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天大戰」跑贏所有新勢力,大眾ID.3憑啥成為比亞迪最強對手?

2023-10-02   汽車扒一扒

從7月份開始,大眾ID.3一路從南天門砍到蓬萊東島,眼睛澀不澀我不知道,但對手已經開始瑟瑟發抖了。

8月份陳舊的銷量數據顯示,11萬-14萬純電SUV市場銷量排名分別為AION Y、海豚、大眾ID.3以及好貓,這四台車成為工薪階層市區代步的核心選擇產品。

其實,大眾ID.3算得上這個細分市場的新手。

雖然大眾ID.3上市時間不短,但進入12萬級消費市場卻不到100天時間,也就是說在真正的消費選擇行為上分析,大眾ID.3是這個級別的生面孔。

9月份全新的數據顯示,大眾ID.3單月訂單量超過1.5萬台,數據非常恐怖。

如果我們將歷史的滾軸推回到半年前,4月份大眾ID.3的單月銷量只有3000多台,在產品沒有疊代、營銷沒有加大投入、銷售網絡沒有大變動的背景下,大眾ID.3重新調整定價就完成了銷量500%的蛻變。

說明一點,大眾ID.3的核心產品力是經得起推敲的。

此前我們就說過,降價不丟人,丟人的是降價之後依然缺少關注度, 大眾ID.3從全球角度分析,是站在4萬歐元高度研發、設計的產品,所以本質上設計的理念和平台都是極高的。

MEB不算非常好的電動化平台,在中國電動化實力過剩的時代,可能不是TOP1級的電動化平台,但配合著12萬左右的終端定價、450km的標定續航以及不錯的SUV設計理念,還是能夠順利扭轉消費思維的。

從市場角度分析,12萬預算本身能買的電動化產品並不多。

我們可以看得出來,熱銷車型AION Y走的是「更低價」路線,Y車型是銷量主力,比亞迪海豚、歐拉好貓的價格其實要比大眾ID.3更低一些。

但相比之下,大眾ID.3相對高出10%,用戶之所以選擇大眾ID.3,原因有幾個。

一個是,雖然續航達成率不夠高,但大眾ID.3卻是這幾台車中標定續航最長的車型,數據為450km,實際可駕駛里程不短,另一個是,MEB的後驅特性帶來的是更靈活的操控駕駛感,而且轉彎半徑更小一些。

同時細節上的設計很討喜,比如說更大的視野、更小的盲區,採光更好,小扶手讓日常駕駛舒適度得到保留,而且後備箱、後排空間表現並不小。

當然槽點也有,比如說車機系統不太智能、充電速度不太快,但這些無關痛癢的問題不能夠直接左右用戶的消費選擇。

從行業角度分析,其實中國的消費者選擇純電動車是非常被動的。

中國企業藉助電動化賽道打滿溢價能力,EV純電動車的成本、定價非常高,不過隨著大眾的強勢加入,9月份就能賣出1.5萬台的大眾ID.3非常速度的刺破了電動化市場的溢價泡沫。

從成本上來說,超過50kWh的電池包、MEB的技術支撐、研發投入、基本物料等等,這意味著大眾ID.3本身的成本非常高,而利潤空間非常小。

沒有利潤、技術成熟的車型一定是用戶家用的第一選擇,所以大眾ID.3才能夠順利和用戶做夥伴。因為其已經成為外資陣營中,第一個選擇和中國工薪階層做朋友的產品。

如果你有心,也能夠發現路上的大眾ID.3越來越多,雖然從銷量上、保有量上還無法和海豚直接對抗,但還是那個理念,大眾ID.3雖然上市有兩年時間,但其進入12萬級市場只有不到100天時間。

100天時間力挽狂瀾,說明用戶對它的產品力是肯定的,也證明了MEB和上汽大眾的這一波調價策略,是電動化路徑上的重大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