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雞娃?快看看這個「反向雞媽」的孩子

2022-02-24     凱叔講故事

原標題:還在雞娃?快看看這個「反向雞媽」的孩子

作者 | 二禾

湖南一位媽媽收到了兒子送的10本書,一看書名,全網都樂了:

《不吼不叫,媽媽的一場修行》

《非暴力溝通》

《好媽媽有辦法》

《你只是假裝在陪孩子》

……

單看書名,都是一些「父母成功學」書籍,暴露了孩子對媽媽的嚴格要求和殷切企盼。

送禮時,男孩還不忘對媽說:「我希望你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網友笑著感嘆,比起望子成龍,望母成鳳顯然更沉重。

對現在的孩子來說,雞娃早就不新鮮了,反向雞媽才有意思。

雞父母,每個娃都是高手

常德一對雙胞胎小姐妹,飯前偷吃小食品被發現,媽媽剛批評一句:「你們吃飯的時候能不能像萌萌一樣?」

姐妹倆立刻反駁:

「我們為什麼要和她一樣?每個人都不一樣。我要你像菁菁老師那麼溫柔,你能不能做得到啊?」

媽媽頓時語塞,一句話也接不上來。

有時候,孩子才是邏輯高手。你不得不承認,他們的話你無從反駁。

綜藝《放學後》里的小男孩小寶,他在練琴時,爸爸手拿毛筆,在一旁指指點點:

「停停停!位置不對!」

「又錯了!」

「你怎麼死氣沉沉的!」

小寶也不示弱,直接反擊爸爸態度有問題:

「你別用這個指著我。」

你來我往幾句話,老爸的血壓直接飆升到162。

第一回合落敗,爸爸媽媽不甘心,要聯手「批鬥」小寶。誰知剛張開嘴,就被懟得體無完膚:

「爸爸喜歡找別人的問題,從不找自己的問題」,

「媽媽有時候情緒控制得不太好。」

先是明確爸爸的問題,又精準地指出媽媽的缺點。末了,還不忘繼續神補刀,自信地申明觀點:

「我沒有懟你們,我覺得自己說得對。」

孩子據理力爭起來,真是一針見血,句句切中要害。

小寶說出了無數孩子心聲:「他們以前指指點點我,現在我要指指點點他的壞毛病!」

別小瞧孩子,其實小小的他們,是最偉大的觀察家。

當父母舉著放大鏡,緊盯住娃的缺點時,卻不知道,孩子也在用他們的方式審視父母。

學會接受孩子的反對

誰都知道,教育孩子的意義深遠,可無論從家庭幸福,還是親子角度來看,雞父母的意義,其實早勝過了雞娃。

建立平等的溝通關係

能被孩子教育其實也挺好。

寒假期間,同事天天嘮叨兒子懶:「我像你這麼大,5點就起來晨讀!」

兒子躺在床上翻了個身:「你先做到,再教育我!」

同事想繼續嘮叨,可突然覺得,兒子說得有道理啊。

從那天起,她天天早起看書,兒子見狀,也不犟嘴了,讀書更自覺了。一個月下來,同事業務都精進了不少,和孩子關係也近了。

中國少年報做過一項調查,75.4%的青少年,都認為父母太強勢。

在這種親子關係里,孩子的任何聲音,都進不了父母的耳朵。

而肯讓孩子教育的父母,無形中給孩子建立起一種平等的溝通關係,家庭氛圍就是這樣好起來的。

家庭關係和諧

孩子在寫作業時溜號,爸爸遷怒於妻子,覺得她沒教育好。

一旁的兒子提醒爸爸,「你跟媽媽好好說話,好嗎?」

爸爸氣得背過身去:「我哪句話說得不好!你學習態度有問題!」

兒子糾正爸爸:「學習是我的事,不是她的事兒。」

@都市快報

爸爸還有點不服氣:「學習本來就歸她管!」

兒子繼續反駁:「學習方面歸她管,家務也歸她管,她不累死!」

這一番話,思路清晰,有理有據,說得爸爸理屈詞窮。

懂得和父母溝通的孩子,也更懂得心疼父母,讓家庭關係更和諧。

給予父母力量

前一陣,在浙江打工的祝先生,累到崩潰。

沒人帶娃,他只能帶著2歲的女兒去工廠加班。

就在他最沮喪的時候,2歲的女兒摟著他的脖子,親了爸爸一口,然後認真地說了一番話:「別灰心,我們不可能什麼都沒有!你是最棒的!」

一句話說得爸爸馬上笑了。

不是只有父母帶領孩子成長,在我們脆弱的時候,孩子也會成為我們的精神依靠,給予我們巨大力量。

教育家簡·尼爾森說,好的親子關係,是學會接受孩子一切的反對聲音。

這背後的心理邏輯是,當父母低下頭,彎下腰,虛心接受孩子「教育」的時候,能夠給孩子更親密的關係,更順暢的溝通,以及更和諧的愛。

好父母,是孩子「教育」出來的

作家尹建莉在女兒4歲的時候,堅持每周開一次會,會議內容就是互相指導其他家庭成員,他哪裡做得不足。

她驚喜發現,女兒給自己和丈夫提的意見越多,自己和丈夫收穫的就越多。

被教育以後,她懂得了原來自己和老公並不完美,有了這樣的認知,夫妻倆對女兒也就就更加寬容;

溝通多了,家庭氛圍更輕鬆了,全家溝通起來更暢快了;

更主要的是,自己和老公也和女兒學會了誠懇表達意見,感情也更好了。

好父母,真的是孩子教育出來的。

這也許就是親子路上最大的驚喜,陪你一起長大的同時,我也成為了更好的自己。

一個視頻里,爸爸氣哼哼地指著一篇55分的作文,讓兒子給他大聲念出來。

小男孩大聲念道:

「我的媽媽是神仙,什麼都能做到,吃喝拉撒全管。

但是嫁給了一個王,王從來不幹活,脾氣也不好,眼睛瞪得比媽媽大,生氣還要拍桌子……」

說完,男孩還學著爸爸的樣子,比劃了一下發脾氣的樣子。

本以為是自己在教育孩子,沒想到,自己卻被兒子反上了一課。只見爸爸的表情由難堪轉為陰暗,逐漸轉晴,最後噗嗤笑出了聲。

過了幾天,出差回來的媽媽,看到一向不幹活的老公,竟然在廚房樂呵呵地做飯,驚到不敢相信。

當孩子給你上了一課時,放下父母權威,謙虛低調地接受,認真迅速地調整,讓孩子看到你的改變,才會把更好的愛給孩子。

好孩子,是父母教育出來的;

好父母,也是孩子「教育」出來的。

彎下腰,聽聽孩子的聲音,和孩子一起進步,成為更好的自己。

—— End ——

作者:二禾,記者,甜品師,喜歡新鮮有趣的文字,偏愛甜蜜濃郁的奶油。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1af9e47aff2a3f702f80209d324bdb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