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傑森·斯坦森、吳京主演的科幻動作片《巨齒鯊2:深淵》日登陸內地院線,僅用時8小時40分鐘票房便突破1億,其勢頭之兇猛堪稱為「暑期檔電影之最」!
吳京與「郭達」兩大動作巨星聯手大戰巨齒鯊,好萊塢CG技術打造深海怪物和炫酷特效,相比同期《封神》《芭比》等電影,《巨齒鯊2》顯然是與這個暑期更匹配的爆米花片。
很多人都以為吳京在這部電影里是打打醬油,因為以前有很多中國演員在好萊塢電影里就是走個過場。
沒想到的是,這部電影的含「京」量很足,吳京是實打實的男主角,他的戲份與斯坦森平分秋色。
事實上,這些年在內地電影圈火出天際的吳京,早已引起好萊塢的注意,華納影業率先出手,力邀其加盟本片。
這部好萊塢大片,也是吳京進軍好萊塢的第一步,將開啟他的演藝生涯新的一頁。
一、傑森·斯坦森與吳京強強聯手,兩位男神戲份五五開,吳京角色討喜
提起吳京,你首先想到的是《戰狼2》《長津湖》《流浪地球》,還是《太極宗師》《功夫小子闖情關》《殺破狼》?
出道前,吳京是北京市什剎海體校王牌,吳彬的高徒,李連杰的師弟。
1996年,張鑫炎導演從體校把他挖掘出來,主演電影《功夫小子闖情關》和電視劇《太極宗師》,讓吳京火遍大江南北。
那時候,大家都管他叫「李連杰接班人」,但電視劇演多了,在電影圈的發展便會受到限制。
於是到了2005年,吳京決定前往香港發展,《殺破狼》《黑拳》《男兒本色》《奪帥》《狼牙》等片,讓我們看到了他在電影圈的潛力。
但在香港的這段演藝經歷,是吳京的「至暗時刻」,讓他見識到了電影圈的人情冷暖,好在也學到了拍電影的技巧和專業知識。
之後,他終於厚積薄發,2015年吳京以7745萬元成本推出《戰狼》,上映後取得5.25億元票房,讓整個華語電影圈都對他刮目相看。
其後,吳京又籌集到2億元投資,2017年推出《戰狼2》,狂攬56.81億元票房的同時,占據內地票房首位達4年之久。
這些年,《長津湖》《水門橋》和《流浪地球》系列,一次次刷新票房記錄,也讓吳京從一個小打星,晉身成為內地電影圈票房一哥。
能取得這些成就,離不開吳京本人的努力和不斷探索,而《巨齒鯊2》就是他進軍好萊塢邁出的第一步。
還記得2008年的《木乃伊3》,由於李連杰的關係,吳京才得以在電影里露個臉;而2013年的《鋼鐵俠3》,他參與拍攝的戲份最終都被片方剪掉。
如今在《巨齒鯊2》中,吳京是當仁不讓的男主角,與傑森·斯坦森平分秋色。
他飾演的科學家張九溟是上集主演張蘇茵(李冰冰 飾)的弟弟,與喬納斯·泰勒(傑森·斯坦森飾演)一起潛入7620米深的海底執行探索任務,由此引發一系列驚心動魄的冒險故事。
有別於以前塑造的冷鋒、伍千里、劉培強等英雄角色,片中的張九溟更平民化,也帶著更多的搞笑屬性,有更多發揮的空間。吳京說服導演,給角色加了一些普通話台詞,再加上脫口而出的段子,讓角色顯得逗逼又可愛。
片方選擇吳京的原因,一是看重他的知名度;二是知道他有著豐富的導演經驗,在拍攝時能夠給劇組提意見,讓故事更接地氣,讓角色更加豐滿,也更能讓中國觀眾接受。
