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天使?還是魔鬼?NASA確認「孿小星」軌道被永久性縮短32分鐘

2022-10-12     星空天文

原標題:是天使?還是魔鬼?NASA確認「孿小星」軌道被永久性縮短32分鐘

超額25倍!人類首次地球防禦實驗「大獲全勝」。

這是哈勃太空望遠鏡10月8日拍攝的照片。照片中的「孿小星」產生了一條數萬千米長的碎片尾,且這條長尾的形態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變化。當時距離撞擊發生已經過去了285個小時。 NASA / ESA / STScI / Hubble

9月26日發生在距離地球1100萬千米太空中的驚天一擊,結果出來了。今天,NASA宣布了「飛鏢」任務,也就是所謂的「雙小行星轉向測試」的初步結果。雙小行星中的衛星——「孿小星」「迪莫波斯」在遭到「飛鏢」探測器的撞擊後,其公轉軌道周期,已從原來的11小時55分,縮短到現在的11小時23分(包括正負2分鐘的誤差)。足足高出預期「合格線」(73秒)25倍。

這一結論是NASA在對「飛鏢」任務數據進行了兩個多星期的分析後得出的。它標誌著人類首次主動改變了一個天體的運行軌跡,並全方位地展示了基於「動能撞擊」的地球防禦技術。NASA局長將其形容為一個「分水嶺」。

目前針對撞擊的觀測數據依然在不斷湧來。研究人員的關注焦點開始轉向對撞擊的效率進行測算。「飛鏢」當時以每小時2.253萬千米的速度撞向「孿小星」,撞擊過程中至少有數噸的碎片飛濺而出,這些碎片飛向了與撞擊相反的方向,產生了類似「后座力」的作用,額外推動了小行星飛行速度的改變。

要全面認識此次撞擊實驗的成果,還需對小行星的物理特性,比如表面特徵,以及結構的鬆散程度進行了解。研究人員仍在對大量數據,包括伴飛小衛星拍攝的照片進行分析和研究。未來歐空局還將發射新探測器,近距離觀測「飛鏢」撞擊給「孿小星」帶來的影響,拍攝撞擊後的「孿小星」表面,以及「飛鏢」留下的撞擊坑等。

參考

NASA Confirms DART Mission Impact Changed Asteroid’s Motion in Space

https://www.nasa.gov/press-release/nasa-confirms-dart-mission-impact-changed-asteroid-s-motion-in-space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12a6c994f5a2316f20479320f6b81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