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這個不知名的自治縣,藏著神秘的南詔!

2022-05-06     愛旅遊的哆啦

原標題:雲南這個不知名的自治縣,藏著神秘的南詔!

朋友們,這一站說說巍山

我們的讀者對這個地方應該不會太陌生,之前小編種草過巍山頤和耘熹進士第,順帶也科普過這裡。

巍山是曾經的南詔都城,一座真正的雲南古城,歷史比大理悠久,有目前我國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古建築群

美食這塊,巍山也是優秀選手,比大理好吃不少。許多大理街上的小吃店例如耙肉餌絲,其實發源地都是巍山。

它是一個彝族回族自治縣,少數民族雖然各有不同的風俗習慣,但在這裡卻生活得非常和諧。

春天有彝族穿越千年的祭祀大典,夏天有熱情四溢的火把節,秋天有浪漫的彝族打歌。不像城市裡的節日越過越敷衍,少數民族同胞對於過節是有極強的儀式感的,春節的年味也很重。

巍山古城大概也是大理所有古城中,原住民濃度最高的一個。在古城的街道上漫步,恍惚覺得疫情在這裡從未發生過,原住民們的生活幾十年如一日。

一刷二刷大理的人,肯定不會考慮這個地方。但多刷大理的朋友,巍山真的值得去探索。它夠慢、夠清凈,還有好酒店,是度假的好選擇。

而且現在通了高鐵從巍山到大理只需要22分鐘

我這次去,正好用上了之前的頤和耘熹進士第套餐,是真香。除了酒店房間,還包了餐飲、遊玩、非遺體驗,和當地的一些名小吃。

在這種歷史底蘊濃厚的小眾目的地旅行,有人帶著玩和自己解鎖完全是兩種體驗。自己玩可能會覺得有點盲目,有點小枯燥。但如果有人和你科普一下歷史和背後的故事,這些古建築頓時就生動起來了。

而且酒店把吃、玩、體驗的節奏安排得恰到好處,一點都不趕場子,慢悠悠的步調完美融入當地人生活。三天兩夜,很是意猶未盡。

整理了下面這份 巍山全攻略 (其實也算是酒店套餐的repo),朋友們請收好~

玩在巍山

巍山古城

從上帝視角俯瞰,巍山古城就是一個方方正正的古城,大部分的房子還保留著原來木質建築的結構主體,街上當地人比遊客更多

巍山古城只有一條南北向的筆直主街日升街,南頭是拱辰樓,正中是星拱樓,北頭是南柵門。由主街向東西兩側延伸還有24條小街,18條巷。

頤和耘熹進士第酒店也會有一個夜遊古城的活動,白日古城和夜晚古城的氣質很不一樣,夜晚煙火氣更重,都是本地人在遛彎。

巍山古城裡這幾棟古建,值得去溜達溜達。

民俗博物館(梁大小姐宅院)

在巍山這樣的自治農業縣,有一座私人博物館,本身聽起來就是件有點不可思議的事。

畢竟之前聽到的私人博物館諸如觀復、震旦,都坐落在一線城市,館主還都不是無名之輩。

而民俗博物館的館主,竟然只有初中學歷,但她本人給我們講解起展品來,是頭頭是道,毫不糊弄的。

各種厲害的博物館也逛的不少,但民俗博物館是最讓我大為震撼的。

整座博物館裡有數不清的藏品,是館主兩代人的珍藏。每到一個新房間,我都會被密密麻麻的展品給「晃」到。

不像尋常的博物館,展品被玻璃好好地罩著,民俗博物館的展品都是直給式地「暴露」在你眼前。如果館主允許的話,你甚至還能摸一下

每個房間展出的物品都有主題,衣服、木雕牌匾、馬幫物品、彝族樂器、造像、字畫、甲馬……甚至還有紅色主題展。

梁大小姐的房間,也被極好地保存了下來。

據館主所說,現在展出的也只是一部分藏品,還有許多藏品沒有被整理出來。

看的時候我沒忍住問館主:「您布了新的展,會在哪裡發布信息呢?」

館主無奈地說:「全靠你們遊客。」在巍山這個自媒體不發達的地方,如何用微信、微博,都是曾經一位在巍山旅居的北京大學生教館主的。

我心想:要是這博物館在杭州,大概早有mcn公司找上門來簽約拍視頻了。

有間屋子裡有許多古籍,我看紙張大多都發黃,字跡也變得有些模糊。館主說自己實在無力保存這些藏品,等她整理完之後,希望可以找到專業人士來保存。

館主本人也捐了不少藏品給南詔博物館,梁大小姐宅院也是政府借給館主來布展的。但,巍山畢竟只是一個自治農村縣,能給到的幫助也實在有限。現在整理、修復這些文物、舊物,都是館主夫妻自掏腰包,親力親為。

