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奪4命!被蜱蟲「叮」上很「要命」!如何防範?

2022-06-14     壟上行

原標題:連奪4命!被蜱蟲「叮」上很「要命」!如何防範?

夏季

又到了各類蚊蟲的活躍期

其中,就包括這樣一種小小的蟲

它常出現在草林茂盛的地方

雖然個頭很小

卻是個不折不扣的「奪命吸血蟲」

悄無聲息地鑽到人體內吸血

看著像個芝麻粒大的小黑點

但嚴重可致命

這個蟲子就是蜱蟲

就在最近

跟蜱蟲有關的新聞

也引發人們的關注和警惕

究竟什麼是「蜱蟲病」?

「蜱蟲病」可否治療?

被蜱蟲叮咬後該怎麼辦?

如何預防蜱蟲叮咬呢?

4人因感染「蜱蟲病」喪命

五月底,家住河南省信陽市潢川縣雙柳鎮的黃先生說,同村七旬老人黃城(化名)此前因蜱蟲病去世,應其家屬請求,黃先生父親等3人幫忙給逝者凈身穿壽衣。但葬禮結束後,這3位老人接連出現高燒持續不退、乏力等相似症狀,後均確診為「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徵(俗稱「蜱蟲病」)」,先後不治去世。3人生前未被檢查出有蜱蟲叮咬的痕跡。

另有1位老人正在接受治療,目前狀態趨於穩定。其家人表示,老人在黃城生前和生後曾二度探望,雙方有過近距離接觸。

六月初,家住河南省信陽市商城縣汪橋鎮的一位7旬老人又因感染「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徵(俗稱「蜱蟲病」)去世,系此前去世感染者的親家,生前曾出席其葬禮並借宿一晚。

據報道,這位老人一家都參加了祭奠儀式,並在作為「靈堂」的一樓房間門口站了一會兒,「約十分鐘左右」,沒有靠近遺體老人暫留一晚,住在二樓,第二天就返回村裡。

截至目前,該起疑似因處理去世「蜱蟲病」感染者遺體而造成的繼發感染事件已關聯4人死亡。

黃先生父親的住院檢驗報告。當事人供圖 圖片來源:澎湃新聞

什麼是「蜱蟲病」?

蜱蟲,俗稱狗鱉、牛虱、草爬子。常常隱藏在淺山丘陵的森林、草叢、牛羊皮毛間。

它生長的每個階段都必須以吸血為生。沒吸血時,其腹背是扁平的,僅有芝麻粒般大小,吸血後變得如黃豆大小,大的甚至可達指甲蓋大。

蜱蟲叮咬一般選擇皮膚比較薄弱的部位,如人和動物的頸部、耳後、腋窩、大腿內側等處。而發熱伴血小板綜合徵俗稱「蜱蟲病」,是一種由新型布尼亞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通常通過蜱蟲叮咬傳播,也可以通過直接接觸患者血液或者血性分泌物導致人傳人

至2019年,我國已有25個省份報告該病病例,主要分布在山區和丘陵地帶的農村,時間基本在每年4月到10月

圖片來源:中國新聞網

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研究員 劉瑋:

這種病高度散發,但在地域分布上又相對集中。全國存在4個主要疫情聚集區,主要是因為當地適宜的生態環境、氣候因素、足夠的動物密度,可以為主要傳播媒介蜱蟲提供良好的生長和繁殖機會。

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研究員 孫毅:

目前已知4屬12種蜱類存在自然感染髮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徵病毒的現象,其中長角血蜱的自然感染最為普遍,最高達到74.86%。研究證明,長角血蜱主要生活在河南、山東、安徽、遼寧等地,這與主要發病地區恰好相符。

「蜱蟲病」可否治療?

