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中國寶寶更聰明:國民品牌的「野心」,為何越來越大?

2023-10-22     金錯刀

原標題:讓中國寶寶更聰明:國民品牌的「野心」,為何越來越大?

本篇作者 | 觀海

在新時代,一些國民品牌在突圍路上,註定有不少挑戰。

比如直播電商興起,趕上風口的企業早已賺得盆滿缽滿,活力28的「老年主播團」還需要在網友的手把手指導下才知曉運營規則。

一個渠道的變化就足以為企業帶來劇變,如果事關行業整體的變化,產生的衝擊無疑會更大。

我國的嬰幼兒奶粉企業,就面臨著新時代的行業挑戰。

一方面,是眾所周知的年輕人生育意願降低,有些人甚至在網上自嘲「無房貸、無車貸、無後代」。

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當今父母們的育兒觀在順應時代而變化,比如在小紅書、抖音等母嬰博主的薰陶下,他們儼然成了半個「育兒專家」,對嬰幼兒產品有了更嚴苛的要求。

如此環境下,奶粉企業勢必要面臨新的挑戰。

有挑戰並不是壞事。尤其對於有實力有口碑的企業,如今是危中有機。

全面升級的育兒觀,

催生了多少行業級機會?

「如果我們晚生十幾二十年,我可能得夜夜哭泣。」經濟學家管清友在其直播間曾這樣說道。在他看來,年輕人該努力的都努力了,結果有的找不到工作,有的被裁,壓力很大。

其後果是,一些年輕人認為自己無力撫養孩子,或者不願讓孩子走自己走過的路,導致了生育率下降。

那麼,機會在哪呢?

雷軍的經營哲學中,最突出的一點就是「順勢而為」。嬰幼兒奶粉企業的發展也是如此。

新機會,一定是藏在新趨勢和新需求之中。

首先是科學化育兒的趨勢。

《2022職場媽媽育兒調查報告》提到,在面對隔輩養育差異或分歧點時,被調研的48%的媽媽會聽專家的,僅16%的媽媽會聽長輩的。

這說明,年輕父母是以品質和專業為先,他們的育兒觀也如科學發展般與時俱進。在喂養嬰幼兒方面,其需求已經從讓寶寶吃飽,升級為更全面的營養均衡。

其次是精細化育兒的趨勢。

根據Euromonitor數據,2022年中國嬰配粉市場規模約為1717億元(含嬰幼兒食品),增速為3.4%——出生人口在下降,但市場卻在增長。

這樣的反差背後,其實是以90後和95後為市場中堅力量的年輕父母們,產生了對奶粉更高層次、更細分的需求,並願意為此付出更多。他們甚至化身為「成分黨」,對水解蛋白/小分子、DHA、乳鐵蛋白、OPO等營養素如數家珍。

消費者在變化在升級,企業也必須適時地進行戰略升級。

這個月行業龍頭飛鶴正式發布專研大腦營養的「腦發育戰略」,就是對新趨勢和新需求的回應。

「腦科學」的研究是當前全球科技前沿熱點領域,美、歐、英、日、韓等眾多國家或組織都參與其中。2016年3月,中國也正式啟動了為期15年的「腦科學與類腦智能」腦計劃。和別國不同的是,該計劃還包括了兒童腦智發揮和提升研究。

嬰幼兒大腦發育的研究,也因此備受重視。

在「腦發育戰略」發布會上,不少專家重申了一些重要共識,比如「生命早期1000天是大腦發育的黃金窗口期」,「新生兒腦的重量已達成人25%左右,3歲前寶寶大腦重量已達成人的約80%」,等等。

生命早期1000天的營養干預至關重要。中國母嬰新消費白皮書曾指出:2022年中國母嬰人群給孩子補充營養的主要原因中,有63.3%的人選擇促進眼睛、大腦發育。

而這,也是飛鶴長久以來聚焦的戰略重點。

寶寶大腦發育關鍵期,

飛鶴怎麼做到不缺席?

從飛鶴的宣傳口號——「聰明寶寶喝飛鶴」——能體會到其對「腦發育戰略」的重視。

當然,「聰明」沒有標準答案。不是以分數高低論聰明,而是發育健全大腦,幫助寶寶迸發出原本就蘊藏著的潛力。

這樣的口號無疑說到了中國父母的心坎里。只不過,越是消費者在意的地方,註定越是競爭激烈。

飛鶴的「腦發育戰略」,有何底氣走在前面?

