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生命終結,是偶然還是必然?真相是?

2023-08-27     天文在線

原標題:火星生命終結,是偶然還是必然?真相是?

等等,火星生命?自作自受?!

科學家說,曾經的火星比現在更溫暖,潮濕 — — 更適合居住。那麼火星上有生命存在嗎?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生物圈可能在地球的上層地殼蓬勃發展,但最終導致了自己的滅絕。

(圖片來源:美國宇航局/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

我們可能還沒有證據,證明早期火星上有過生命,但我們的線索,可以表明火星有能力支持原始的微觀生命。

2022年10月10日,研究人員宣布了一項新研究 — — 如果原始生物曾生活在火星上,那它們的進化過程聽著很熟悉,它們最初可能很繁茂,但還是導致了自己的滅絕。

根據這項研究,火星生命可能是通過改變大氣的成分和使其過於寒冷而走向終結的。

2022年10月10日,來自亞利桑那大學和法國師範學院生物研究所研究人員,也在《自然天文學》上發表了他們的發現。

火星上的生活?

這項新研究支持了原理論,早期的火星遠比現在更適合微生物生存。

科學家們認為,這顆行星的大氣層曾經厚得多。

那樣的大氣會讓火星表面有更多的溫和條件和液態水。

然而,地下是一個更適合微生物生存的環境。

基於新論文,這些生物可能與地球上的產甲烷微生物相似,比如產甲烷菌,它們釋放甲烷作為廢物。

亞利桑那大學生態和進化生物學系的Regis Ferrière是這篇新論文的作者之一。他說: 「我們的研究表明,早期的火星地下很可能適合產甲烷微生物生存。」

火星生態系統

火星上可能存在這樣的生態系統嗎?

研究人員使用了最先進的火星地殼、大氣和氣候模型, 對這進行研究。

他們還加入了一種生態模型,一種代謝類型的二氧化碳和氫氣的類地微生物群落。

當然,關於火星早期的大氣主要是二氧化碳還是氫氣仍然存在爭議,但是「地球天空」(EarthSky)最近報道的另一項新研究提供了證據,證明它是氫。

研究人員說,在氫充足的情況下,它可以為大約40億年前產甲烷的微生物提供能量。

Ferriere說: 「這也支撐了火星當時更溫暖、更潮濕的假設,所以火星當時可能比地球冷一點,但遠沒有現在那麼冷,平均溫度很可能徘徊在水的冰點以上。雖然目前的火星,像是被灰塵覆蓋的冰塊,但我們可以把早期的火星想像為一個岩石行星,有著多孔的外殼,浸泡在液態水中,可能形成湖泊和河流,甚至是海洋。」

溫度和生存能力

具體來說,研究人員想知道的是 — — 微生物是否能在當時的火星生存。

他們使用計算機模型來預測大氣和地殼的溫度,而且對各種理論大氣成分進行了研究。

然後,他們將這些數據與生態系統模型結合起來,來預測微生物種群是否可以存活。

此外,該模型還評估了微生物將如何影響它們所在的環境。

該論文的另一位主要作者,巴黎師範學院生物研究所的Supérieure (IBENS)和亞利桑那大學的Boris Sauterey說: 「這幫助我們評估火星地下生物圈的可能性 — — 如果這樣的生物圈存在,將如何改變火星地殼的化學成分呢?地殼中的這些過程將如何影響大氣的化學成分呢?」

Ferriere補充道: 「我們的目標,是建立由岩石和鹽水混合而成的火星地殼模型,讓大氣擴散到地面,看看產甲烷菌能否與之共存。結果答案是 — — 這些微生物可以在地殼中生存。」

這項新研究以及之前的一些研究表明,火星上的微生物主要生活在地下。

這幅插圖中,未來的太空人將鑽入地下,以尋找先前生命或水的跡象。

(圖片來源:NASA)

地下生物圈

這些結果都支持了火星生物圈確實存在,很可能是在地下,或者在地殼中。

那麼,有多深呢?幾英尺?更深層次的?

雖然總體上比今天暖和,但地表仍然相當寒冷。

正如索特里說的: 「問題是,早期的火星上,表面非常寒冷,所以微生物必須深入地殼才能找到適合生存的溫度。但是生物學需要深入到什麼程度,才能在溫度與大氣分子的可用性之間,找到合適的方案?我們發現,在我們的模型中,微生物群落在上面幾百米的地方是最快樂的。」

正如論文所描述的: 「我們發現,地下可居住性是很可能,但是會受冰覆蓋的範圍限制。生物量生產力可能和地球早期的海洋一樣高。然而,由甲烷成分變化將觸發全球變冷事件,失去溫暖條件和表面可居住性,也就迫使生物圈深入火星地殼。」

火星上的生命...自行滅亡?

和地球上一樣,火星上的生命,即使在地下也會影響它的環境,包括大氣。

奇怪的是,起初,生命可能茁壯成長,但隨後也會成為其「自身成功」的犧牲品。

研究人員的結果表明,它可能改變了大氣的化學性質,從而導致全球變冷,溫度下降讓微生物移動到地下更深的地方,因為那裡溫度更高。

然而,最終整個生物圈可能會徹底走向滅絕。

索特利說:「根據我們的結果,火星大氣層可能在幾十年或數十萬年的時間內,被生物活動徹底改變。」

那麼通過從大氣中去除氫,微生物會極大地降低地球氣候的溫度,所以火星表面就將變得不適合居住,甚至連近地表下也不適合居住。

索特利補充說:「這些微生物當時面臨的問題是,火星的大氣層基本上消失或者完全稀薄了,所以能量來源也就消失了,必須找到替代的能量來源。此外,溫度會顯著下降,所以必須深入地殼深處。目前,很難說火星能維持多久的宜居狀態。」

結論:火星上的生命,可能在早期蓬勃發展,但最終也是導致了自己的滅絕 — — 在微生物改變了大氣的成分後,大氣可能變得太冷了。

BY:Paul Scott Andersonand

FY:Alina Zhu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在作品發布後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1458845248d7af44eab76db6c13a7c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