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寵小知識:教你一些,選魚的小技巧,幫你選到好的魚!

2023-12-31     靜若如初

原標題:萌寵小知識:教你一些,選魚的小技巧,幫你選到好的魚!

則春夏之交可常見水面浮出一些黑灰色小金絲仔魚;斑馬魚的繁殖雖也容易,但斑馬魚卻有吃卵惡習(在自然界中斑馬魚的無黏性沉性卵產在滿是卵石的溪流中,絕大部分能夠保存並孵化)。鯉形目魚嚴格配對的較少,絕大部分為條件配對(如鈀魚中虎皮魚的繁殖),即魚少時雌、雄魚都各自爭鬥,取得交配權、場地繁殖優先權等,然後進行繁殖;魚多時只好「且戰且繁殖」,於是變成比較地道的「排擠法」繁殖。所以人工繁殖鯉科魚也要根據此習性,讓它們「競爭選拔」或人為選拔種魚,在傍晚之前移人調好水質的產卵缸中,一般成熟的一對種魚次日或隔日總會產卵,產完卵後要儘早移出種魚,精心照顧受精卵缸水質,主要應做到防缺氧、防微生物(纖毛蟲等)、防水質敗壞(繁殖時排泄物對魚卵有防腐作用,對仔魚有助開口餌料微生物生長的作用,但過多會導致腐敗)。

在上述魚中只有幾個品種三角魚是較嚴格配對的,它們(如麗魚)配對後把卵產在隱蔽處(如大樹葉背後或大卵石的側面等處)。特別需要注意的是三角魚無力護卵,產卵後應立即撈移產卵缸。鯉科魚中除鈀類魚和上述品種外,還有許多明星級的品種,例如閃電斑馬魚、九間燈魚、飛狐魚、彩虹鯊魚、紅鰭鯊魚、藍三角魚、紅藍三角魚、亞洲紅鼻魚、金絲魚等數十種,其飼養方法與本類魚相似。鯉科魚可以密集飼養嗎?答:鯉科魚雖可以密集飼養,但因食量較大,密集飼養水質易腐敗(氨等升高,有機物過多),因而一般條件下無法完全靠生化方法處理水質,而要經常對水,甚至一天對兩次水才能維持水質。鯉科魚是否均可混養?答:鯉科魚一般都並不兇悍,因而大體上說它們可以混養,但一些品種也要區別對待。相對喜靜的種類,如三角魚(即大部分波魚屬魚)、金絲魚等。

以及體型較小的直,不宜與游速快的鈀屬魚、九間銀燈魚、斑馬魚、小黑剪刀尾波魚等,以及體型較大而健壯的銀鯊魚等養在一個缸內。波魚比鈀魚等一般鯉科魚所要求的酸鹼度更低些,這點也應注意。此外,亞熱帶、溫帶魚可耐低溫,而熱帶(東南亞地區)魚不耐低溫,最好也不混養。鈀類魚廣泛分布於東亞、東南亞與南亞等地的熱帶、亞熱帶地區。鈀亞科魚生命力強,對於高溫耐受力較強。亞熱帶品種一般都耐低溫。但因它們多生活在流動的江河與溪流中,游速快且敏捷,一般都不耐低氧。鈀亞科魚是鮑科魚中最活潑、最細多彩的一大類,在淡水缸中其種類之多僅次於南美洲的脂鯉科魚與麗魚科魚。雜食性魚類,嗜食幾乎所有適口或稍大活餌,缺餌時可攝食萍類、青苔等充飢但因植食性程度不同,種間仍有很大差別:雙線鯽魚可主動攝食青菜等素餌,而虎皮魚卻是不到不得已不輕易取食素餌。但經過訓練它們基本上都能接受適口人工制餌。

鯉科魚的優越性就在於繁殖容易,鈀亞科魚也不例外,每年都可人工繁殖大量虎皮魚。從繁殖的方式來看,當雌、雄魚較少時,行條件配對(強者優先)繁殖;當雌、雄魚均較多時,行排擠法繁殖。具體的操作方法有粗放和精細之分:粗放法是把多尾雌、雄魚養在一個大缸池中,水面附近有足量水草、鳳眼蓮(根)或人。巢等,一旦一些雌魚臨產,雄魚也將興奮起來,最終雄魚追逐著雌魚,雌魚在水草上產下大量卵粒,不少雌魚邊產卵邊吞食卵粒,因此最好把卵帶水草攜移至孵化缸進行孵化;精細法是在傍晚之前挑選一對臨產種魚(雌魚生殖孔有所下垂,腹部飽滿,雄魚時有追逐雌魚行為)移人布置有人工巢或水草的繁殖缸中,一般次日或隔日將會產卵,並般總在上午10點前完畢。然後把種魚撈移產缸,因多數種魚都有吞食卵粒的習慣。鈀類魚品種繁多。

