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脈粥樣硬化是一種慢性血管疾病,其特點就是動脈壁上形成的脂質斑片狀沉積物,即粥樣斑或粥樣硬化斑塊。
隨著時間發展,這些斑塊會導致血管壁增厚、變硬,管腔變窄,從而阻塞血液流動。嚴重時就會引發心臟病、中風等疾病發作。
但最近有一項研究表示:頸動脈斑塊竟可以完全消退,這說法靠譜嗎?
一、研究發現:斑塊竟能完全消失!需滿足哪些條件?什麼有助於斑塊
這個觀點來自巴塞隆納醫院研究團隊的一個觀點,這個觀點也被發布在《美國心臟病學會雜誌》中。
據了解,西班牙的團隊通過對3471名動脈粥樣硬化患者的對比研究發現:有8%的患者體內斑塊發生了消退,而斑塊消退與四個因素相關:
控制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輕症<2.6mmol/L,重症<1.8mmol/L)、避免吸煙、維持收縮壓低於130mmHg、保持健康飲食。
這項研究強調了早期干預的重要性,並指出通過控制關鍵的健康指標和改善生活習慣,可能有助於逆轉動脈粥樣硬化的進程。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心內科的主任醫師李劍指出: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在一定程度上確實是可逆的,特別是所謂的軟斑塊。這類斑塊雖然表面不平整且易損,但它們含有較多的脂質,因此具有更高的逆轉可能性。
我們在生活中,可以通過以下幾種食材促使斑塊消失:
豆類食品,涵蓋豆腐、豆漿和黑豆等,不僅味道可口,還富含對心血管健康有益的營養素。大豆異黃酮有助於體內激素平衡,葉酸有助於血液健康在這幾種物質的同作用下便預防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和發展。
還有紅曲米、茄子、蘑菇等植物他汀類食物,含有天然降膽固醇成分,通過抑制膽固醇合成酶,減少膽固醇生成,同時含有的膳食纖維和抗氧化物有助於血管健康,減少斑塊形成。
最後,還有燕麥片和其他高纖維食品,特別是含有β-葡聚糖的燕麥片,能有效結合膽固醇,減少其吸收,降低「壞」膽固醇水平,對維護血管健康和預防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作用。
二、出現3個症狀,說明斑塊正在慢慢變大
頸動脈斑塊的形成和增大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通常在早期不會有明顯的症狀。然而,隨著斑塊的增長,它可能會開始影響頸動脈的血流,這時身體可能會發出一些警示信號。
如果出現以下症狀,可能意味著頸動脈斑塊正在發生變化:
症狀一:認知功能下降
你可能發現自己的記憶力開始衰退,熟悉的事物變得陌生,注意力難以集中,思維也不如以前敏捷。這些細微的變化可能是大腦因供血不足而向你發出的求救信號。
症狀二:身體一側突發性無力
在醫學上被稱為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患者通常會感受到身體一側的麻木無力,視線突然變得模糊,甚至說話變得含糊不清。這些症狀雖然通常在24小時內消失,但它們是大腦供血不足的明顯跡象。
症狀三:頭暈或眩暈
頸動脈斑塊的增大可能導致腦部血流量降低,引發頭暈或眩暈,讓你感到天旋地轉,平衡感受損。
症狀四:頸部血管雜音
當頸動脈狹窄到一定程度,醫生用聽診器可能在頸部聽到血流雜音,這表明血管狹窄可能比較嚴重,血流受阻。
如果您的身體最近出現上述症狀,千萬不要忽視這些身體發出的信號。及時的診斷和治療對於預防嚴重的心腦血管事件至關重要。同時,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飲食、規律運動、戒煙限酒等,對於控制頸動脈斑塊的發展也具有重要意義。
三、如何判斑塊是否危險?
根據《動脈粥樣硬化診治共識(2017)》的觀點分析,不是所有類型的頸動脈斑塊都需要醫療干預。一般只有當評估顯示存在心血管風險時,才會考慮使用降脂等藥物治療。
對於大多數患者而言,通過調整生活習慣和控制危險因素,就能有效預防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
而針對55歲以上的人群,這邊建議至少每年進行一次頸動脈超聲檢查。特別是那些有「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肥胖或有吸煙飲酒習慣的人群,可能需要根據具體情況每3個月就進行一次篩查。
這樣做才能密切監測斑塊的變化並及時採取相應的預防或治療措施。通過這樣的定期檢查,可以及時發現斑塊的增長或變化,從而採取適當的醫療措施,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此外,體檢報告中如果出現「低回聲」、「混合回聲」、「血流不通暢」或「狹窄率大於50%」等描述,這可能意味著斑塊不穩定或導致血管狹窄,增加了腦梗塞的風險,需要及時就醫。
參考資料:
[1]《頸動脈斑塊如何治療?這篇講得很實用》.中國醫學論壇報今日循環.2022-02-14.
[2]《出現這 3 種情況,說明你血管變硬了!做好這 10 步可改善!》.河南疾控.2023-10-26.
[3]《年輕人長斑塊可「消退」,前提是做到5件事》.生命時報.2023-12-08.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