據了解,尚沒有針對該病毒的特異性抗病毒藥物或有效的疫苗。發熱期是非常關鍵的治療窗口,此時如病情控制不佳,則可能繼發嚴重免疫功能紊亂或噬血細胞綜合徵,並進展為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野生動物疫病研究組組長 何宏軒:

該病是一種烈性疾病,但並非不能治癒。關鍵在於早發現、早就醫、早診斷、早治療。尤其是特定人群,如免疫力較弱的老年人和兒童,更要在出現症狀的初期及時就醫和診斷。

研究顯示,病毒載量越低的患者越早接受治療,治癒率越高,發病6天內接受治療病死率可降至5%左右。而高齡尤其是70歲以上的患者病死率較高。

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研究員 劉瑋:

目前我國治療該病主要依靠支持性療法,也會應用一些免疫調節藥物和廣譜抗病毒藥物。已發表的文獻顯示,抗病毒藥物法匹拉韋有一定的治療效果。

此外,受訪專家均表示,這類「蜱蟲病」的主要傳播途徑是蜱蟲叮咬,人和人之間的傳播不易發生,只有在體液接觸等密切接觸情況下才有可能,所以公眾大可不必驚慌。但需注意在照顧有出血症狀的患者或者處理插管時,應該穿戴個人防護用品,避免經黏膜或破損皮膚造成傳染。

被蜱蟲叮咬後該怎麼辦?

錯誤的處理方式:

  • 塗凡士林

有些土辦法建議往蜱蟲上塗抹凡士林,其效果不顯著,蜱蟲的呼吸率較低,甚至可以在水裡活幾天。

  • 塗指甲油

有些建議塗抹指甲油的,無效,反會刺激蜱蟲唾液腺分泌,增加感染風險。

  • 生拉硬拽

蜱蟲在叮咬時,將包含口器的頭部深深扎進皮膚。如果用手或工具使勁硬拽蟲體,一方面會導致蟲體破裂刺激蜱蟲分泌更多的毒液,另一方面容易將蜱蟲頭部殘留在人體內,這樣反而有可能增加感染的風險。

正確的處理方式:

  • 用酒精麻醉蜱蟲

可以先用酒精麻痹蜱蟲,將鑷子貼近皮膚,夾住其頭部,慢慢向上提起(拉不動切勿用力猛拽),取出後及時對傷口進行消毒處理。

  • 及時到正規醫院就醫

進行專業消毒處理以及抗炎治療,可將蜱蟲放到密閉容器,如空礦泉水瓶內,以便就醫時為醫生診治提供幫助。

  • 持續觀察

蜱傳病原體部分潛伏期可長達1個月,取出蟲體後,切記持續觀察,若出現發熱、頭痛、皮疹紅斑等症狀,一定要及時就醫。

如何有效防止蜱蟲叮咬?

  • 去戶外之前,可在衣物上噴洒含菊酯成分的驅蟲噴霧。在蜱蟲分布區,可使用針對爬蟲的廣譜衛生殺蟲劑,按說明書上推薦用藥量用常量噴霧器或超低容量噴霧器進行滯留噴洒,即可很好地控制蜱蟲密度。
  • 野外遊玩時,儘量避免到植被多、草叢和樹木茂盛的地方,或儘量減少駐留時間。
  • 注意穿長衣長褲,並紮緊袖口、褲腿處和腰部,穿著淺色衣物有助於蜱蟲的及時發現。
  • 野外遊玩回家後要及時洗澡,並且要認真檢查身體或衣服上是否有不正常的「黑點」。
  • 如果攜帶寵物野外出遊,回家後亦要檢查寵物身體上是否有蜱蟲,以免感染主人。
  • 對於畜牧業較為發達的地區牧民家中的牛羊會將野外的蜱蟲攜帶到牧民牛羊圈或者家中,造成農村庭院中也會成為被蜱蟲附著叮咬的危險地區。 建議: (1)定期給動物進行藥浴除蟲; (2)定期清掃院落中的落葉; (3)定期清理院落中高大的灌木叢和雜草; (4)動物活動場所和人類居住場所需要有明顯的隔離, 如礫石路面或者水泥路面。

應對蜱蟲有口訣

大家都來學一學

以下視頻來源於

中國疾控動態

春夏季節草木茂,小小蜱蟲來打擾

偷偷一「吻」代價高,傳播疾病惹煩惱

輕症過敏和潰瘍,重症會把性命要

聽到這裡莫慌張,戶外防護要做好

長袖長褲收緊口,入室檢查很重要

若遇蜱蟲來叮咬,莫要隨意往外挑

去除蜱蟲要迅速,不適就醫要儘早

正是蜱蟲出沒季,以上原則請記牢

來源 | 中國科學報、光明網、中國新聞網、科普中國、澎湃新聞、國家病毒資源庫

編輯 | 黃小佳

編審 | 許蓓

監製 | 楊斌

壟上行視頻號

歡迎關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1a5e0ed495350f7b4750bbd0ec22bf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