除上述種外,極常見的還有五間鯽魚、貼力金光五間鯽魚、皇冠鯽魚、金虎皮、綠虎皮負等多種。飼養方法與此類魚相似養鈀類魚有什麼特別要注意的問題?答:雖說可把鈀類魚作為一般鯉科魚來養,但仍有一些小問題要注意。體長數厘米的鈀類魚已相當強悍,飢餓時有意無意中咬傷或吃掉稚魚是常有的事;雙線鰂魚系大中型觀賞魚,小時較溫順,稍大後變強悍,在水中翻騰,小的魚可受不了。同時更要注意,此類魚似乎養在大缸中才長得好、發育快,素食不可缺;黃金條魚「最乖」了,不過水淺時也喜跳,會蹦出容器;紅玫瑰魚也同樣溫順合群,但常把自個產的卵吞食殆盡;玫瑰鰂魚不吃卵粒與仔魚,也很好養,但像斑馬魚一樣,整日游個不停,令人覺得此魚「能量過盛」;一眉道人魚常同類爭鬥,尤其是雄魚之間;虎皮皇在繁殖之前也好鬥,顯得很兇,平時虎皮魚不論雌雄都喜咬神仙魚等長長的腹鰭,可能以為那是蟲子,所以人們很少讓虎皮魚與神仙魚同缸。

為什麼說玫瑰鯽魚很好繁殖?答:玫瑰鯽魚如普通小鯽魚,色帶微綠,看上去似平淡無奇,但成熟後雄魚將呈現閃閃亮光的玫瑰色,雌魚綠背、白腹、紅鰭,並且銀光閃閃,這時觀賞價值最高。如果在一個大、中型缸或小水池中種植大量水草,其中養1~3對玫瑰鯽魚(其他魚不養,或養不吞食卵與仔魚的魚),則一段時間後你將發現滿缸的仔魚,並且有大有小,有好幾種規格原因是玫瑰鯽魚數次繁殖,而且既不呑食卵粒,也不追吃仔魚(但小活餌照吃不誤),卵的孵化率極高,所以玫瑰鯽魚的繁殖很容易皇冠鼠魚。虎紋魚、皇冠泥鰍此3種魚具夜行性,夜晚活躍,能正常覓食,喜躲藏,畏光。三間鼠魚有3條寬黑橫帶穿過眼、胸背、尾柄前。在自然界或大池中飼養的三間鼠魚體長通常為18~20厘米,但在普通魚缸中飼養要大打折扣。原產地為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和加里曼丹島,分布的地理緯度介於7°N~6°S,為熱帶雨林區。

三間鼠魚為亞洲熱帶魚之代表種,名氣遠大於一般鰍科魚。至少要在較大的小型缸中養,鋪墊底沙或小卵石及隱蔽物體,潛水泵進行強過濾。如果不便鋪底沙等,則應多對水。實際飼養中除三間鼠魚外,水質應調控為pH6。57,水溫25~26T。均為雜食性魚,能攝取活餌、鮮餌、人工餌、青苔,以及白天的剩餌等。三間鼠魚水族箱飼養的歷史相對悠久,飼養的人也真不少,但未有人工繁殖的記錄。國外有同屬魚在鋪墊底沙的水族箱中繁殖成功的報道。據說在原產地,三間鼠魚一年繁殖1次,且是在激流中產卵。若果真如此,則說明三間鼠魚應在(雨季)低硬度、水溫稍低的流動水中進行繁殖。可以利用飼養四大家魚的設備圓形流水槽來繁殖三間鼠魚(不排除用催產法),繁殖時間有可能在夜晚。鰍科魚種數僅次於鯉科魚,可作為觀賞魚的占一大半,如常見的幾種蛇仔魚、藍鼠魚、銀河潛艇鼠魚、壯體沙鰍魚等十數種,其飼、養方法相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10c64db13f59292d63144ba7a5af3fc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