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金融:普惠金融數字化新破局點

2023-11-03     零壹財經

原標題:供應鏈金融:普惠金融數字化新破局點

11月2日,「加碼金融科技,繁榮零售金融新生態——第五屆中國零售金融發展大會」在蘇州國際博覽中心隆重召開。本次會議是蘇州金博會/Fintech重要的平行論壇之一,由零壹智庫主辦,中央財經大學銀行業研究中心、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香港科技大學數字金融實驗室、香港科技大學社會經濟應用研究中心擔任學術顧問單位,百融雲創、處成科技、二十六度數科、互聯數智、維信金科、小花科技、信也科技、宜人金科等作為支持單位。

會上, 億聯銀行行級總監王凱鴿發表了題為「供應鏈金融:普惠金融數字化新破局點」的演講,以下為演講摘要。

一、傳統供應鏈金融的模式發生很大變化,數字化興起

普惠金融可分為消費性貸款和經營性貸款兩類,後者又可以細分為小微貸款和供應鏈貸款,供應鏈金融業務被認為是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供應鏈金融通過整合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信息,在真實交易背景下,構建核心企業與上下游企業一體化的金融供給體系。供應鏈金融的本質就是利用供應鏈上企業之間的債權、物權進行融資。按照供應鏈金融參與主體之間融資需求不同的角度,以及主體的話語權,可將供應鏈金融分為三種模式。

第一種模式,中小企業為供方,核心企業為買方,通常表現為應收帳款的融資服務。也就是說,核心企業的供應商將核心企業的應收帳款向銀行進行質押來獲得流動性資金貸款的支持,這是一種債權的轉移。

第二種模式,核心企業為供方,中小企業為買方,通常表現為預付款融資模式。這種模式的典型模式是,銀行支付採購款項給核心企業,核心企業發貨到銀行指定的倉儲監管企業,確保銀行獲得提貨權的控制。銀行根據企業的還款情況,給借款企業發放提貨權限。

第三種模式,供應鏈鏈條上供方和需方不存在明顯的體量和需求差異,而是通常表現為基於B2B平台或一些金融科技平台的新型融資模式。這種新模式下沒有核心企業,由於供應鏈中不存在明顯的強勢方,買賣雙方可根據具體情況約定交易支付方式,由此形成不同的融資方式。

傳統供應鏈金融模式並不完美,存在四個方面的核心問題。

第一,過度依賴於核心企業。在傳統的供應鏈融資里,金融機構往往需要核心企業確權。核心企業要額外承擔信用擔保、信息溝通等責任,加大了核心企業的財務成本和管理成本。

第二,風險管理難度大。供應鏈金融要求金融機構設置非常複雜周密的管理體系。在該體系下原來線下的一對一傳統信貸風險變成了一對多的風險,所以整體上放大了風險。

第三,對產業缺乏了解。銀行在對某個深入領域的產業了解程度不夠的情況下,對風險的把控存在一定的滯後和漏洞。

第四,銀行的效率不高。銀行更願意選擇風險可控、難度較小的業務,例如應收帳款質押業務,而對於預付款融資以及其他業務涉獵不多,因此不能夠完全滿足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

傳統供應鏈金融存在的問題,讓供應鏈金融效率上的改善愈加成為行業的核心課題。近年來,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傳統供應鏈金融的模式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首先,是數字金融和產業網際網路的加持。相較而言,消費金融比產業金融起步更早、發展更成熟,原因在於中國的網際網路是從消費網際網路到產業網際網路的轉變。前兩年可以稱之為產業網際網路的元年,正是由於產業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傳統供應鏈企業的數字化改造、信息化的流程有了科技的加持。

其次,是金融機構對數字科技投入加大。在各類金融機構里,銀行每年在數字化方面的花費最高,最近幾年的投入都在3700億左右,對產業鏈下的科技金融的投入也在逐步提高。

最後,是政策的引導和加持。近幾年,從央行到國務院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供應鏈金融發展的政策,明確提出要創新供應鏈金融的發展方式,發展在線的供應鏈金融業務,也推動了供應鏈金融數字化轉型的升級和疊代。

二、供應鏈金融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供應鏈金融服務經歷了1.0到4.0的階段。

傳統供應鏈金融更多依賴於鏈條上的核心企業提供數據,銀行的授信也基於核心企業。隨著技術的發展、ERP的應用,企業的生產、銷售、倉單、庫存等數據也進入電子化階段,供應鏈金融的效率提升,進入信息化、線上化階段。這實際上就是供應鏈金融業務1.0和2.0階段。這個疊代更多的是流程和效率的改善,但是核心的風控邏輯和授信邏輯並沒有發生變化。

