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製片的「4日奇蹟」——深度技術解析博採傳媒科幻片《誕辰》

2022-06-28     極客電影

原標題:虛擬製片的「4日奇蹟」——深度技術解析博採傳媒科幻片《誕辰》

這就是《曼達洛人》里用的虛擬製片嗎?
真是LED拍的嗎?這種質感是怎麼做到的?
懸崖擁抱那段,為什麼會有「萬丈深淵」的既視感?
場景像是渲染出來的,不像對著LED拍的,居然還帶著景深?
用這個來拍《三體》豈不妙哉?
太牛了,你們做的事情讓我想起了當初的盧卡斯工作室,看完後很激動……

上周我們為大家推薦了一部100%用虛擬製片創作的科幻短片《誕辰》(傳送門>>寶藏國產科幻,「以人養人」的末世人性啟示錄),結果沒想到發出後各種問題擠爆了評論區。

能有這樣的熱度,完全因為虛擬製片技術和它所引發的製片體系變革,已經成為全球影視產業最火的話題,沒有之一。

學界、主流影視發行平台和製片公司幾乎都達成了共識:

就像21世紀初的影視數字化轉型一樣,虛擬製片是未來影像製作的必然趨勢,將引領娛樂產業走入一個全新階段

和所有新生事物一樣,人們對「虛擬製片」從旁觀到接受再到認可和相信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大多數人在最初都會覺得,虛擬製片只能用來完成一部分影像創作需求。

其實,這兩年虛擬製片技術飛速發展、產品快速疊代;

影像極客們的目標是——作品從創意階段、到全片拍攝製作都能用虛擬製片完成

很多人還不了解,中國在虛擬製片技術領域已經站在了世界前沿。

今天我們就完整為你解析《誕辰》背後的技術和團隊;

除了回答開頭所有問題,我們還會揭秘這樣一部極具電影質感、重視效的科幻精品,是如何以最新虛擬製片技術解決方案,用3樣道具和4天時間出片的。

01

從海外火到國內的國產科幻精品

今年4月,全片用虛擬製片打造的科幻短片《誕辰》在北美NAB展上大放異彩。

虛擬製片本來就是這屆NAB的大熱點,而這樣一部畫面影視級效果、敘事完成度極高,還解決了許多虛擬製片領域技術難題的作品,吸引了眾多好萊塢頂級製片公司與視效公司的目光,成為討論焦點。

《誕辰》在8分鐘內構建出一個充滿末世廢土氣息的異星世界,講述了人類在面臨物種存亡時作出的生存選擇,人性也因此經受了巨大挑戰……

故事結尾反轉的暗黑程度堪比《愛死機》,在強烈的視覺刺激中,影片濃縮了對生命與傳承的反思,給人心靈震撼。

氣勢磅礴、實拍感十足的外景;

設計前衛、科幻氛圍拉滿的內景;

廣闊的拍攝範圍、實驗性的敘事視角、充滿感染力的運鏡……

難以置信,這是一個中國團隊僅僅花費幾天時間在LED虛擬影棚里製作出來的!

《誕辰》再一次刷新了全世界對中國科幻片製作水平的認識。

02

博採:「下一代」虛擬製片解決方案

《誕辰》的「秘密」,是博採傳媒花費3年打磨研發、被稱為「下一代虛擬製片系統」的一整套技術解決方案

虛擬製片的本質,就是通過技術手段讓影像創作的每一步都「實時」——把後期提前到拍攝同時,讓主創在拍攝現場「所見即所得」,拍完幾乎等於後期也做完了。

影像創作的最高境界本來就應該「行雲流水」。

博採方案由包含多個軟硬體專利技術的主控系統貫穿虛擬製片全流程

從美術設計、數字資產製作、Previz(預演)到LED環幕拍攝……全流程數據打通,視覺呈現在過程中不斷優化疊代,幫助創作者交出一部「沒有遺憾」的作品。

使用這套虛擬製片系統創作完成的影片《誕辰》,每一幀畫面背後都有著滿滿的技術含量。

1 // 螢幕技術

LED拍攝一般要求演員距離螢幕至少3米、而且攝影機焦點不能放在屏上,否則會出現摩爾紋。

而博採系統首當其衝的優點,就是「無摩爾紋」。

「萬丈深淵」到底是怎麼拍出來的?

需要把攝影機推至距離LED屏2米的位置,以多個極致角度懟屏拍(例如高角度俯拍)。

這就需要LED屏、控制器、攝影機、伺服器……所有工具協同工作,才能做到畫面「無摩爾紋」。

《曼達洛人》用LED螢幕拍攝時都沒解決摩爾紋問題,他們只能用一些技術手段儘量規避,實在不行就後期用清晰素材替換出現摩爾紋的LED素材。

其次,如同實拍的變焦體驗,虛實融為一體。

攝影機不僅可以直接對焦在LED螢幕上,焦點還能向虛擬場景內延伸,連屏內虛擬場景的景深也能拍出來!

