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國產摺疊屏很好,我還要推薦三星Galaxy Z Fold5

2023-08-03     機智貓

原標題:為何國產摺疊屏很好,我還要推薦三星Galaxy Z Fold5

用個不恰當的比喻,三星Galaxy Z Fold5(下文簡稱Z Fold5)用起來有些像iPhone。

相比近兩年進步巨大的國產摺疊屏,三星顯得有些「平平無奇」。但對於全球市場而言,2022年三星在摺疊屏市場的份額達80%,位居第一,國內也有16.5%,僅次於華為。

三星能攫取這麼多的市場份額,有來自用戶的肯定,更重要的是產品體驗和形態的穩定。每代產品看起來變化不大,實則都保留了非常高的「體驗下限」,以此為基礎再進行一些針對性的升級。

這樣的策略可能會讓產品看起來新意不足,但很難說它不好用,這也是三星手機和iPhone最像的地方,剛剛發布的Z Fold5就是一款這樣的摺疊屏手機。

外觀變化不大,內部煥然一新

如果將Z Fold5和前代擺在一起,乍看之下很難看出兩者在外觀上有什麼實質性變化,直到看到手機底部。

Z Fold5在外觀上最大的變化,就是摺疊時終於可以完全閉合,追上當前國產摺疊屏手機的水平。這個問題的解決得益於三星這次換了一根新鉸鏈。

在不影響防水和懸停的前提下,Z Fold5採用了新一代超閉合精工鉸鏈,這根鉸鏈實現彎折效果與國產摺疊屏手機普遍使用的水滴形鉸鏈一致,兩塊蓋板能緊密貼合,減少灰塵進入內屏的幾率,同時有效分散外部衝擊的同時,提供更好的耐用性。

只是三星作為最早研發水滴型鉸鏈的廠商之一,早在2016年就獲得了相關專利,直到現在才將其運用到量產產品上,確實讓消費者等太久了。

有一點要注意,Z Fold5的閉合併不是無縫隙的,它在內屏正面面板的上下兩側各放置了一個墊片,相當於人為地留出了一點點縫隙,國產摺疊屏手機則沒有這類設定。

三星這麼做的原因,應該是避免完全無縫隙貼合後,產生靜電導致閉合後吸力太強,不方便用戶展開手機。這也是個癢點問題,無縫隙的貼合塑造了一個精緻的外觀,但展開時,特別是頭幾次使用,用戶需要用不小的力度才能掰開內屏。

有這些小巧思,加上三星對鉸鏈一直以來出色的調校,讓Z Fold5的鉸鏈使用手感更為輕鬆和舒適。即便手上有汗,無法與金屬中框形成較大的摩擦力,也能以較小力度展開手機。

左:Z Fold5 右:採用水滴鉸鏈的國產摺疊屏

新一代超閉合精工鉸鏈採用的是雙軌式集成鉸鏈結構,這種鉸鏈在展開或摺疊螢幕時,可以讓轉軸在鉸鏈內部自行滾動,大幅度減少螢幕上的摺痕。對比目前使用水滴型鉸鏈的國產摺疊屏手機,Z Fold5的摺痕表現已經與國產很接近了。

儘管摺痕是「用的人不關心,不買的人最在意」。但摺痕對內屏觀感的影響是客觀存在的,比如較深的摺痕引起的螢幕反光,一個更加平坦的內屏絕對是有意義的。就這點而言,Z Fold5的升級對得起「煥然一新」這個詞。

新鉸鏈帶來的另一個改變是更輕的重量和更薄的厚度。之前Z Fold4使用的分體式的U型鉸鏈,由三個部分組成,這樣設計可以有效降低鉸鏈重量,比同期的一體式水滴鉸鏈輕了近4g。

Z Fold5的鉸鏈與同期水滴型鉸鏈相似,一體化程度大大增加,但在調整了鉸鏈結構之後,手機重量和厚度較前代有明顯下降,重量輕了10克,摺疊厚度最多減少2.4毫米,展開厚度減少0.2毫米。

單看重量和厚度,Z Fold5與一直在追求輕薄的國產摺疊屏手機還是存在差距的,不過好在它的配重做的非常出色,手機中框也做成了直角,儘管這樣沒辦法讓手機做的更薄,但對比常見的圓形中框有更大的接觸面積,有效降低對手部的壓迫。這也是為何單手使用這部253克的摺疊屏手機(展開形態)時,沒有顯著的墜手感。

