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第一科班」雙甲子 紀念富連成社創辦120周年座談會舉辦

2024-11-03     中國青年網

本報訊(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李怡蒙 記者 張詩童 田嘉碩)10月31日,由中國文聯、中國戲劇家協會主辦的紀念富連成社創辦120周年座談會在京舉行。來自海峽兩岸的富連成社學員後人、研究專家、傳人藝術家和戲曲教育界代表等相關人員參加了座談會。

富連成社創辦於1904年,是京劇教育史上辦學時間最長、造就人才最多、影響最為深遠的一所科班,被譽為京劇的「大師搖籃」。據富連成社創始人葉春善的後人、著名京劇演員葉金森,學員後人、全國政協京昆室副主任、北京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員譚孝曾等介紹,在辦學的44年間,富連成社共培養了近800名京劇學員,孕育出侯喜瑞、馬連良、於連泉(筱翠花)、譚富英、裘盛戎、葉盛章、葉盛蘭、袁世海等開宗立派的京劇大師,梅蘭芳、周信芳少年時代也在此「搭班學藝」。

富連成社始終秉持「不為個人發家致富,只為替祖師爺傳道」的精神,堅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致力於將中國傳統戲曲文化固本正源地傳承下去。

「科學地總結富連成社的教學思想與方法體系,並使之更好地服務於藝術人才培養,是時代交給京劇人和研究者的命題。」葉金森說。

中國戲曲學院原副院長鈕鏢等戲曲教育界代表人士認為,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富連成社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其艱苦創業、真誠團結的辦學精神,同甘共苦、認真傳藝的優良作風,在施教中重視藝德、學用一致、從嚴要求、強調實踐的做法,對今天的京劇教育、京劇傳承等都有著十分重要的借鑑意義。

富連成社「元」字科學員哈元章之女、台灣韻清樂舞劇團副團長哈憶平女士特意從台灣趕來,向葉家後人代表葉金森、孫萍夫婦,贈送了富連成社在台灣的京劇劇本等眾多文獻資料,希望能有助於富連成社教學歷史的研究。

來自太原市晉劇藝術研究院培訓基地的學生現場唱誦了富連成社訓,並進行了戲曲表演。曹飛鵬12歲開始接受戲曲藝術培養,他說:「我想以後把戲曲文化傳播好,讓更多的年輕人喜歡上戲曲。」

富連成社研究專家、中國傳媒大學藝術研究院院長王廷信表示,堅定文化自信、傳承中華文化需要尊重文化歷史、研究文化歷史,發掘文化歷史的現代價值。富連成社應被視作京劇史、京劇教育史研究的富礦,是值得珍視的寶貴文化遺產。

由中國青年報社出品的《走進京劇的黃金時代——紀念富連成120周年百集口述歷史紀錄片》將在11月中旬播出。該片記錄了富連成社傳人對富連成社歷史,富連成社學員生平命運,富連成社日常教學方式、風格、細節等內容的回憶講述,是富連成社成立120周年之際,一項內容豐富、意義重大的歷史傳承成果展示。

來源:中國青年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1b805eef8ebaeaa9fef02a7962f8dd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