實題材創作,當好時代「書記官」

《在遠方》以小人物視角講述大時代發展,通過劉燁飾演的姚遠的人生歷程,濃縮了中國物流業的興起與發展。

申捷

《在遠方》導演陳昆暉表示,《在遠方》滿足了他想拍中國故事、想把中國精神發揚出去的願望。

陳昆暉

劉燁

保劍鋒

仲呈祥

李春利

高小立

《在遠方》有其獨到的題材優越性。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研究部主任趙彤表示,該劇描寫了我國物流業進入新世紀的嬗變與發展歷程,這在我國電視劇創作史上還是首度開掘。《在遠方》描寫了民營快遞業從地下到地上的故事,也是一個快遞小哥與快遞大事業共同成長的故事。

趙彤

高飛

多維度結合,現實題材創作新視角

陳芳

盛伯驥

范志忠

范志忠總結該劇有四個「新」:新的題材、新的人文關懷、新的審美追求、新的浙江影視製作經驗。並表示在當下影視劇處於寒冬期的時候,該劇逆勢生長,執著地從創業的角度,以現實主義的原則,執著於與時代同步創作的理念,為浙產影視和全國影視創作都提供了非常寶貴的經驗。

現實主義+浪漫主義風格,提升審美高度

該劇現實主義+浪漫主義的風格也一直令人稱道。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總裁助理申家寧表示該劇在展現善良、正義、勇敢的人物的同時,又刻畫了他們的人文理想。且在描述時代大變遷的時候,並沒有一筆帶過,而是讓其為人物的性格服務,為人物之間的關係服務,為戲劇衝突服務。這為感染觀眾提供了良好基礎。

申家寧

陳芳也有著相似觀點。她表示劇中幾個人物的奮鬥歷程都不乏浪漫主義的理想色彩表達,劇中多次運用意識流的方式閃回姚遠和路曉歐在地下室的溫情與美好。包括對《羅密歐與朱麗葉》《流浪者之歌》在內的諸多經典的運用,都充盈著浪漫主義情懷。

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王一川則認為,該劇手法獨到。其創造出了現實感和戲劇化兼而有之的故事情節;人物關係網絡開放而又複雜;劇作整體也都洋溢著濃烈的理想主義色彩,能讓人在這種情懷中感受到鼓舞人心、向上向善的溫度。

王一川

中國傳媒大學影視藝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戴清同樣認為,該劇很好地表現了愛國主義精神、儒商精神,這也是該劇的氣韻所在。它既是快遞人的心靈史,也是新時代中國夢的真實寫照。

戴清

浙江衛視副總監麻寶洲現場總結了該劇的成績,表示該劇豆瓣評分7.7分,熱搜上至少有39個相關信息,口碑與熱度皆十分不俗。

麻寶洲

張麗娜

國家郵政局新聞辦常務副主任李雋瓊對《在遠方》表示了感謝,她同時也期待能有一部反映快遞發展的院線電影出現。浙江省廣播電視局副局長王國富也表示,該劇是對浙江精神、浙商情懷的真實寫照。

李雋瓊

《在遠方》不僅在國內取得了良好的播出成績,也已順利「出海」。目前該劇在馬來西亞、葡萄牙等地播出,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播出反響。杭州佳平影業董事長、本劇製片人吳家平現場總結了該劇的宣傳及海外播出情況,表示《在遠方》可同步在海外播出,這與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的大力支持分不開。

吳家平

浙江省委宣傳部副部長葛學斌總結髮言時表示,研評會帶來諸多全新的思路,也希望主創團隊能夠創作出更好的作品。

葛學斌

最後,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副秘書長易凱作結束語,他肯定了《在遠方》是一部深入生活,紮根人民的作品。它給人以最大的啟示,是改革開放的題材並非都得從1978年寫起。我們更要看到改革開放給所有中國人帶來的巨大機會,使得文化程度不高的人依然能實現夢想、為社會做出貢獻。

易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1cf44664fb11003089faa2ef298b1da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