比如:在前面的室內劇情中,如何交代張九溟這個人物的背景,片中用了大段獨白解釋「九溟」這個名字的含義,也展現了人物的性格。
而在某些場景的拍攝,吳京和斯坦森有不同想法時,他們會一起討論,以便確定一種最好的展現方式。
吳京和斯坦森都是自帶搞笑屬性的動作明星,在電影里自然能夠配合默契,兩人的對手戲有很多,也產生了很好的化學反應。
文戲方面兩人的戲份是五五開,打戲方面兩人則是「各自行事」。由於設定上張九溟是科學家,也就沒有太多動作戲,大部分需要對打的戲都給了斯坦森,且他還要對付海上的三條巨齒鯊;吳京則在觀光小島上當英雄,負責疏散小島上的遊客。
吳京也有高光時刻,就是藉助直升機,單挑一隻從深海中冒出來的巨型八爪魚,這些在劇照上已經有展示;還有引爆蓄油罐炸死大蜥蜴的場景,都讓人狂飆腎上腺素。
還記得1973年,李小龍在華納電影《龍爭虎鬥》獨挑大樑,大放異彩,電影在北美上映的日期7月26日也被定為「李小龍日」。
50年後,同為華納電影的《巨齒鯊2》上映,又標誌著另一位華人巨星吳京的崛起,這正是「華人之光」的傳承和延續。
二、電影前半部像《深淵》,後半部像《3D食人魚》,動作英雄+CG特效場面炸裂
與這個暑期檔的眾多大片比較,《巨齒鯊2》有一個明顯的優點,就是故事不複雜,脈絡清晰,能夠吸引觀眾看下去。
119分鐘的片長,前後兩個部分呈現出不一樣的觀感,引發兩種截然不同的觀影體驗。
張九溟與泰勒都隸屬神力一號科學考察站,他們致力于海洋環保和深海考察。在一次潛入海底執行探索任務時,兩人在7620米的深海中發現一個跨國盜竊團伙正在盜挖海床上的稀土礦。
由於與盜竊團伙發生衝突,考察隊的潛水器被炸壞,張九溟和泰勒不得不帶著隊伍走過3公里的海床,到達一處海底基站。
這段情節讓人聯想到前不久「泰坦號」潛水器爆炸事故,不同的是「泰坦號」到達的深度是3800米,而考察隊是7620米的深度。
在如此深度的海底,氧氣的供給是最大的問題,深海中的巨齒鯊又給考察隊製造了許多麻煩,3公里的海床仿佛走在刀山火海之上。
電影營造的黑暗、壓抑氣氛,讓人聯想到詹姆斯·卡梅隆的《深淵》,而巨齒鯊的加入,又使影片比《深淵》更顯驚險刺激。
憑藉著主角光環,考察隊在經歷兇險之後還是回到了地面,而他們從海底帶上來的三條巨齒鯊,則為附近的小島製造了大麻煩。小島上面聚集著大批來到島上度假的遊客,他們就成了深海怪物們襲擊的目標。
張九溟與泰勒兩人見勢不好,就兵分兩路,張九溟負責在島上疏散遊客,同時對付會吃人的大蜥蜴;
泰勒則騎上摩托艇,用帶著炸彈的魚叉,對付三條來勢洶洶的巨齒鯊,以及死纏爛打的反派。
因為增加了預算,電影開頭就用CG特效做出一頭史前霸王龍,巨齒鯊一口將霸王龍吞下的鏡頭,同時打出片名,帶來先聲奪人的視覺效果。
而在電影的高潮部分,島上的大蜥蜴群和海中的巨型八爪魚,都令人大呼炸裂。
影片的重頭戲就是巨齒鯊、八爪魚和大蜥蜴襲擊小島上遊客的場景,為了拍攝這段戲,劇組動用了1000多名群演。
由於是在海灘上完成的鏡頭,為了保證群演的安全,劇組以10人為單位配備了100多名從紐西蘭調派過來的專業救生員。
雖然這樣做也增加了拍攝成本,但好萊塢電影自有一套行業規範,這些都體現了以人為本的創作理念。