個人覺得民俗博物館是整個巍山古城裡最值得好好逛的地方,絕對會是一次逛博物館的奇妙之旅。

而且門票二十塊,全程還有館主的親自講解。聽說有遊客逛完太激動,硬要多塞些錢給館主。

對了,館內還有兩隻巨大無比的聖伯納,是瑞士的國犬,城市裡一般見不到。

南詔博物館

和上面的民俗博物館比起來,南詔博物館就顯得有些中規中矩,它是一座集現代博物館陳列和古建築展示為一體的博物館。

整個南詔博物館分為文物展示區、太陽宮、昭忠祠(文物保護單位圖片展區)、林公祠(非物質文化遺產圖片展區)、碑廊等多個區域。

和民俗博物館比起來,藏品不算多。

文廟

文廟是我國歷史上祭祀孔子的廟宇。

巍山古城的文廟建於明代洪武年間,有大小13個院落,中軸線上有泮池、狀元橋、欞星門、大成門、大成殿等一系列禮制建築。

歷經多次毀修,至今保留九進院落的完整建築格局,值得逛逛。

文華書院

文華書院始建於清光緒元年的文華書院,有個很秀麗的院子。進入旁側的小閣樓,會有工作人員前來介紹書院的歷史。

除了有典藏書籍的展出,還有圖書室供人閱讀,可以在這裡靜謐地看會兒書。

巍寶山

如果要在巍山多呆幾天,巍寶山就可以安排上了。

它是雲南首批國家森林公園,是一座道教名山。山上有人行道,還有馬道。現在山上需要的物資,依然是靠馬運上去的。

每到八月,巍寶山後山還會有許多松茸可以採摘。

南詔土主廟

巍山雖然曾經是南詔的都城,但現在我們能看到的卻多是明清建築,真正保留下來的南詔古建築非常罕見,其中最完整的就是這座南詔土主廟,建於公元714年。

彝族在南詔土主廟進行的祭祀活動歷經1300多年,從未中斷。

每年的農曆二月八,全國的彝族都會派代表來廟裡尋祖祭祀。到時候現場會奏起以嗩吶為引的祭祀古樂,一下子把時間拉回千年之前。

我沒忍住又問了個不合時宜的問題:「漢族人可以來參加嗎?」答曰:「有邀請函就可以。」

有江湖傳言說印第安人和彝族有共同的祖先,不知真假,但南詔本主廟裡的壁畫的確很有「印第安」的異域之感。

或許那條茶馬古道,早就把世界的文化都交融在了一起。

道觀

走過南詔土主廟之後,山上就都是道觀了。

小時候看的文學影視作品,裡面都說道士的修行生活甚是清苦。但在巍寶山,我怎麼都覺得,道士過的明明是陶淵明般的神仙生活嘛。

呼吸著山里最新鮮的空氣,種種自己喜歡的多肉植物,養養貓,生活節奏都是跟著山的呼吸來,精氣神不要太好。這大概是有山神在庇護吧。

說一點冷知識,在巍寶山的道觀,如果運氣好是可以和道長討茶喝的。

當然也可以付費坐下來喝茶,喝的是道士們自己曬的野生茶。

如果在巍山停留三天兩夜,那巍山古城和巍寶山就足夠日常溜也達了。

如果再停留久一些,可以去東蓮花村看看,這是一座典型的回族村落,村裡有許多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築,來這裡可以感受回族的風土人情。

食在巍山

都說「玩在大理,吃在巍山」,巍山可是比大理好吃太多啦。

其實在大理的街邊,也可以看到不少巍山耙肉餌絲的館子。既然巍山和大理這麼近,幹嘛不去發源地吃呢?

