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牛排、注膠蝦、染色三文魚,你吃下的可能都是老鼠肉

2019-09-12   娛樂扒姬

如今牛排已是廣大國人餐桌上的常客。

超市裡不乏售賣牛排的冷櫃,吃播美食博主們也爭先推薦,價格從100元10幾片、到幾百元一片不等。

為什麼價格會差那麼多?

這個視頻或許可以給我們答案——合成牛排!


一塊「牛排」裡面,包含了鴨肉、豬肉、牛肉。

而它們,全是拿「肉膠」粘起來的。

做好的「牛排」,外觀並無破綻,調味煎制後,口味也和超市裡售賣的牛排相差無幾,尋常人很難分辨。

是不是很神奇?

合成牛排、注膠蝦、染色三文魚,你吃下的可能都是老鼠肉


NO.1

「合成牛排」在行業內早就不是什麼秘密了。

碎肉里摻上肉膠,反覆揉搓後用保鮮膜包裹起來,待靜置成型後再切片,就是一塊塊以假亂真的牛排了。

合成牛排、注膠蝦、染色三文魚,你吃下的可能都是老鼠肉




合成牛排、注膠蝦、染色三文魚,你吃下的可能都是老鼠肉


超市裡售賣的這種整齊圓潤的牛排,量大價美,多半都是這種「碎肉+肉膠」合成的。


這裡科普下所謂的肉膠——

它是一種名為「谷氨胺轉胺」(Transglutaminase)的化學物質,因其有肉片粘合的作用,而被形象的稱之為「肉膠」。

某寶上就能買到,適用於肥牛卷、雞肉塊、牛排、雞排、肉丸等各種產品。


與傳統意義上「把牛的某個部位直接切下來送到你手中」的原切牛排不同。

合成牛排,說白了就是肉與添加劑的組合。


如果說碎牛肉+肉膠製品還勉強說的上是牛排的話,但下面這種可就不好說是什麼排了。

暴利驅使下,那些為了錢啥都做得出來的黑心商家,用各種碎肉、雜肉甚至是過期肉替代成本高昂的牛肉偽造牛排。

再經過包裝後堂而皇之的售賣。

大量添加劑長久堆積,對人體產生不可逆的傷害,

再加上人工色素和超標的防腐劑,別牛排了,說是毒藥也不為過。


NO.2

當然人類的造假智慧可不止合成牛排。

其他合成肉我敢說你一定見過/吃過——快餐店裡的炸雞塊、滿大街的網紅炸雞排、廉價漢堡里的肉餅,處處美食處處炸彈。

尤其之前滿大街特別火的那種比臉大的雞排,一塊可以吃好久的那種。

口感酥脆,外形整齊,每次路過雞排店都忍不住被那馥郁的香氣吸引。


但蘇州市執法人員在突擊檢查一個生成大雞排的黑作坊的時候發現,用於製作雞排的生肉,都被泡在一種鮮紅的液體裡面。

凍肉變嫩肉。

經切片後加入各種添加劑和各種各樣的調料,就變成新鮮的雞排肉了。

然後將處理完的碎肉加肉膠混合,搖身一變,一張張比臉大的雞排就完成了。


NO.3

躲開了牛肉、雞肉,接下來還有羊肉——1818曝光過的的合成肉卷。

小廖和男友約好在家吃火鍋,她在一家蔬菜店裡買了袋羊肉,可吃完之後,兩人吐得很厲害。

事後檢查果然發現,是假的羊肉卷。


記者調查後發現,菜場裡真假肉卷很多都是混著賣的。

假肉卷因摻入了大量羊油,氣味與真羊肉無異,紅白相間的長相,幾可以假亂真。


海鮮也一樣。

染色三文魚聽過沒?

在魚飼料中加入一種人工色素,三文魚吃著這種添加色素的飼料長大,肉會被染成誘人的紅色。


注澆蝦聽過沒?

保鮮劑粉末溶解在溫水裡,然後用水泵將明膠和保鮮劑粉末混合的「膠水」壓到噴槍中。

最後用真空注入大蝦體內... ...


要知道,食用明膠雖然是許可在食品中做為增稠劑使用,但長期食用則會對人體的肝臟、消化系統造成負擔。

且很多不法商販為了節約成本,會使用鉻含量高的工業明膠代替食用明膠。

鉻這種重金屬不僅會對肝臟、腎臟等器官產生危害,還能導致骨骼方面的疾病,對神經系統也有影響,有較高致癌風險... ...

End.

不敢想像,日常生活中有多少化學物質被我們吃進肚子裡了。

天天說食品安全,可實際上一天都沒有安全過。

逃開了餐館的地溝油、瘦肉精,躲回家自己動手做飯也這麼不安心。

什麼時候能真的吃得安心呢?我不知道。

只能奉勸那些黑心商家們,生而為人請保有底線,你們是賺了錢了,可吃東西的人怎麼辦?搭進去人命的話,良心不會痛嗎??

最後建議大家:日常儘量去正規超市或肉製品店買肉生鮮,雖不見得一分錢一分貨吧,但起碼不要再光顧那些9.9元的牛排、10塊錢兩包的肉卷了。

保命要緊。

若不幸遇到食品問題,不要忍,及時拍照取證,正面懟之。

希望將來有一天,可以安心吃每一口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