吳京之所以願意參演本片,也正是為了學習這些好萊塢工業電影的拍攝經驗,為促進中國電影的工業化盡一份力。
泰勒手提魚叉與三條巨齒鯊搏鬥的鏡頭,是電影最炸裂的部分。人與鯊魚在海面上周旋,巨齒鯊張開血盆大口,露出一口陰森森的白牙,每次咬合都能把觀眾嚇一大跳,雖然誇張,卻氣場拉滿,帶來十分震撼的視覺效果。
三、盤點怪獸電影,《巨齒鯊》系列脫穎而出,拍出新意
好萊塢電影熱衷於拍以鯊魚為題材的電影,最早可追溯到1975年的《大白鯊》。導演史蒂文·史匹柏當時還是剛剛出道的電影圈新人,帶著一股不怕輸的幹勁,用一條電控的1比1模型鯊魚拍攝了這部經典。
在沒有CG特效的70年代,《大白鯊》用以假亂真的鏡頭征服了觀眾,史匹柏一舉成名,也帶起了一波鯊魚熱。其後跟風的鯊魚題材電影不斷湧現,《大白鯊》系列也一口氣拍攝了4部,成為好萊塢經典怪獸電影IP。
與恐龍、金剛、哥斯拉等怪獸不同,鯊魚是真實存在的生物,又具備獨特的攻擊性,更容易在電影里呈現。因此在這48年來,鯊魚題材早已被拍爛,好萊塢山寨公司的《鯊捲風》系列更是怎麼誇張搞笑怎麼來,觀眾也早就失去了新鮮感。
但《巨齒鯊》系列相比普通的鯊魚電影不一樣,片中呈現的巨齒鯊是生活在新生代早中新世時期(距今1800萬—200萬年)的古生物,其體形達到20米,張開大口的嘴直徑達2.8到3米,比目前地球上任何已知的鯊魚都要大一號。
如此巨大的海中怪獸,還用1比1模型製作的話顯然會有很大難度,需要藉助CG特效才能完美呈現。
2018年的《巨齒鯊》由華納影業和內地引力影視聯合拍攝,原本不被看好,上映時卻賣得很好,在34個國家和地區拿到首周票房冠軍,最終以1.3億美元的製作成本,在全球斬獲5.3億美元票房,也成為至今票房最高的中外合拍片。
之所以得到全球觀眾的肯定,一是因為《巨齒鯊》填補了「巨齒鯊」這種怪獸影視化的空缺,讓觀眾找到新鮮感;二是電影改編自斯蒂夫·奧頓的同名小說,有紮實的故事保底,穩紮穩打認真拍,不拿五毛錢特效愚弄觀眾。
因此《巨齒鯊》才能殺出一條血路,而今年的《巨齒鯊2》同樣延續了這些優點,且特效和動作場面的呈現都有質的飛躍。
吳京的加入又帶動了內地觀眾的觀影熱情,其票房火爆也就不奇怪了。
四、中美合拍大片,也許是好萊塢電影新出路
今年,好萊塢電影先後在內地票房折戟,令觀眾大跌眼鏡。
其原因在於,內地觀眾早已對好萊塢電影千篇一律的劇情提不起興趣,而那些炫技的特效也已司空見慣,完全沒有新鮮感。
被寄予厚望的《碟中諜7》,票房僅有3.4億元;口碑極佳的《芭比》,票房也剛過2億元。
反而是我們國產電影更有親切感,即使上映時不為人知的電影如《長安三萬里》,也能憑藉口碑發酵實現票房逆襲,最終拿到好的票房。
《巨齒鯊2》作為合拍片,內地電影圈一哥吳京的加盟為電影助力不小,上映7天已經輕鬆拿下5.26億元票房,證明它超強的吸金能力。
事實證明中美合拍大片,加強與內地電影公司的合作,也許正是好萊塢電影的出路。
希望《巨齒鯊2》的成功,能帶起一波中美電影合作的熱潮,讓我們看到更多接地氣的好萊塢大片;也讓我們看到在良性的競爭中,中國電影的不斷進步。
(電影爛番茄編輯部:熱血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