小吃

過江餌絲

餌絲是雲南的特色小吃之一,製作原料是大米。看著像米線,吃起來卻是年糕的口感。我在巍山吃到的餌絲,比大理吃到的要再糯幾分。

而過江餌絲,只能在巍山當地吃到,是耙(pá)肉餌絲的頂配版。

標準set是一碗餌絲,一碗耙肉,再加幾碟小菜。小菜都是店裡自己腌制的。

耙肉燉得非常酥爛、已經呈絲狀的豬腿肉。雖然看起來調味很多,貌似重口,但其實吃起來完全不膩,還有一股芝麻香提味。

標準吃法是把餌絲放到耙肉湯里過一下再吃,也就是所謂的「過江」。

餌絲和耙肉一起吃會產生奇妙的化學反應,香糯plus。胃口不大的朋友,倆人點個中份就足夠。

店鋪:老王過江餌絲

耙肉餌絲

耙肉餌絲就是過江餌絲的去過江版,在巍山只要是當地人開的館子,基本都不會踩雷。

我發現雲南人對蘸水是真有追求。我以前一直不理解為什麼我司雲南攝影師土豆老師在吃燒烤的時候,還要再安排一盤干碟。

在雲南吃多了我就發現,當地人真的萬物皆要配蘸水。而且每家店的蘸水調配區都不會少於十種調料,每個雲南人大概都有自己的秘制配方。

店鋪:羅記羅維耙肉餌絲、頤和耘熹進士第的酒店早餐

一古面

「一碗面是一根,一鍋麵是一根,一家人吃的是一根,一千個人吃的還是一根……」

來巍山必吃一古面,面里只有一根不斷的面

最好看的是阿姨把面下到鍋里的過程,一氣呵成。

不過面本身的味道倒是平平,紅色的澆頭看起來口味重,吃起來倒是沒什麼辣味。江浙滬的朋友如果把一古面當早餐吃,可能會覺得過油。

店鋪:蘇老三一古面

巍山還有一些解饞且不撐肚子的小吃,在古城到處都有。烤餌塊、符合江浙滬口味的小米糕稀豆粉、用紙包著的巍山老棒冰(口味很多,不過乳扇冰棒口味不及沙溪)……路過可以試試。

蜜餞鋪子也是無處不在,蜜餞的種類很多,不過大多數都有偏甜,買之前可以先試吃一下。

正餐

在巍山吃當地菜,是有些獵奇的,有些菜會用到本地的中草藥食材,非當地人的接受程度還是有限。

比如毛豆腐這類甲之砒霜乙之蜜糖的食物,和我們一起吃的山東姐姐吃得很香,甚至還要拌飯。但我淺嘗了了一口,差點沒原地去世,腐爛的豆腐莫如是。

繼毛豆腐之後,折耳根更是味蕾不能承受之重,我沒敢挑戰,勇士妮子淺嘗了一下。她過於精彩的顏藝溢於言表。如果你非雲貴川人士,請一定不要輕易地嘗試折耳根。

酒店裡安排的兩頓正餐,一頓是當地菜,另外一頓是土雞宴。如果有實在接受不了的菜,可以讓廚房換。

店鋪:老二飯莊、昆師傅、瓊林宴私房菜(頤和耘熹進士第內)

吃茶

在沙溪、喜洲,我都喝到了非常讓人驚艷的咖啡館。比較遺憾的是,我在巍山淺試了幾家,氛圍是挺不錯,但咖啡是真的一般。

不過,巍山有本地人最愛的烤茶啊。茶要用手作的土鍋來烤,除了清茶還有槐花、槐果、菊花茶等。

本地人喝茶的氛圍和成都如出一轍,怎麼隨意怎麼來,一碗茶只要三塊五塊,一喝就能坐大半天。

也有一些精緻的茶鋪,比如行山茶舍等。

巍山的非遺體驗

巍山作為一座深藏功與名的歷史小城,還有不少非遺文化可以沉浸式體驗。

扎染

大多數人都會把扎染和大理划上等號,但其實巍山的扎染文化比大理更早,能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南詔時期。