Z Fold5在更換新一代的鉸鏈之後,觀感和使用手感較上一代有了明顯的改善,特別是摺痕和閉合狀態下的縫隙改善非常多,Z Fold系列到第5代終於達到了一個趨近於完美的狀態。

新平台能暢玩《原神》了

Z Fold5搭載第二代驍龍8 For Galaxy,這是該機另外一個變化比較大的點。在《原神》測試環節,開啟遊戲的極高畫質和60幀模式,測試內容包括跑圖和戰鬥,手機端「遊戲性能實驗模式」,這個模式會進一步提升手機的性能釋放,但是功耗和溫度會有所上升。

30分鐘連續測試後,Z Fold5平均幀數為57.7幀,渲染解析度1284 x 1069,遊戲幀數出現一點波動,總體比較平穩,較上代進步非常明顯,是現在旗艦手機運行《原神》的主流水準。

對於摺疊屏產品來說,一般為了支持大屏的長時間使用,性能調校會偏向續航,對遊戲體驗的要求自然也不能太高,三星能有這樣的表現還蠻意外的。

Z Fold5的遊戲畫面

不過,Z Fold5的30分鐘遊戲功耗有些偏高,達到了9W。三星的策略是比較激進的,超大核平均頻率1.3GHz,四個大核的頻率基本穩定在1.7GHz,但可惜三星的GPU使用率偏低且頻率也不算高,沒有很好地參與到遊戲渲染,以至於最終遊戲畫質和幀數還有提升空間,功耗偏高。

這種策略多多少少會影響到日常使用,比較直觀的就是當Z Fold5後台運行多個App或長時間使用某個App時,加上三星激進的高刷策略,手機會有較為明顯的發熱現象。只是熱源在攝像頭右側,位置較高且避開了雙手握持區域,不會影響正常使用。

但就Z Fold5面向的人群來說,三星最好還是在之後版本中優化一下性能調度策略,對於第二代驍龍8這樣的晶片,它的性能和功耗做到兼顧遊戲與續航是沒有問題的。

除了第二代驍龍8 For Galaxy,其餘配置參數與前代基本一致,一樣的4400mAh電池,25W快充,支持無線充電;後置5000萬像素廣角攝像頭,1200萬像素的超廣角攝像頭,以及一顆 1000 萬像素的長焦傳感器,支持OIS和3 倍光學變焦,外屏前置1000萬像素攝像頭,整體表現與上代相當,續航表現則會稍好一些。

一塊必須給好評的好屏

螢幕素質是三星手機最不需要擔心的部分。

Z Fold5內屏為6.2英寸,解析度2316 x 914,內屏尺寸為7.6英寸,解析度2176 x 1812,內外屏均升級成三星第二代AMOLED螢幕並支持最高120Hz刷新率。

不同的是,Z Fold5的內外屏峰值亮度從前代的1300和1500尼特均提升到1750尼特,高亮度模式的亮度也從1000尼特升級到1200尼特。

更高的亮度意味著更好的觀影效果,還有更強的陽光可視性。Z Fold5的發布時間點正逢夏季,戶外的強光不會對螢幕正在顯示的畫面造成顯著影響。

Z Fold5的螢幕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一點就是它的通透。摺疊屏的內屏由於物理性質,看起來會像蒙了一層霧,雖然解析度很高,但實際觀感就是不夠清晰,螢幕底噪較為明顯。但Z Fold5在這點上表現就會好很多,螢幕無明顯噪點,亮度均勻,色彩準確,觀感乾淨通透,有那麼一瞬間讓人感覺像是在用直板旗艦的螢幕,這也是三星摺疊產品的優勢之一。

但我認為三星「鮮艷」模式下的螢幕色彩過於鮮艷,加上更高的螢幕亮度,長期使用可能會有一點不適感。如果你有類似的感覺,推薦將螢幕模式改成「自然」,柔和的色彩對眼睛會友好很多。

Z Fold5的內屏依舊前置了一顆400萬像素的屏下攝像頭,效果與前代產品一致,紗窗效果還是比較明顯的。

變化不大的不只是螢幕參數,還有螢幕比例。

Z Fold5的外屏與前代相同,是一個偏長的螢幕比例,導致外屏能夠顯示的信息量不及國產摺疊屏。同樣因為這塊偏長偏瘦的外屏,它反而能實現單手操作,也變相提升了內屏的使用價值和時長,至少在這部手機上,我會更傾向於打開內屏使用,外屏更像是為應急而存在,比如快速打開乘車碼,付款碼等。

