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陸軍歷史最悠久的部隊,距今已經百年,誕生於蘇俄內戰時期

2020-05-19     榮華之武器堂

原標題:烏克蘭陸軍歷史最悠久的部隊,距今已經百年,誕生於蘇俄內戰時期

1924年出版的關於步兵第24師國內戰爭戰史書的封面

眾所周知,隨著蘇聯的解體,烏克蘭繼承和接受了原先蘇聯基輔軍區、喀爾巴阡軍區和敖德薩軍區的部隊。在這其中就有本文的主角,擁有百年歷史的步兵第24師。

1918年7月26日組建的辛比爾斯克混成步兵第1師,首任師長加伊(Г.Д.Гай,1918年7月26日-11月20日)。1918年9月28日因從白衛軍手中解放辛比爾斯克獲得革命榮譽紅旗,同年11月變為步兵第24師。在1918年9月8日解放辛比爾斯克作戰中,師有2個步兵旅3600餘人,裝備114挺機槍、19門火炮和1列裝甲列車。經過激戰,在9月12日解放該市。此後,白衛軍調集重兵企圖反撲,該師經過10多天頑強防禦,最終在9月26日完全擊退對方進攻。當時擔任該師步兵第2團軍事委員(1918年7-10月)的什維爾尼科(Николай Михайлович Шверник)在1946年3月19日-1953年3月15日任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

什維爾尼科

連結-加伊

全名汗-德米特里耶維奇-加伊(Гая –Дмитриевич-Гай) 1887年2月6日(2月18日)-1937年12月11日,國內戰爭著名英雄之一。

戰爭中1918年加伊奉命以先吉列伊--斯塔夫羅波爾軍隊集群為基礎組建正規步兵師-辛比爾斯克第混成第1師(後編為步兵第24師),並任該師師長。之後該部在月余時間收復城市 11座,解放了列寧的故鄉辛比爾斯克城(烏里揚諾夫斯克)和薩馬拉(古比雪夫),為此該師榮獲「薩馬拉一烏里揚諾夫斯克鐵師」稱號。同年12月,任東方面軍第 1集團軍司令,率部一舉攻占了白色哥薩克首府奧倫堡。8月,任步兵第42師師長。9月,奉命組建高加索騎兵第 1師,並任該師師長。

1920年3月,奉命組建高加索騎兵第3軍,並任該軍軍長。率部執行在北高加索追殲白衛軍的任務。6月,負責組建西南方面軍騎兵第 3軍,並任該軍軍長。

7月初率部參加蘇波戰爭,在西方面軍編成內作戰。在50天內,強渡納雷夫河、涅曼河、維斯瓦河等江河障礙,推進 810千米,攻克 4座省城和35座市鎮,消滅波軍 2.1萬餘人。後在進軍華沙途中陷入優勢波軍的包圍。在進退無路的情況下,組織部隊向德國境內突圍,於蘇波戰爭結束後回國。

戰後1923-1924年任騎兵第7師師長(1924年朱可夫就是他屬下的騎兵第39團團長)。1924-1927年,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1927-1929年任騎兵第3軍軍長。1929-1933年在伏龍芝軍事學院任教。1933年調茹科夫斯基空軍學院任軍事學術史教研室主任,1937年12月被處決,1956年1月平反。

他寫了大量著作,最有名的著作是1928年出版的《向華沙進軍! 1920年 7~8 月西南方面軍騎兵第3軍的行動На Варшаву! Действия 3 конного корпуса на Западном фронте. Июль-август 1920 г》

30年代的加伊

1920年5月在西南方面軍編成內該師參加蘇波戰爭,先後參加基輔、利沃夫等戰役,8月1日占領盧茨克。1920年12月13日獲得「薩馬拉」稱號。

國內戰爭結束後,該師先後隸屬於西南軍區、烏克蘭軍區。由於在1918年8月辛比爾斯克Охотничья車站作戰中表現出來的勇氣、耐力和勇敢精神,第1集團軍1918年9月9日第85號命令授予該師「鐵軍Железная」稱號,1921年10月25日共和國革命軍事委員會No.2444/423號命令正式確認。1921年秋季,該師參加了國內戰爭結束後紅軍組織的第一次大規模演習,演習由紅軍烏克蘭和克里米亞武裝部隊總司令伏龍芝領導,演習區域在靠近羅馬尼亞邊境的波多利伊(Подолии)。1924年6月25日改稱薩馬拉-烏里揚諾夫斯克鐵軍步兵第24師。在紀念工農紅軍成立10周年之際,1928年2月22日因「打敗高爾察克、鄧尼金白衛軍和1920年擊敗資產階級波蘭軍隊」榮獲中央執行委員會頒發的革命榮譽紅旗。

