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行月球》的「中國式浪漫」:寧死也救袋鼠、八級鉗工點亮地球

2022-08-01   美人豐盛

原標題:《獨行月球》的「中國式浪漫」:寧死也救袋鼠、八級鉗工點亮地球

一個月球空間站維修工獨孤月(沈騰飾),因為沉溺於「追星」(馬藍星,馬麗飾),錯過了「最後的撤離」——

小行星要撞擊月球了,299人都撤了,只「撇下」他一個人。

還沒發完牢騷,地球就爆炸了!

曾有那麼一陣子,獨孤月以為,整個宇宙只余他一個人類。

後來才明白,事情還有轉機。

好消息——空間站的食物夠他吃到死,地球也並沒有毀滅,而且空間站上不止他一個人,還有個袋鼠。

壞消息是:地球的科技降級了,無法接他回地球,卻「瞞著他」,對他的「擺爛」生活進行了三天的公開直播!

不管怎麼樣,總算被「女神」注意到了,接下來的任務只有一個:千方百計回地球……

無疑,《獨行月球》是一部災難片、科幻片、喜劇片、劇情片融合的「四合一」另類電影。

災難片的設定是「末日逃生」;

科幻片的設定是「行星撞擊地球」後的「月盾計劃」,以及「月球救援」;

喜劇片的內核是:我與「袋鼠剛子」成為人類精神領袖的那些事兒。

劇情片的主題是,「社死」工程師的追妻生活與「異球戀」;

可是所有的這些元素加起來都是為一個主題服務的,那就是「中國式浪漫」。

寧死也救袋鼠:人類和動物在末日的神奇友誼

國外的「末日大片」,大多是毀了地球,人逃到外太空。

中國的科幻不一樣,比如之前一部科幻電影,人走了,要把地球也帶上,讓地球宛如一艘巨型飛船遨遊在宇宙之間——中國人重親情、愛土地,家園和親人是寧死也不能丟的!

《獨行月球》里,這種「家園情懷」又進了一步,不僅家不能丟 ,寵物也不能丟,比如被遺漏在空間站倉庫里袋鼠——剛子。

搞笑的是,「剛子」一開始並不以為自己是寵物,倉庫里的人都不見了,它自然要自立山頭為王,哪知有個賊眉鼠眼的傢伙來搶吃的……於是,一場爭奪統帥權的「人鼠大戰」開始。

獨孤月不是一般的維修工,但剛子也不是一般的袋鼠,想想為啥「全世界那麼多袋鼠,只有剛子被帶上月球」就明白了——金剛鼠屬澳大利亞紅袋鼠科,是澳大利亞最大、攻擊力最的袋鼠。它的攻擊力有多強呢?據說拳皇泰森扛不住2米高袋鼠三拳。

作為2米高的袋鼠中的翹楚,剛子在「統帥爭奪大戰」中起初是占了上風的,每天把獨孤月打得鼻青臉腫……

可時間一長,再強悍的動物也只能被人類的智慧降服。

鏡頭一轉,我們的剛子已經乖乖穿上太空衣,成為獨孤月的「探月」partner了。

「一人一鼠」面臨的第一次「友誼考驗」,在「找材料」的路上。

月球車年久失修,「剛子」的車廂,被「掉」在路上了,獨孤月發現時,已經走出五分之一個月球直徑了。

還回去找「剛子」嗎?月球車的能量只夠「單行線」的,折回去找剛子,月球能量就會耗盡,獨孤月將再也回不了空間站。可是,不回去,「剛子」馬上就會被凍死。

非如此不可嗎?這個米蘭昆德拉曾經問過自己的哲學問題,輪到問獨孤月了。

誰會拿自己的生命換一個袋鼠?可如果不回去,有虧良心與道義,自己的生存似乎也就缺了一絲意義。

畢竟是「剛子」給了他第一次求生慾望,不拋棄任何一個「鼠輩」,「拯救」才稱之為拯救。所以,怎能拋下剛子獨活?

獨孤月掉轉車頭,「英雄救鼠」去了。

二人友誼的第二次考驗,是承擔第一次選擇的後果。

月球車沒能量了,船艙極速降溫,如果不能在一小時內穿越50公里回到空間站,他們就將埋骨於此。

本來,地球派出的機器人「探月狗」已經馬上就位,可惜因為智能有線,一腳踩空,掉進月球大坑再也沒上來。

絕望中,獨孤月突然想到了一個主意——他卸下金屬做滑板,把繩子套在剛子身上,兄弟二人成了月球表面急速奔馳的袋鼠車。

這是影片中,我最喜歡的一個鏡頭——飛躍的袋鼠車,在月球和璀璨星辰的背景下飛向天空,它們飛過大坑,做到了機器人「探月狗」沒做到的事情。

二人的第三次考驗,是獨孤月最後捨身救地球。

獨孤月此次有去無回,剛子此時已與他有了默契,明白獨孤月這次拋下它,就不會再回來。

兩隻大眼睛淚汪汪,爪子不斷拍打著太空艙。

而犧牲之前,獨孤月依然沒有忘記寵溺他的寵物。

他給剛子放上搖滾樂,讓它在音樂聲中飛回地球,並祝福它:「你要長命百歲,找一個母袋鼠生一窩小袋鼠。」

那一瞬間,我流淚了。

全人類點亮地球:「八級鉗工」帶頭重建的力量

獨孤月曾經想要自殺。

他認為地球已經毀滅、心愛的人已魂飛魄散,於是心如死灰。

就在他準備結束自己的生命時,突然看到地球上的一小片燈光,接著,如星星之火般,一小片燈光變成了一大片!接著是半個地球!

