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糯豆包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大家都知道,母乳喂養對寶寶益處最多,但是隨著寶寶生長,需要的營養物質越來越多,單純的母乳已經無法滿足,這時就需要添加輔食,促進寶寶全面發展。這篇文章主要為寶媽解析添加輔食遇到的痛點,幫助每位寶寶成功愛上「第一口飯」!
90後的小莉初為人母,很享受與寶寶的親昵,一周歲了還是母乳喂養。
突然有一天發現,鄰居家的寶寶才6個月竟然吃米粉。
「孩子這麼小就吃東西,不太好吧」,小莉忍不住疑惑。「我諮詢過醫生了,寶寶6個月就需要吃輔食了,單純的母乳營養物質已經不能滿足寶寶的發育,必須及時給他喂輔食增加營養元素,促進孩子生長發育」。
育兒專家表示:一般月齡達到6個月,是添加輔食的最佳時間,爸爸媽媽一定要提前做好做準備,幫助寶寶順利地吃進「第一口飯」。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輔食是指給6-18月齡寶寶添加的,除母乳和配方奶之外的所有固體和液體食物。也就是說寶寶從6歲開始就要進入母乳喂養到輔食喂養的過渡期,期間持續一年,18個月寶寶基本就可以獨立進食了,母乳不是必選項。
很多寶媽才跟孩子相處半年,接受不了添加輔食,認為對孩子太殘酷,這種落後思想很容易害了寶寶。母乳確實富含高蛋白,但是6個月以後,母乳的營養猶豫不幫吸收有所下降,孩子的不斷成長急需更多母乳中沒有的微量元素和營養物質,否則很容易營養不良。
掌握了正確的時間,還需要注意合理的喂養方式。就像寶寶的戒奶過程,輔食的喂養也講究循序漸進。
1)母乳喂養或配方奶為主,輔食為輔
很多寶媽放映孩子吃輔食太難了,滿臉痛苦的小表情,但是有些寶寶卻眼前一亮、狼吞虎咽。剛開始喂養不同的寶寶成長速度有差異,反應也都不一樣。
如果寶寶很抗拒,媽媽可以嘗試在母乳喂養間隙偶爾喂一口米糊,慢慢的 讓寶寶適應輔食的存在,等到了中後期,幅度可以適當增加。
2)適當增加輔食黏稠度
在寶寶從母乳過渡到輔食過程中,寶媽要注意適當減少輔食里的液體成分,適當增加輔食 的黏稠度。有利於鍛鍊寶寶的咀嚼能力,加固牙齦,便於後期牙齒的發育。
3)適當增加輔食的種類和數量
但寶寶適應了基礎的米糊或者雞蛋羹,爸爸媽媽要開始喂寶寶更多的食物了,可以幾天換一種,前期一定要控制量。仔細觀察寶寶的反應,如果有抵制或過敏,就不要再喂了,及時更換。
很多90後80後的寶媽小時候過早吃小米粥、蛋黃等,高脂高蛋白的食物導致腸胃負擔加重,形成肥胖。輔食重要,輔食吃什麼更是關鍵。
第一口吃什麼最好?答案:高鐵米粉,「常吃五穀雜糧,不生病」,五穀雜糧對人體最有利,高營養物質反而不易吸收。
6個月:純米粉、蔬菜泥,先根莖類後葉類。舉例:土豆泥、西藍花泥
7個月:更多種類蔬菜泥、水果汁。舉例:熟蘋果汁、花椰菜泥、紅薯南瓜泥
8個月:蔬菜泥、肉類營養湯。舉例:油麥菜雞肉粥、活力蔬果湯、山藥小米粥
9個月:肉類、雜糧類。舉例:糙米粥、紅棗小米糕、蛋黃
10個月:水果。舉例:蘋果薄片、香蕉泥、櫻桃
11個月:麵食。舉例:西紅柿麵疙瘩、雜糧餅
12個月: 清菜粥、半固體食物。舉例:燕麥米粉、乾酪鮮蔬米飯糰
ps: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