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世界上空降作戰經驗最豐富的國家,俄軍的空降一直受人關注。按照俄軍作戰手冊,進攻作戰中奔襲支隊可遂行比以往更積極的任務,滲入敵方配置大縱深,脫離主力部隊行動,摧毀敵方重要地面設施、指揮所、交通樞紐,奪取敵前進機場、後勤補給基地,完成對敵軍集團合圍。這點在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中成功展現。6月11日,俄軍200餘人的空降部隊在扎瓦爾金將軍率領下7個半小時高速奔襲500公里,搶占科索沃首府普里什蒂納的斯利季奇機場,一舉奪得科索沃戰後國際維和行動主動權。顯然,此次行動,俄軍也有這方面的考慮。當然如果機場奪取勝利,俄軍後續自然會重複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和 1979年阿富汗的成功經驗。
1999年6月12日俄軍空降兵到達普里什蒂納機場
俄軍軍改以後,各空降突擊旅統一編成3個空降突擊營、1個榴炮營、1個防空飛彈營、1個偵察連、1個電子對抗連、1個通信連、1個工程兵連、1個空降保障連、1個修理連、1個物資保障連、1個衛生連、1個指揮排、1個軍樂隊。全旅員額2340人,裝備18輛122毫米自行榴彈炮、36門82毫米迫擊炮、13具可攜式布雷器、66部反坦克飛彈、18具СПГ-9重型反坦克火箭筒、108具A-9型背囊式反坦克噴火器、164具РПГ-7Д反坦克火箭筒、18具АГС-17榴彈發射器、6門ЗУ-23高炮、68部可攜式防空飛彈、9部車載雷達、389輛汽車。戰時,旅屬作戰力量能夠對戰役地幅(地域)內67%的敵後目標實施毀傷、占領,具備連續3晝夜獨立作戰的能力,戰場機動主要依託武裝直升機及軍用運輸直升機實現。
2020年近衛空中突擊第31旅接受檢閱
冷戰時期,蘇軍空降兵作為對北約作戰的重要力量得到大力發展,巔峰時期人數達到約12萬人,並獨立成軍,堪稱全蘇最具威脅力的部隊。空降部隊分為戰略級空降部隊和戰術級空中突擊部隊。戰略級空降部隊直屬最高司令部,通過運輸機實施傘降作戰。這種部隊以敵後方縱深地區的重要戰略目標為攻擊對象,主要由部署在歐洲和中亞地區的8個空降師和3個獨立空降團組成。戰術級空中突擊部隊除可進行普通的傘降以外,還能通過直升機實施機降,主要任務是越過戰線向敵後方較近的區域遂行突擊和侵擾行動,共編有14個空中突擊旅、2個獨立空中突擊團和20個獨立空中突擊營。
1983年11月7日十月革命節閱兵式上的БМД-1空降戰車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空降兵發展幾經波折,從原先的6個空降師1個獨立空降旅4.6萬人變為4個空降師1個獨立空降旅3.2萬人。1997年2月1日空降兵失去獨立兵種地位直接隸屬陸軍總司令;1998年1月又成為獨立兵種,到1999年發展為4個空降師和2個獨立空降旅3.76萬人。
如今俄羅斯空降兵共有4個空降/空降突擊師和5個空降突擊旅約5萬人。按照編制,師編制為3個空降團/空降突擊團、1個炮兵團、1個防空飛彈團、1個工程工兵營、1個通信營、1個偵察營、1個修理修復營、1個物資技術保障營、1個航空機動醫療分隊等。編制員額6500-8000人,主要裝備空降戰車208/312輛、步兵戰車18/36輛、裝甲車112/169輛、2C9型120毫米自行迫榴炮54/72輛、針式可攜式防空飛彈128/192部、無線電台600/900台、汽車1067/1600輛、安-2軍用運輸機14架、米-9空中指揮機1架。戰時,師屬作戰力量能夠對戰役地幅(地域)內67-75%的敵後目標實施毀傷、占領,具備連續2-3晝夜獨立作戰的能力,在獲得機動補給時可達5晝夜以上。在遂行跨區機動作戰任務時,師建制規模遠程投送需要動用360-400架次伊爾-76軍用運輸機。
2019年俄空降兵演習
近幾年,俄軍對於空降兵非常重視,陸續得到新裝備,比如Д-10和「弩-2」降落傘系統、БМД-4М空降戰車和БТР-МДМ「貝殼」裝甲車等。個人覺得俄軍空降兵表現在「高加索-2020」戰略首長司令部演習中完全得以展示。當時在卡普斯京亞爾靶場,俄空降突擊第31旅實驗性地組建了「新型機動作戰營」進行作戰:數十架米-26 大型運輸直升機、米-8武裝運輸直升機在卡-52「短吻鱷」武裝直升機的火力支援下,將第31空降突擊旅火力加強營、「虎」式裝甲車投送至作戰區域,擔負火力配合的還有裝備了4 門122 毫米口徑Д-30 牽引式榴彈炮的炮兵排。為加快「蘭色貝雷帽」由懸停地面上空20-25 米的直升機上進行機降的速度,還使用了專用速降設備。通過組建俄軍歷史上首支新型編制的空降機動分隊,紹伊古認為「獨立空降突擊分隊和陸航分隊的聯合作戰極大提升了消滅敵人的進程和效率」。謝爾久科夫高度評價了空降突擊分隊和航空分隊的作戰行動,並表示根據演習成果決定正式開始組建「新型空降兵聯合分隊」,新的空降分隊主官將能直接指揮地面炮火、輕型專用運輸車輛和空中直升機分隊,極大提高了機動性和火力打擊效果。
俄軍空投空降戰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