1927年獲得的中央執行委員會獎旗

1931年該師隸屬於步兵第17軍,轄步兵第70-72團,炮兵第24團、騎兵第24營、通信第24連和偵察第24連。

1933年2月22日獲得紅旗勳章。1935年5月師隸屬新成立的基輔特別軍區,9月參加了著名的基輔大演習。1937年開始,師駐防卡累利阿地峽,隸屬列寧格勒軍區第7集團軍。1939年9月,師所屬的步兵切爾卡斯基第70團、步兵烏里揚諾夫斯基第71團和紅旗列寧格勒步兵第72團依次改為步兵第7、168和第247團,由於國防人民委員會的工作疏忽,3個步兵團之前的榮譽稱號都沒有得以繼承。

1933年出版的該師15年歷史一書封面

蘇芬戰爭中在第7集團軍步兵第19軍編成內,出色完成指揮部賦予的戰鬥任務,1940年4月11日獲得紅旗勳章,全師有6人獲得蘇聯英雄稱號。當然師自身也付出不少代價,例如僅1940年2月11日-2月15日步兵第274團在塔肖拉梅特地區就損失924人。而師長維什夫(П.Е.Вещев)也在作戰中犧牲。在其之後,師長改為旅級指揮官加利茨基(К.Н.Галицкий,),直到1941年7月15日。

連結-維什夫

全名彼得-葉夫根尼耶維奇-維什夫(Пётр Евгеньевич Вещев) 1899年1月21日出生,1918年加入紅軍。國內戰爭結束後1920-1925年先後在塔什干步兵學校、加米涅夫紅軍指揮官學校和紅軍高級指揮官課程學習。1937年10月任列寧格勒軍區空降第3旅旅長,1938年6月任步兵第24師師長,1939年11月4日晉升旅級指揮官軍銜。1939年12月6日在維堡附近作戰中犧牲。先後獲得蘇聯英雄稱號(1940年1月15日追授)、1枚列寧勳章(追授)和1枚紅旗勳章等。

維什夫

連結-加利茨基

全名庫茲馬-尼基托維奇-加利茨基(Кузьма Никитович Галицкий)1897年10月12日(10月24日)出生,參加過一戰。1918年加入紅軍,國內戰爭時期,歷任排長、連長、營長和旅副參謀長。1922年和1927年先後畢業於高級步兵戰術學校和伏龍芝軍事學院。1928年8月-1931年在軍事學院任教,1931年後歷任步兵團參謀長、團長、旅長,1937年11月任步兵第90師師長,1938年2月20日晉升旅級指揮官。1938年7月被捕,1939年5月釋放。1939年12月7日-1941年7月15日任步兵第24師師長,1940年6月4日晉升少將。

衛國戰爭初期,率部參加了邊境交戰 ,所部損失慘重。部隊突圍後1941年7月19日任第21集團軍步兵第67師師長,參加斯摩棱斯克會戰,8月受重傷。傷好之後1942年1月任西北方面軍突擊第1集團軍副司令,2月在傑米揚斯克戰役中再次受重傷。1942 年8月任預備第1集團軍司令,9 月任加里寧方面軍突擊第3集團軍司令,參加大盧基戰役。1943年1月30日晉升中將,參加8月的涅韋爾戰役。1943 年11 月26日直到戰爭結束任近衛第11集團軍司令。先後參加白俄羅斯戰役、東普魯士戰役等。1944年8月28日晉升上將,1945年4月19日獲得蘇聯英雄稱號。

戰後1945年7月-1946年2月任特別軍區司令,1946年10月-1951年11月任喀爾巴阡軍區司令,1951年11月-1954年5月任敖德薩軍區司令。1954年5月-1955年6月任莫斯科防空區司令,1955年3月11日晉升大將。1955年6月-1958年2月任北部集團軍集群司令。1958年2月-1961年6月任外高加索軍區司令。1962年1月退役,1973年3月14日去世。先後獲得3枚列寧勳章、4枚紅旗勳章、1枚一級蘇沃洛夫勳章、1枚一級庫圖佐夫勳章、1枚一級博格丹-赫梅利尼茨基勳章和1枚紅星勳章。

加利茨基少將

未完待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1UT0KHIBd4Bm1__Ya6P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