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行月球》喜劇中的「悲劇內核」:獨孤月的「一席之地」

2022-08-09     美人豐盛

原標題:《獨行月球》喜劇中的「悲劇內核」:獨孤月的「一席之地」

《獨行月球》後勁真大。

電影院裡開懷大笑了兩個小時,又為「國產科幻喜劇的拓荒」欣慰一番後,再回憶起電影,心頭竟然泛起淡淡的寂寥,不為別的,只為「獨孤月」。

這個拯救了地球的搞笑大英雄,卻命中了現實生活中小人物的悲情。

他愛的是"女人",陪他的是"袋鼠"

勿庸置疑,全片最好嗑的CP並非獨孤月和馬藍星,而是獨孤月和剛子。

一個太空人和一個2米高叫「剛子」的袋鼠一同被遺棄在月球。

起初剛子暴揍獨孤月,因為他吃喝不愁。不過時間一長,剛子想家(地球)了,就只好認獨孤月做「老大」。對獨孤月來說,剛子是「洪水猛獸」,也算活著的唯一動力。

因為有地球這個共同的「血緣」,一點都不和諧的他們,被動成為了「家人」。

當然,獨孤月可以自私一點行使人類的權力。馴服剛子後,他可以把它關起來,不給吃喝,甚至把剛子吃掉(剛子本就是空間站為在月球長期生存而飼養的「食物」)。

不過如果是這樣,獨孤月就不是獨孤月了。

他沒關剛子的禁閉,沒拿它當寵物,還給他穿起了太空衣,讓它享受了「越級」的尊重和待遇。

就這樣,剛子成了宇宙全最幸福的袋鼠。

剛子和獨孤月感情的第一次升華,是在獨孤月制定返航計劃時。

記得這裡有一段搖滾樂,HIGH得我靈魂要出竅。

「剛子咱們回地球,這破地咱再也不來了,這浩瀚地球,還得是咱地球!月亮不走我得走。」

獨孤月真是個深情的人兒,他不只對女人一往情深,對剛子也愛得熱烈。

捫心自問,放在現實里,一旦形勢緊急,有多少人會拋掉「重要的朋友」,何況還是一面之緣的動物?

這裡用不起眼喜劇的筆墨,著重鋪墊了獨孤月的勇敢和真摯。

一人一鼠感情的二次升華,是剛子被遺落在月表之時。

這是對獨孤月性格的二度刻畫——如果此前他對剛子是因為它是他月球上唯一的「伴」。那麼這裡,獨孤月完全可以現實地扔掉剛子,因為只要回到地球,他就不缺伴兒了……

可是,獨孤月沒有。

他冒著生命危險,回去找剛子,為的是作為「萬物之靈」的責任和慈悲。

在這裡我們感動的,絕不只是獨孤月和剛子的「重逢」,還有一種複雜的「義」的情感的升華。獨孤月的「英雄」形象在這裡夯實了。

這對CP讓人最淚崩的點,是獨孤月準備獻身時留給剛子的「遺言」

「剛子,你要好好的,你要回到地球,找個母袋鼠,生一窩小袋鼠。」

這是獨孤月第二次,把生之希望寄托在剛子身上,他對剛子說的話,實際上是他自己想要的人生。

獨狐月救了地球所有人,卻最終在地球上沒有「一席之地」。

在影片里,從頭到尾,「生」到死,陪獨孤月的一直只有袋鼠。

馬藍星不愛獨孤月,她只是為他的偉大而流淚

電影給了馬藍星和獨孤月一個無比浪漫的結尾。

馬藍星回到月球,只為站在他曾經望向地球的地方。此時的獨孤月已化身一片藍紫色的地球星雲之中,守護在地月之間……他們隔著「時空」站在一起,宇宙為媒、星環為戒,還有什麼能比這更浪漫?

特別是馬藍星踏上月球的土地,與「逆行」的獨孤月重逢那一刻,又是一枚催淚彈!

馬藍星的哭戲很動人,但不能掩蓋一個殘酷的事實——馬藍星不愛獨孤月。此時她為之流淚的,大多是獨孤月偉大的人格。

「宇宙那麼大,總有一天會相見」,即使有朝一日再相見,馬藍星也未必會獨孤月成為情人。因為他們從來都不是一種人。

馬藍星是一個那種天生理性的指揮官,她曾兩次為人類拋棄獨孤月。而獨孤月是天生的感性的小人物,所以他連剛子都捨不得。

「我跟張吃魚導演討論過很多次,覺得在那樣的環境下,馬藍星就應該是嚴肅而冷靜的。她巨大的情感力量都隱藏在她的內心,畫面上不能崩,一直持續到最後。」

這是馬麗對馬藍星的理解。

在救一個人和救所有空間站成員之間,馬藍星只考慮0.01秒就按了「發射」;當隕石向地球襲來,馬藍星沒有猶豫,只能犧牲獨孤月。

馬藍星的「格局」很大,在月球,她指揮空間站。離開月球,她是人類命運的指揮官。

所以,她必須無私。

而獨孤月呢?他的注意力永遠在生活小細節上:面試不順心他說要回家喂貓;一次電梯對視,就能為了夢中情人不做工程師改做維修工;即使認為地球毀滅了,他也要炸開女神房間,逗B地和她喝一次紅酒……