三星內外屏的螢幕比例見仁見智,有的用戶應該會喜歡這種單手操作外屏的感覺,但如果用過其他國產摺疊屏,那麼外屏的顯示面積和比例還是需要適應的。但Z Fold5的螢幕素質、觀感、顯示效果延續了三星一貫的高水準,這也是它領先市面上其他摺疊屏的地方。

適合單手使用的摺疊屏

Z Fold5預置One UI 5.1.1,這套系統在摺疊屏上給我最大的感受是適合單手使用。

當你在手機上啟動某個App時,螢幕最下方會有一排任務欄和安卓標誌性的」三大金剛鍵」,為了方便用戶單手使用,將按鍵放置在螢幕的右下角,也可以通過設置放到左下角。通過單手控制這幾個按鍵,就能完成對整部手機的基本操作。

Z Fold5也保留了手勢操作,但三星這種通過導航欄實現的手勢遠沒有按鍵操作直觀,我還是推薦使用按鍵,簡單直接也更好上手。另外,這代的任務欄有所改進,可以讓用戶快速切換常用應用。

我們可以想像這樣的一個場景,你正在使用Z Fold5全屏使用某個App或玩遊戲,這時候微信消息來了,除了可以用小窗回復,也可以通過底部的任務欄直接跳轉到微信。這個功能效率非常高,直接跳過原先很多手勢操作。

點擊App頂部的導航條,可以選擇將App小窗化,分屏和全屏,已經小窗顯示的App還能通過頂部導航條調整透明度,降低對主螢幕視野影像。

我認為三星的這套邏輯對國產的摺疊屏手機、平板這類大屏產品依舊有一定的借鑑意義,用戶為什麼一定要用手勢,不能用按鍵,各家手勢操作都有所不同,但安卓三大金剛鍵的邏輯是固定的,基本只要用過安卓手機,就能明白按鍵的操作邏輯。

Z Fold5也有比較複雜的手勢操作,但三星將其都放在實驗室功能里,需要用戶手動開啟才能使用,從這裡就能看出三星對手勢和按鍵的態度了。

在大屏適配上,基本常用App包括微信、QQ、地圖、視頻、新聞都有針對大屏進行適配和布局調整,當前版本主要還是購物類App,比如京東、淘寶、拼多多尚未適配。

未適配,僅商品圖就幾乎占據整塊螢幕

強制開啟分屏後效果

三星也提供了解決辦法,在高級功能—實驗室——應用程式分屏視圖,可強制被勾選的App進行分屏,實現類似平行視界的效果,顯示一個App的多級介面,規避適配空白。

不過One UI 5.1.1也不是沒有槽點,比如應用接力。在內屏打開某個App時,合上螢幕自動鎖屏,而不是讓外屏接力繼續顯示App,即便解鎖顯示的也是桌面而非之前打開的App,但反過來卻又是可行的。

由於內外屏PPI不同,內外屏切換應用時會導致顯示變形。例如正在使用內屏啟動《原神》,將螢幕合上,再從外屏打開時,遊戲畫面就會出現變形,建議固定內屏或外屏玩。

一個「保險」的選擇

嚴格來說,Z Fold5的升級不算大,主要是更換了新鉸鏈和搭載第二代驍龍8 For Galaxy,其他維度除了一些細節提升,實際表現相比前代基本保持一致。

但對於三星來說,這樣的產品策略恐怕才是正確的。三星和蘋果一樣,是同時面向全球不同國家和地區的頂級廠商,它們推出的廠品最重要的是高質量且長期的穩定,以此為基礎再去考慮要做哪些升級。

Z Fold5基本消滅縫隙實現了摺疊屏完全體驗,本身就是一種創新的形態,以此再去追求巨大的創新,那種隔代產品間劇烈的改變對三星來說是不太可行的,也是三星每代產品大多只完善細節的原因之一。

所以我才說,Z Fold5用起來有些像iPhone,它或許無法滿足你對科技巨頭的超高預期,但是能夠給你足夠優秀和穩定的使用體驗。當你遇到難以抉擇的摺疊屏困惱時,三星一定是那個保底的標準答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15e40ca06a6cf5552594595bbe3b0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