第一次進入人類飛船內部。

女孩在醫療艙中凝視「培養皿」中的母親。

這得益於博採自主研發的跟焦系統

有了這個軟硬體結合的跟焦器,攝影師無需改變以往的跟焦習慣,就能輕鬆地讓鏡頭對焦在虛擬場景的特定物體上。

而且屏內場景與屏外場景的鏡頭焦段可以無縫轉換調整,前後景物都有正確的景深關係,與真實道具完全匹配,畫面上的虛實完全融合在一起。

攝影師在設計前、中、後景的關係上更加自由,畫面自然,實時就能出片。

關於螢幕還要再多說兩句:

《誕辰》中大量極端天氣能夠順利拍攝,也是得益於博採特別研發定製的LED螢幕,能經得起這樣的沙塵考驗。

據說拍完《誕辰》的沙塵暴戲,演員花費了三天時間才洗乾淨頭髮上的灰,而LED屏卻依然堅挺如初。

2 // 不可見相機跟蹤系統

什麼是「不可見」?

顧名思義,就是在完全包裹場景的環形LED屏上,看不見任何跟蹤相機的痕跡

就像一塊完全乾凈的畫布,等待藝術家在上面自由發揮。

若要實現這樣的完美狀態,需要攻克「LED螢幕結構規格」「相機跟蹤隱形」這樣的核心技術難關。

市面上的LED影棚分為「無頂屏」「有頂屏」兩種方案:

「無頂屏」方案在相機定位可以使用傳統的光捕定位器,解決方案相對比較容易。但整個棚對拍攝角度有限制,不能做到「自由仰拍」,因為到一個角度螢幕就沒有了;而且像玻璃、水面這樣的鏡面反光效果,也無法實現。

「有頂屏」方案,很多頂屏和環屏規格不一樣,導致頂屏只能用來補光,並不能擴大拍攝區域。

主流的相機跟蹤技術,有由外而內(Outside-In)的光學動捕、和由內而外(Inside-Out)的主動視覺定位等。這些方案多多少少都會影響LED背景牆或美術置景。

比如拍攝《曼達洛人》的LED虛擬影棚,頂屏與環屏連接處就能明顯看到追蹤相機,後期需要把這些相機擦去;

而且頂屏規格跟環屏比相對較低,限制了拍攝角度。

博採系統的頂屏和環屏技術規格完全一樣,視錐可以橫跨天幕與環幕;

而且使用了自主研發的核心相機定位技術,螢幕上沒有任何相機跟蹤點、也沒有任何其他干擾信息,可以在完全包裹式的清潔螢幕上隨意定位、或任意移動攝影機位置。

創作者可以沒有任何限制地去仰拍、或用各種極端角度自由拍攝——想怎麼拍,就怎麼拍!

3 // 零延時相機追蹤

所有導演都希望自己的作品充滿戲劇張力,角色特寫、快節奏運鏡、快遞剪輯……攝影機與角色場景之間的創意性互動在影視拍攝中很常見。

《誕辰》的拍攝,導演希望用手持攝影機實現快速移動,表現突發事件下人物的動態;

或是危機中角色的絕望與壓迫感。

用LED拍這些鏡頭,就必須要做到「零延時」。

只有零延時,視錐才能完全實時更新,鏡頭中的虛擬場景與物理置景也才會完美匹配,更好滿足導演和攝影師對鏡頭運動的想法。

另外,這種革命性的拍攝環境還讓創作者擁有隨意轉動場景的能力,擴大了鏡頭創意的自由度和可能性。

除了這些,博採虛擬製片的「燈光系統」也有驚喜。

LED屏最大優勢在於——它自身就是光源。

所有LED面板都能為環境、置景和角色打光,還可以單獨指定某塊LED板用來定向打光;甚至如果想降低特定角度的亮度,可以直接讓某一塊LED板變黑。

虛擬製片主控台集成了燈光系統,可以任意控制場景中的所有光照,獲得想要的畫面氛圍。

最酷的是,博採把燈光、色彩功能從引擎中分離出來,單獨做了一套硬體設備,通過主控台控制,沒有引擎基礎的人也可以自由控制場景打光、影調。

點擊查看

「首部全程虛擬製片作品《誕辰》幕後揭秘!」

03

讓虛擬製片真正「還創作以自由」

「虛擬製片」在影視行業已經不屬於新概念,現在全行業都在尋找高成熟度、對創作者來說上手容易,能真正做到「降本增效」、「提升創作自由度」的一站式商業化解決方案

博採傳媒創始人CEO李煉作為影片《誕辰》的導演,以藝術家視角走了一遍虛擬製片創作全過程,實踐了這套自研虛擬製片系統的每一個細節,確保系統為影視創作者量身打造,應用場景和使用體驗一氣呵成、流暢順手

正是這種自己下場打磨產品的「極客精神」,讓博採能「站在創作者角度」思考問題、研發技術,成為影像領域的技術引領者。

前期的美術設定轉化成預演,預演中的所有效果都轉化成實際拍攝——虛擬製片其實是個數據繼承疊代的過程。
—— 李煉

如果說「工業化」是中國影視行業未來發展的方向,那麼虛擬製片很可能就是通向工業化的重要道路,甚至讓中國電影工業「彎道超車」。

正如《誕辰》中所展現的「以人養人」,中國影像極客正在以技術投入滋養創作者,而中國電影的「工業化」也正在誕生萌芽。

-EN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1520ac3c474cec324a29f9ee00e2be6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