這樣胸無大志的獨孤月,如果不是救了地球,絕對不會走進馬藍星的視線。

有人說,獨孤月馬藍星的互相喜歡的細節實在太少了!他們還沒有相遇就已經錯過,沒有擁抱就已永別……太殘忍了。但我想說,這不是影片的失誤,而是一種暗喻:馬藍星從未愛上過獨孤月。

夢想成真之時,卻要告別世界

獨孤月曾有一刻最為接近「夢想成真」,就是他與地球重新建立連接的那一刻。

那時,孤獨月和馬藍星已經有了一絲惺惺相惜,那時,他已經成為地球英雄,身份地位足可以與馬藍星匹配。那時,他還可能回地球與「同類」團聚。

這一段,沈騰飆了一場精彩哭戲,網友給總結了10個層次:

1、喜悅。這是這兩年來,獨孤月第一次和地球取得聯繫,所以一定是先「狂喜」;

2、欣慰。沈騰眼神忽地溫暖,好像在說「原來你們還在這裡」;

3、故作堅強。獨孤月大概是記起了自己的身份,想克制自己,不顯露脆弱。

4、珍惜。這是兩年第一次看到「同類」啊!他一個一個地看過去,想把面前的每個「人」都刻在心裡。

5、感恩。他明白,是因為大家沒有放棄自己,才有此刻的美好;

6、大哭;隱忍失敗,多年獨自承受的委屈突然爆發;

7、克制;再次克制,無論如何,這應該是一個開心的時刻;

8、愣住。突然看到馬藍星的身影,哭的意願戛然而止,眼神升起溫暖與堅定吧。

9、害羞。有些不知所措,頭一次和「情人」視頻,要怎麼表現?

10、開心。親愛的,原來我一直在你的視線里,原來你一直在我的身邊。

是的,這麼長一段特寫,讓人以為獨孤月終有一天會和馬藍星團聚。

可是,我們猜錯了。

獨孤月,人如其名,很獨、很孤、又像月亮「高處不勝寒」,命運的安排之下,他註定就不是任何人的「寶」:

於剛子,他是照顧它的哥們兒、靠譜的主人;

對心懷天下的馬藍星來說,它是照亮前路的螢火蟲;

對地球人來說,他是隔著38.4萬千米的英雄……

他本來可以自己寵寵自己:回地球,找一個女朋友,生一堆孩子,但連這點也沒成。

榮譽、金錢、愛情都和獨孤月隔著星環的距離,夢想成真時,離他告別世界的日子也不遠了。

獨孤月的「一席之地」:《獨行月球》的悲劇內核

他想朝夕相伴的是女科學家,命運偏偏給他安排了"公袋鼠";他想要愛情之花盛放,但命運非給他悵惘遺憾;想回地球「老婆孩子熱炕頭」,可命運非要讓他成為星辰大海……

那麼獨孤月還有一席之地嗎?

我們這麼關心獨孤月,是因為獨孤月的個性、感情、個人變遷、困境是普世的——

  • 和獨孤月只想「做一個安靜的暗戀馬藍星的美男子」一樣,我們的夢想可能很小,沒有揚名立萬,小到只容下老婆孩子熱炕頭;
  • 和獨孤月柔軟的內心一樣,我們常常因為有軟肋而學不會精緻利己、做不到「冷血的成功」;
  • 和獨孤月願意放棄野心來尋找生活中的小舒適,同時又不願意為了現實去苟且夢想一樣,我們有時也不願用良心交換利益,所以有時候顯得「不堪大用」;

  • 和獨孤月總是摯愛總是一往情深一樣,我們也常常如此,所以才深陷悲憫與痛苦……
  • 我們也是如此的「不耀眼」,是「小人物」,是「中間人」……

正因為這些「一樣」,所以我們才能「代入」獨孤月,和他一起哭一起笑,甚至會將自己代入電影——「如果此時我是獨孤月,我會怎麼選擇?」

「奔著喜劇去的,結果是悲劇。」
「開頭笑得多開心,結尾哭得就多慘。」

我們為獨孤月而哭,是我們心裡,可能做了和獨孤月一樣的選擇。

我們都很清楚,不管誰成為獨孤月,他都沒有別的選擇——

地球留給他的「一席之地」如此之小,小到他不得不「背叛」自己;

這條路又是如此寬廣,寬廣到不管穿越多少個時空,你還是會這樣選。

這種極致的遺憾,給了這個科幻喜劇電影以悲劇的內核和美感。

獨孤月的命運,就是《獨行月球》最精彩的部分,也是它的悲劇內核。

哲學家和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一個小人物的救助永遠是一種偉大的救助,最偉大的因素正是由於他的渺小。

正因為包在可笑、渺小「小人物」的外衣下的,是最偉大的悲憫、最熾烈的真情,所以我們才會深深記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149745ce3753e914ea30f3af4105cc8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