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庭都有這樣的困惑,冷凍食品如雞、鴨、魚、肉、速凍蔬菜等,解凍後一時吃不完,能不能放回冰箱重新冷凍呢?
在學術界,食品冷凍-解凍-再冷凍的多次循環過程,叫反覆凍融。
實驗表明,反覆凍融後,食品中的微生物呈數量級增殖。比如,速凍肉眼牛排在經過兩次凍融後,菌落總數增加了2000多倍!
對於速凍食品,正確的對待方式應該是什麼呢,一起來看看。
速凍食品很安全?
細菌只是進入「冬眠」而已
所謂速凍,簡而言之,就是迅速的冷凍。
通過降低溫度和水活度抑制各種化學反應,延緩食物的變質。那麼食品加工中的「速凍」有多迅速,溫度有多低呢?
通常要求是在30分鐘內把食品中心的溫度降低到零下5攝氏度左右,然後放在零下18攝氏度的環境中保存。由於這樣速凍出的冰晶直徑小於100微米,而這個尺寸正好與大多數動物細胞的直徑(10-100微米)相當,所以 冰晶會破壞食品中細胞膜的結構。這就是速凍食品口感不如新鮮食品的原因之一。
然而,這些冰晶卻難以傷到體積更小的細菌(直徑約0.5-5微米),也就是說,這樣的溫度根本凍死不了細菌, 他們只不過是由於溫度和水活度的降低,暫時進入了「冬眠」狀態而已。
「速凍」遇上「解凍」
小心「細菌班的春天」
食品在凍結的時候,低溫抑制了存在其中的微生物的活性,而解凍的過程,隨著溫度上升,微生物開始復甦,活性增強, 一般適合微生物生長繁殖的溫度區間在5-60℃。
在脫離冷凍環境2小時後的食物中,細菌是會迅速繁殖的。
曾有檢測機構做過一個對比試驗,他們將同一塊鮮肉反覆解凍,冷凍了四次,並在每一次解凍後進行採樣,分別檢測樣品中的菌落總數。最終的檢測結果令人大吃一驚:經過4次解凍、冷凍後, 這塊鮮肉的菌落總數竟然達到了最初的15倍!
這個時候如果及時做成美食吃掉,還不至於引起健康問題。但如果重新放進冰箱,由於一般家用冰箱冷凍效果有限,需要幾個小時才能將食物從外到內重新凍住, 細菌就會利用這段時間迅速提高「人口基數」。
可以在冷凍前, 先將食物切成小塊再進行冷凍,每次只取出所需的量,這樣便可以避免食物反覆解凍、冷凍。
解凍不對,也很遭罪
我們常用的把冷凍食物拿出來,放在室溫下解凍,便是讓食物長時間處在5-60℃這個溫度區間,微生物的滋生可想而知,這無疑會增加食品安全隱患。
用熱水浸泡或者上鍋加熱解凍,常見的結果是食物表面的冰層已經化了,但中間還是硬邦邦的,變成了「夾生」食物。外層的冰變成水後,傳熱效率變低的話, 會導致解凍時間過長,會讓微生物大量增殖。
正確的解凍方法:
1
冷藏解凍
顧名思義,就是在烹調前把冷凍食品轉移到冷藏室,這種解凍方法不引起食物營養流失,也不易引起細菌滋生,是 解凍肉類等最安全的辦法。
【操作要領】:
有計劃的解凍。鑒於耗時長,需提前完成「轉移」操作;另外吃多少解凍多少,反覆冷凍解凍同樣易發生食品安全問題。
將冷凍食物轉移至冷藏室的時候 最好帶有包裝或盛放在容器里,避免解凍後的汁水四溢,污染冰箱。
2
冷水解凍
冷凍食品急需食用時,可用冷水解凍。因為水的傳熱性能比空氣好,解凍時間可縮短。流水解凍比靜水效果更好,但就是有點浪費水哈。
【操作要領】:
冷凍食品 不宜與水直接接觸,應帶有密封包裝,如密封盒、密封食品袋等,否則食品中的營養物質會溶於水中,使得食品營養流失、味道變差。
最好不要完全解凍,當解凍到用刀能切開時就可以烹制。
「五看」速凍食品
幫你規避風險
1
看日期
儘量選擇 生產日期新鮮的速凍食品.
2
看冰霜
不要購買食品包裝袋內外有較多冰霜的速凍食品,特別是 包裝袋內有較多冰霜的食品,有可能是經過多次融凍的。
3
看冰櫃
要注意銷售商店的儲藏條件。 速凍食品要求在零下18℃以下保存,如果銷售商店冷凍櫃溫度達不到,儲藏條件就得不到保證,容易導致食品變質,不宜購買。
4
看產品
選擇形狀完整且堅硬的速凍食品。 如果達不到零下18℃的保存條件,速凍食品就會出現變形、變軟或黏連的現象。
5
看時間
在烹飪速凍食品時,可選擇自己喜歡的各類方式來烹飪,但要注意時間一定要達到產品外包裝標示或推薦的時間, 確保食物的中心溫度能夠達到70℃。
編輯 | 俊臣,魚魚
來源 | 綜合科普中國、廣西疾控,中國質量新聞網
監製 | 黃利琴
審核 | 藍嵐
圖片來源 | 攝圖網
*封面圖片及文內圖片來自版權圖庫
圖片內容不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