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50年代是第一代可攜式反坦克飛彈崛起的年代,作為老牌軍工企業的博福斯當然也不會甘落下風,RB 53反坦克飛彈就是50年代後期開始研發的武器。
這款飛彈採用較為原始的技術,飛彈可以大致分成兩個部分,一部分是矩形的飛彈發射箱以及內部的飛彈,另一部分是飛彈遙控設備,兩者中間通過20米長的電纜連接。
飛彈日常就直接存放在發射箱內,箱子表面可以安裝背帶讓士兵背負前進,飛彈內有一個小型陀螺儀,它並不是電動的,而是通過飛彈發射時一部分燃氣驅動旋轉,彈身上有4片摺疊翼,當飛彈飛出發射箱後彈開,讓飛彈保持旋轉穩定彈道,當飛彈離開發射箱大約30米後陀螺儀解鎖,操作手此時可以控制飛彈飛行。
飛彈發射時首先點燃一具助推火箭它將飛彈推動到大約85米每秒的飛行速度,飛彈本身採用有線制導,導線也分成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導線只有幾十米長,當它釋放到40米時就會點燃主發動機,隨後助推火箭也隨之消耗殆盡,第二部分飛彈釋放到230米時(此時飛彈飛出約300米)飛彈的戰鬥部進入戰鬥狀態,換句話說飛彈的最短射程為300米,在這距離內飛彈的戰鬥部並不能正常工作。
與發射箱用電纜相連的控制部分採用目視瞄準、手動操作、導線傳輸指令,來自操縱杆的指令通過導線傳遞到飛彈,然後通過一個電晶體電路放大,通過彈翼後端的擾流板調整飛行姿態。為了讓射手更好地觀察飛彈飛行方向,飛彈主發動機點火時還一起點燃4個曳光管。
飛彈戰鬥部採用壓電引信,聚能破甲戰鬥部擁有500毫米厚的穿甲能力,單從破甲效果來看已經非常不錯的,飛彈的最大射程為2000米。瑞典方面聲稱這款飛彈擁有非常高的命中率,在800~2000米範圍內命中達到了95%~98%,對於一款目視瞄準的反坦克飛彈而言,這樣的命中率有點誇張,或許是對靜止目標測試得出的數據吧。
RB 53反坦克飛彈在60年代前期開始服役,這款飛彈操作簡單,士兵在使用時首先把發射箱支撐架打開,將發射箱大致對準目標方向,然後連接導線展開控制設備,整個過程只需要約半分鐘。
除了步兵使用之外,該飛彈也被安裝在Haflinger輕型4輪多功能車上,當成機動的反坦克飛彈發射車使用,1965年在HKP 3直升機上嘗試搭載RB 53飛彈,不過戰鬥部等做出了相應的改動,博福斯稱它的戰鬥部可擊穿400毫米厚的鋼裝甲,另外薩博MFI-17固定翼輕型飛機也進行過相關的掛載實驗。
在1965年,瑞典將RB 53反坦克飛彈出售給瑞士並一直使用到1994年,另外阿根廷也購買了一部分。
RB 53反坦克飛彈系統全重20千克,飛彈和發射箱重13千克,飛彈重7.5千克,飛彈直徑110毫米,彈體長850毫米,翼展400毫米,飛彈飛行速度約85米每秒,射程300~2000米,最大射程飛行時間約2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