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員工復工9天後確診,心存僥倖才真害了公司

2020-02-21     長安觀察

66名密切接觸者,進行集中醫學隔離;200多名一般接觸者,進行居家醫學隔離;整個公司不得不重新居家辦公。北京日前公布的一起新冠肺炎患者的流行病學調查案例,引發社會普遍關注,更為廣大復工復產單位敲響了警鐘。

據疾控中心的調查,造成如此嚴重後果的主要原因是企業心存僥倖。按照本市防疫要求,工作人員應當居家隔離14天後再去上班,復工單位有責任有義務做好員工的健康監測。但上述公司一刀切地要求員工在2月10日全部復工,當事員工咽痛了5天,公司卻毫不知情。不僅如此,這家公司沒有在疫情期間採取任何加大員工辦公距離一類的防護舉措。層層失守釀成大禍,目前患者所在部門幾乎癱瘓、整個公司人心惶惶。

企業要像抓復工復產一樣做好防控措施的落實,否則就會為此付出代價。」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的忠告絕非危言聳聽。當下,很多企業急於恢復生產經營,這種急迫的心情大家都能理解,政府部門更是多措並舉地予以支持。但復工復產,安全第一,這是大原則。

反觀現實,員工隔離觀察需要時間,企業購置口罩、酒精等防護物資需要支出,加大工位、餐位距離等需要花心思費工夫,各方面成本疊加容易讓一些企業心生僥倖,甚至一時頭腦發熱,對防疫措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上述案例的發生提醒我們,這樣的「私心」如果沒有得到切實監管,勢必為病毒留下可乘之機。尤其對於北京這樣的超大型城市而言,天南海北的員工聚集在一間辦公室中,稍有不慎就會產生聚集性疫情,造成難以想像的後果。

我們再次疾呼,復工復產的企事業單位要守土有責、守土盡責,對應的屬地和監管部門一定要行動起來,壓緊壓實企業責任。防疫物資是否到位,日常出入怎麼管理,員工的健康情況是否掌握……這個時候沒有「網開一面」,也絕不能有「人情關係」,對於那些防控不力的企業,有關部門該處罰就要處罰。企業本身也應學會算「大帳」,合理的隔離和防疫支出,不是把錢打了水漂,恰恰相反,這才是一本萬利的科學投資。

防控疫情,最簡單的是堅持,最難的事還是堅持。疫情防控形勢越是向好,屬地、部門、單位和個人越要謹慎,認認真真地摳好防疫之網中的每個細節,共同築牢抵抗疫情的高牆,方能贏得防控與發展的「雙勝利」。

*本文由樹木計劃支持,長安觀察出品,首發在今日頭條平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1OjlanABgx9BqZZIFJG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