「你不是一個人!」這是地球人要給他的信號(此處有包袱,就不劇透了)。

他們在告訴他:我們在等你回來。

獨孤月那時還不知道,他這命中注定的一瞥,是什麼樣的聯繫。

正因為他不斷地發信號,才被地球人發現;

雖然科技退步,地球人不能聯繫上他,卻能看到他的無聲影像,於是,他被當作「月球英雄」來崇拜。

因為能被看到,他成了末日後集體抑鬱的地球人的「精神領袖」;

因為他是精神領袖,所以大家關注著他的生與死,更願意集所有力量,點燃他生的希望。

正因多人救了一人,所以,後來一人救了多人,這是一個因果循環。

有意思的是在全人類點亮地球的環節中,帶頭人是「八級鉗工」。

這個設定的寓意是,科技水平降級了不要緊,只要有人的技能和智慧在,人類文明就可以重建。

於是,八級鉗工最後扳動的閘門,點亮了半個地球。

建國初期百廢待興時,曾流行著一句話:

「第一代潛艇,第一枚飛彈,第一顆原子彈,第一顆航天衛星都和八級工們的辛勤付出是分不開的。」

那個年代,「八級鉗工」是最受人尊敬的存在。

而在這部電影中,「八級鉗工」是一個象徵。

代表著地球上那些用畢生的精力鑽研著一個行業的最高技術人類,他們既可以是八級鍛工、八級木工,也可以是科學家、教育家、藝術家……

在中國人的浪漫字典里,勞動的人永遠最美的「人設」。人的智慧,永遠比科技、人工智慧更高貴。

身隕後再相遇:中國人的「永恆精神之愛」

電影最後一個淚點,並不是獨孤月與行星同歸於盡,而是馬藍星重返月球,在空間站的門口,「邂逅」獨孤月。

當時,所有人都在走進空間站,只有一個人在「逆行」,那是獨孤月。

馬藍星淚雨滂沱。

在整個月盾計劃中,她曾一次又一次為了所有人而拋棄了獨孤月。可是這一瞬間,他們站在了一起,再不會拋棄彼此。

也是這相視的一瞬,我願意相信高尚的靈魂死後會重生——宇宙那麼大,他們總會再相遇。

這是獨屬於中國人的浪漫。

如果是外國末日電影,此時會要把鏡頭給馬藍星或袋鼠以後的幸福生活。

但是中國的電影不同,它一定會留一點空間緬懷「精神之愛」。

獨孤月對馬藍星的愛,並沒有因為他身體的消失而消失,反而隨著馬藍星的回應,成為了永恆。

這種是時間和空間無法消弭的一種東西,無論多少光年、隔著多少個星球,它都存在。所以自古有詩云: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若是前生未有緣,待重結、來生願。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當馬藍星終於站在獨孤月曾經站在地方,仰望星空,她一定相信宇宙中的某一處,獨孤月正與她共同看著美麗的地球吧!

中國「軟科幻」電影獨有的想像力和魅力

剛子來到月球,本來是作為一種食物——太空人選擇了一種生命力最旺盛的動物,在月球中飼養;八級鉗工在點亮地球以前,因為殘疾幾乎快自暴自棄;獨孤月與馬藍星,本是最陰差陽錯的錯過。

可是,獨狐月寧死也要求救剛子,它堅守了生而為「人」的善良和慈悲。

八級鉗工本來已被科技世界遺棄,卻因末日到來,重新成為人類文明重建的有生力量。

馬藍星最後愛上了獨孤月,因為那個為愛卑微的「維修工」,用精神的強大,憑實力站到了女神心中的C位。

這些容易被西方科幻電影忽略的小細節,反而成為中國「軟科幻」電影中,最動人的想像力和魅力。這就是中國人的浪漫。

可能有人說,這部電影如果當科幻來看,不夠硬核;當喜劇來看,又太豪華了;當災難片來看,不夠悲慘;當小人物劇情片來看,場面又大的驚艷,所以實難給它的好壞做一個公允判斷。

其實,何必一定要給它評判呢?

當最後毀滅地球的隕石變身成為地球華麗的腰帶;當演喜劇的馬麗和沈騰,都奉獻了出道以來最好的哭戲;當我們被「一人一鼠」的友誼感動……

我只想說,別被工業電影拘著了,把一切浪漫、感動、喜悅盡收眼底,就OK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