到3.0階段,出現了更多網際網路公司和基於網際網路技術打造的供應鏈金融平台。依託於在平台上積累起來的經營數據、主體數據等,銀行可以通過大數據技術來對鏈條上的上下游企業進行風險識別、風險評估,從而提供融資服務。金融科技開始進入,供應鏈模式發生了徹底變化。

而4.0階段,是供應鏈從頭到腳全方位的數字化變化階段。在這個階段,雲計算、人工智慧、大數據等科技全面改造供應鏈金融的各個環節、各個角度,從而讓行業更加數據化、智能化。這是一種更立體、更全方位的供應鏈金融數字化改造。

目前,供應鏈金融正處於3.0到4.0的過渡階段。

供應鏈金融的參與主體也在發生變化。傳統供應鏈金融的參與主體有核心企業、融資需求方、融資供給方,如銀行、保理、小貸,以及投資方、風險緩釋機構等。隨著數字化供應鏈金融階段的到來,參與主體多了很多金融科技平台,如垂直領域B2B平台、物流公司、產業網際網路公司,讓供應鏈的參與方更加立體、複雜,進入一個生態的階段。

供應鏈金融的創新發展離不開金融科技的加持,按照應用普及程度從高到低的分類,分別有IPC、區塊鏈、大數據、邊緣計算、物聯網等技術應用到供應鏈金融領域裡。這些技術全方位應用在供應鏈貸前、貸中、貸後的各個環節,讓供應鏈金融的決策更加智能化、科學化和合理化。

按照核心企業是否參與,數字化的供應鏈金融也分為兩種模式。

其一,是有核心企業參與的數字化供應鏈模式。這種模式是依託於核心企業的傳統供應鏈金融的數字化變形,在傳統產品中,藉助金融科技的力量可提升流程和效率,比如說藉助區塊鏈技術可以實現應收帳款分割交易和多次交易。

其二,是去核心企業化、去中心化,依託於網際網路平台的新型數字化的供應鏈金融模式。這是一種創新模式,是一種更加先進、更加數字化的模式,金融機構可依託於平台所生成的數據來提供授信與融資。

未來在供應鏈金融領域裡,有兩種非常典型的發展趨勢。

一是數字化,這將越來越成為供應鏈金融發展的核心特徵。藉助數字化的能力,一方面金融機構可以突破於傳統圍繞核心企業的方式,獲取信息和管理的成本降低;另一方面也可以讓金融機構的金融資產和產業資產更好地綁定在一起,實現金融資產和產業資產壁壘的打通。

二是生態重塑,需要各個參與方協同打造聯動、互動的供應鏈金融的命運共同體,打破傳統供應鏈金融模式下的封閉化、中心化,形成四流合一,更好地服務供應鏈金融的業務。

三、億聯銀行億微貸案例:賦能珠寶產業,精準滴灌

王凱鴿介紹,今年9月,億聯銀行供應鏈金融產品「億微貸——珠寶管家」入圍中國2023年普惠金融優秀案例。

該金融產品專門為珠寶產業鏈下游的經銷商提供日常周轉或者采貨的資金需求。這部分群體融資的核心特點是小微穩健,平均資金需求在200萬左右,占總體庫存的1/4左右。客戶畫像顯示該客群從業門檻較高、從業者穩定性強、經營穩定、有良好的商譽、槓桿率較低。

基於以上特點,億聯銀行和垂直B2B平台珠寶管家,合作研發了一款全新的信貸產業鏈場景產品。基於珠寶管家平台的數據,億聯銀行為客戶提供預授信服務。當用戶採購時,通過珠寶管家平台向上游供應商採購。如果用戶申請資金支持,珠寶管家將採購訂單、合同等材料推送給億聯銀行。億聯審核後,根據訂單金額和授信額度批准放款。通過珠寶管家,資金直接發放至上游供應商帳戶。供應商收到資金後發貨,並通過平台確認發貨。零售商確認收貨,並按期向億聯銀行還款。這個流程把金融資產和產業資產完美地合到一起,推動珠寶行業供應鏈金融發展。

蘇州金博會已走過四載,作為高規格、權威性、大規模的金融行業年度盛會,大會自2019年首次舉辦以來,已發展成為匯聚金融科技最新成果、展示金融數字化升級前沿風貌、搭建金融與科技跨領域交流的重要平台。第五屆中新(蘇州)數字金融應用博覽會丨2023金融科技大會(簡稱:蘇州金博會/Fintech)於11月2日至4日在蘇州工業園區舉辦,圍繞金融科技發展熱點領域及金融行業信息科技領域重點工作,分享優秀實踐經驗,探討數字化轉型路徑與未來發展趨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17841205a6ae003d52a2da94e54e9f1d.html


新基建下的蛋

2024-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