在巍山古城裡有家興巍工藝,可以體驗最地道的植物扎染

扎染是通過紗、線、繩等工具,對織物進行扎、縫、縛、綴、夾等多種形式組合後進行染色。

入店先挑圖案,再根據圖案來「處理」布。我選擇的是個很基礎的連續紋樣,只要把布折成三角,綁在一根棍子上就行。

妮子選的圖案比我高級些,是幅「海上生明月」。

染布前的步驟也比我複雜,需要先在布上縫棉花(也就是星星),再用繩子把布扎在桶上,扎的圈圈就是海浪。

染料是用板藍根製成的,裝在一口大缸里。染的布一開始是綠色的,浸泡之後拿到陽光下一曬,氧化之後,布就會變成經典的扎染藍。

植物扎染出來的布,之後怎麼洗都不會褪色

興巍工藝里也有許多扎染好的產品賣,不同造型的帽子、圍巾、中式風的衣服、各種尺寸的桌布、各種功能的包,很難讓人忍住不買買買。

甲馬

甲馬是白族原始巫術禮儀尚遺民間的一種木刻作品,最早它是用於祈福、消災、以及祭祀活動的,歷史比活字印刷還早得多。

甲馬上刻的圖案多是神祠鬼靈、飛禽走獸、自然山川等,很是神秘。

在頤和耘熹進士第酒店裡,就可以體驗甲馬印刷的快樂。

木頭做的甲馬因為經過多次墨水的印刷,已經變成了墨黑色。在甲馬圖案凸起的部分均勻地刷上墨汁,然後拿紅紙快速地一蓋,一副紙畫就完成了。

酒店裡的甲馬種類還挺多,除了有十二生肖,還有財神、車神等,甚至還有「賭神」。

「賭神」的上聯是「我誠心誠意敬香」,下聯是「求你賜財富給我」,橫批是「四面八方金錢菩薩」,中間四字:「保佑贏錢」。

玩乾瞪眼總是輸的我,狠狠印了一張回家。

制香

在巍山古城的一條小巷子裡,藏著一戶制香世家。他們家四代堅持手工制香,現在的九零後主理人楊汝炫是巍山縣非物質文化遺產手工香傳承人,還創立了中式香品牌「和悅宣香」

和悅宣香所用的香材大都源自雲南本土,有自製的艾草、檀香、野生蒼朮、野生菖蒲、藿香、白芷等香材。

在他們家,可以用這些植物調配出自己喜歡的香味,再研磨成香丸或線。在香水大行其道的當代,這樣手工制的傳統中式香真的很特別。

這次體驗的非遺,都是頤和耘熹進士第的酒店套餐周邊,被科普傳統文化的同時,還能一邊感受手作的快樂,可真是香啊。之前囤了套餐的朋友如果能出門,可一定要去體驗!

住在巍山

巍山在頤和耘熹進士第酒店開業之前,其實都沒什麼好酒店。

也正是後來有了頤和耘熹進士第的存在,許多人因為酒店來到巍山,從而發現了巍山的美妙。

之前非常詳細地寫過頤和耘熹進士第,我就不再複述了。不論是硬體、軟裝,還是各種配套、服務,本處女座都挑不出任何毛病。

這裡再重點夸一下幾處細節。

從到達巍山高鐵站的那一刻,酒店的服務就開始了,會有舉著酒店牌(上面還寫著你的名字)的工作人員在高鐵站接你。

房間的扎染洗漱包是在興巍工藝定製的,裡面甚至還有實用的隔層,果斷帶走。

房間內的備品是國潮品牌——見芷,每日加一套。更貼心的是還有一支50ml的清透隔離防護乳。雲南的日照實在充足且漫長,拿來塗手也是很有必要的。我在某寶搜了搜,一支也要賣168塊呢。

還有酒店的餐廳,因為我們頭一天實在吃不慣折耳根這道黑暗料理,第二天餐廳就把有折耳根的菜給換了,是有被妥帖照顧到。

另外,這真的是一家把古建築之美挖到窮盡的一家酒店。隨意溜達的我,總被無處不在的光影美得頻頻駐足。

「樹欲靜而風不止」的意境,在耘熹進士第是具象且流動的。

其他同樣是「古建築保護專家」的酒店,真該像耘熹進士第酒店多學習。有些老建築改建的酒店如果氛圍沒對味,住起來其實是很瘮人的。

但耘熹進士第妥妥地治好了我的老宅ptsd,而且這種一價全包式的酒店套餐,實在太適合我這種懶得思考的懶人。除了喜歡說不出別的話來,夸累了。

噢對了,現在酒店還新開拓了一片可露營的大草坪公區,之前去的時候還沒搞好,現在差不多了,還有羊駝和梅花鹿出沒。

如果你覺得大理已經不再是十年前的那個烏托邦,那就來巍山看看吧,像當地人一樣生活就是最好的體驗。

但私心又希望這裡不要太火,維持它原有的步調就已是很好。

/ 巍山 /

- 交通 -

大理到巍山有直達的高鐵(22min)

- 適合來玩的季節-

火把節(農曆六月二十五左右)

摘松茸的季節(8-10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1789c5f1ffeb40fa9d7516c1c363a80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