1.提前深度布局

飛鶴一直在專研大腦營養,包括此次戰略升級,其實布局已久。

飛鶴建立了多個領先腦科學研究平台,為大腦營養研究奠定基礎。

其一是基於北大醫學-中國飛鶴營養與生命健康發展研究中心,持續推進大腦發育相關營養研究。

其二是建立了哈佛波士頓兒童醫院-飛鶴腦發育基金,推進生命早期1000天大腦發育相關研究。

而且,諾貝爾獎得主麥可•萊維特教授也肯定了飛鶴腦發育戰略的先進性,並作為中國飛鶴首席科學顧問,將在神經科學和其他研究領域進行深入研究。

內外聚力,造就了飛鶴一步快、步步快的優勢。

截至今年8月,飛鶴針對腦發育研究已在國內、國際的權威期刊上公開發表了9篇研究文章,並申請了國家發明專利19項,其中7項已授權,在業內處於領先水平,為了解嬰幼兒腦發育規律以及產品的配方設計奠定基礎。

2.創新落地:拿出可感知、有價值的產品成果

在發布會上,北京大學醫學部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許雅君說:「科研創新要始終走在前沿,要能引領消費需求,變成實實在在的生產力。」

創新不能停留在實驗室里,創新的價值在於讓消費者受益。

針對嬰幼兒大腦發育,經過多年研究,飛鶴已經有了科研轉化的成果。

比如飛鶴的明星產品星飛帆卓睿,包含腦磷脂群15大活性腦營養。

腦磷脂占嬰兒大腦總乾物質的四分之一。而星飛帆卓睿選取的5大腦磷脂,有利於神經元細胞搭建起更強大的交通網絡,並加速信息傳遞。此外採用的HMOs,則有利於打造接收信息的「快速通道」。

其次是產品中營養物質的比例。

很多營養物質在腦發育過程中都不是單獨發揮作用,一些營養物組合以特定比例共同使用時,可以產生1+1>2的效果。

比如對大腦認知、視覺功能的發育,有兩個重要的營養成分:DHA和ARA。

但是不同國家的配比各有不同,飛鶴基於自己龐大的中國母乳資料庫,得出DHA:ARA黃金配比1:1.7,這也是中國母源的獨特配比。

此外,星飛帆卓睿還含有100倍益生菌、活性蛋白OPN、乳鐵蛋白組成三維自護營養,有益於進一步呵護寶寶的體格和頭腦。

3.硬核品質:沒有短板的全產業鏈

研究和成果,離不開企業綜合實力。

作為國內最早開展母乳研究的企業之一,飛鶴建成了全國最大的中國母乳資料庫之一。星飛帆卓睿的差異化優勢,直接得益於此。

飛鶴的全產業鏈模式,同樣是行業典範。

一方面,打造專屬農場、自有牧場,確保奶源品質。因為奶源直接決定了奶粉的優劣,所以飛鶴為了把奶源牢牢掌握在手中,在中國嬰幼兒黃金奶源地北緯47°,建立起萬頭牧場。飛鶴牧場不僅毗鄰扎龍濕地這個「丹頂鶴故鄉」,還同時鎖定了全球0.1%的萬年珍稀黑士地,並擁有了世界三大天然冷礦泉之一的水源優勢,整體環境非常適宜牧草跟奶牛生長。

另一方面,構建「2小時生態圈」,即從牧場擠下的牛奶最快2小時內便可運至工廠開始加工,同時布局智能化工廠,採用世界先進生產設備,潔凈度達到10萬級國際凈化標準,以種種手段最大程度保留牛奶的安全和營養價值。

硬核的企業綜合實力,才能提供持續的探索動力。

更重要的是,才能始終確保其工藝、質量和效率,讓有價值的研究成果真正惠及大眾。

持續突圍背後,根本動力卻是堅守

這些年,越做越大的飛鶴髮生了越來越大的變化,其中最核心的變化發生在內部。

經營方面,2018年,飛鶴啟動全面數字化升級戰略,進行數據中台建設,使得供應鏈、生產端、消費端的正反饋循環徹底成型。

飛鶴還一直在探索關鍵核心原輔料的國產化,比如去年建成了國內第一條乳鐵蛋白自動化生產線。

面對消費者,自2012年以後,飛鶴就上線了全產業鏈可追溯系統,並邀請全國各地的消費者到飛鶴工廠、牧場進行實地參觀,即便是疫情期間,也堅持通過線上直播讓消費者放心。

這些變化讓飛鶴持續突圍。

但在變化之中,一家國民企業之所以能走過多年風雨,更重要的一定是一些不變的堅持。

比如科研創新。

消費者的需求在變化在升級,企業為消費者創造的價值同樣要與時俱進。

所以,通過不斷研發,為消費者創造更高價值,可以說是一家國民企業的立身之本。

61年來,飛鶴一直致力於讓中國人體質更強壯,腦袋更聰明。把控上下游的全流程,將奶粉做到安全、健康、營養,這是實現願景的基礎。

在此基礎上,還必須持續地研發探索。

近幾年,飛鶴在國內外發表高水平SCI論文40多篇,不僅成果產出量位居國內和世界前列,而且研究方向也更具前沿性,甚至承擔了20多項國家及省級重要科研項目,比如關鍵原材料研究與開發、規模化奶牛養殖技術、原料奶檢測等。

這些研發成果當然不是一日之功,需要幾十年如一日地耐住寂寞。

過去十幾年,國產奶粉歷經挑戰,從三聚氰胺醜聞到史上最嚴奶粉新政,再到消費升級,以及出生率下降……能走到今天的企業,都有著穩紮穩打又銳意進取的特質。

正如今年以來,不少國民品牌從往日的低調狀態一躍躋身為「頂流」,也是一樣因為把握住了什麼該變,什麼該堅守。

歸根結底,要用長期主義的精神去應對變化,去打磨產品,去服務消費者。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138580d3641d8d0ca2d2a92df977abf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