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在河南丨教育扶貧用「繡花功夫」做好貧困家庭學生「護夢人」

2019-07-31     今報三門峽

魯山縣建檔立卡學生勵志牆

魯山縣下湯鎮竹園溝村貧困戶李本君13歲的小兒子李國碩與他的獎狀

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有效手段之一。魯山縣在教育扶貧工作上用上了「繡花功夫」,不僅貧困家庭家長手中有「明白帳」,學生床頭也有「勵志牆」。

東方今報·猛獁新聞 記者 王俊生 陳思 肖萌/文 邱琦/圖

「勵志牆」記錄成長 貧困戶家的孩子立志清華

7月18日,陽光照射在魯山縣下湯鎮竹園溝村貧困戶李本君家的土瓦房上。房內擺設簡陋,物品略顯凌亂,唯有堂屋兩側的牆上,貼滿了整整齊齊的獎狀。一面牆貼的是大兒子李國良的,一面牆貼的是小兒子李國碩的。他說:「最榮耀的物件,就應該擺在最顯眼的地方。」李本君還自豪地告訴記者,大兒子現在在浙江大學讀書,小兒子在魯山縣第十五初級中學上學,也是年級前五名!

李本君家堂屋除了滿牆的獎狀外,13歲的小兒子李國碩的「魯山縣建檔立卡學生勵志牆」同樣引人矚目。記者看到,「勵志牆」上,包含了「記錄學生學習、活動照片」的成長樹、扶貧政策介紹與受助情況溫馨告知書等內容。在李國碩的勵志牆上,記者看到,今年6月14日送達的告知書顯示,李國碩今年已享受到的各類資助項目包括免學費、免教材款、貧困寄宿生補助春季學期625元、營養餐。

魯山縣第十五初級中學副校長告訴記者,除了告知書中提到的受助項目外,每個貧困家庭學生還有一個專門的老師進行一對一的幫扶,並每周進行一次家訪,給學生進行作業指導或心理輔導。採訪結束後,記者問李國碩,想不想以後也和哥哥一樣考浙大?小傢伙脫口而出:「我只考清華!」一臉堅定。

記者了解到,魯山縣目前已實現了各階段貧困學生資助全覆蓋。另外,魯山一高對認定建檔立卡扶貧戶、農村低保戶、學生本人殘疾、農村特困政府救助幫扶對象的四類學生免除學費和住宿費。對家庭經濟困難的在籍在校學生,學校主動與教育資助部門、團縣委、縣總工會、工商聯等單位和部門聯繫,積極引進國家助學金、金秋助學金、光彩助學金等各類助學金幫助貧困學生解決燃眉之急。同時,創設國威班(每生每月資助350元,資助3年)、明德班(每生每年資助3600元,資助3年)藉助社會各界的力量,幫助成績優秀、品學兼優、家庭困難的學生解決實際困難。

學生一年享資助近5000元 全縣設318個學生資助中心主任崗

不久前和李國碩一起更新了「勵志牆」的,還有李紫月。

李紫月的父親李江患有心臟病,母親長期癱瘓在床。3個兄弟姐妹都在國家教育扶貧政策幫助下正常就讀。其中,身有殘疾的大姐今年考上大學。李江接受記者採訪時說:「俺家學生一年享受到的資助款將近5000元,除國家資助外,鄰村幼兒園還免去俺兒子入托的一切費用。」

據魯山縣教體局學生資助中心負責人介紹,魯山縣學生資助工作連續4年榮獲全省先進,並多次在省內外經驗交流會上作典型發言。為做細做實教育扶貧工作,該縣在各鄉鎮中心校及全縣中小學設置318個學生資助中心主任崗位,專職專責做好學生資助工作。

魯山縣將7月、8月定為教育扶貧政策集中宣傳月,各鄉鎮中心校目前均在深入開展「大排查、大走訪、大宣傳」活動。在活動中,全縣318個學生資助中心主任會同1萬餘名教師,對2.3萬名貧困學生逐一進行家訪,對疑似輟學學生提前干預,對特別困難的學生進行重點救助,網格化精準落實各項教育扶貧政策。

在資助政策落實方面,魯山縣通過三項措施實現精準資助。一是學籍系統和扶貧系統信息比對與學生申請相結合,解決因扶貧系統信息錄入不全、不准而造成的漏登、漏統貧困學生問題;二是在學生認定資助政策落實方面,通過三項措施實現精準無誤;三是學校校長與縣教體局簽訂承諾書,保證貧困學生認定做到「一個不錯、一個不漏」。

「四個確保」、「四個零」

做好貧困家庭學生「護夢人」

近年來,魯山縣委、縣政府圍繞教育扶貧提出 「四個確保」「四個零」計劃,在工作中突出重點,開拓創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個確保 」即確保貧困村所在地學校改薄工程全面完成,確保貧困村所在地學校教師全員培訓,確保所有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全部享有資助,確保貧困村農戶 「 明白人 」 培養全覆蓋。 「四個零」,即全面落實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實現貧困家庭子女學前教育「零」拒絕、義務教育階段 「 零 」負擔、高中中職階段教育「零」學費、大學教育階段「零」失學。

此外,魯山縣還建立了「縣政府—鄉鎮政府—村委會」三級聯動的生源地助學貸款風險防控管理機制,縣政府與各鄉鎮簽訂責任狀,既實現了各階段貧困學生資助全覆蓋,也為生源地貸款的政策宣傳與順利回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由於教育扶貧工作的不斷發展,魯山縣教育質量穩步上升,高招成績實現數年連增。該縣先後被授予全國雙基工作先進單位、河南省教育工作先進縣、騰訊智慧校園全國示範區、「河南省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優秀單位」、「河南省民辦教育服務與管理先進單位」「河南省教育裝備工作先進單位」等稱號。

專家點評

脫貧攻堅要下繡花功夫

因地制宜「巧幹會幹」

中國產業集聚研究專家 老楊會客廳創始人

全國扶貧創客計劃推廣大使 楊建國

產業是脫貧之基、強縣之本、致富之源,魯山縣一整套產業扶貧體系引導貧困農戶與新型經營主體之間加強了合作,逐漸做到「戶戶有增收項目、人人有脫貧門路」,讓貧困戶充分享受到產業扶貧帶來的紅利。脫貧攻堅要下繡花功夫,要因地制宜「巧幹會幹」,不能盲目追求「高大上」,而要盯住腳下的土地和身邊資源。魯山縣自然資源豐富,景區眾多,這為魯山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提供了抓手。下一步建議魯山縣在產業發展上拓寬種類,脫貧摘帽後,在鄉村振興道路上要走出自己的特色,與其他縣相比突出差異化,依託現有資源和新興業態,按市場化的思路去做強產業,一定要形成一到兩個自己最具特色、最具潛力的主導優勢產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1PA7R2wB8g2yegNDWvL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