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堊紀-第三紀大滅絕

2022-06-22     夜雨風

原標題:白堊紀-第三紀大滅絕

包括地質學、生物學和進化生物學 在內的多個學科的科學家已經確定,在地球生命的整個歷史中,發生了五次重大的大規模滅絕事件。對於一個被認為是大規模滅絕的事件,那個時期所有已知生命形式的一半以上必須被消滅。

白堊紀-第三紀大滅絕

可能是最著名的大規模滅絕事件消滅了地球上所有的恐龍。這是第五次大滅絕事件,稱為白堊紀-第三紀大滅絕,簡稱 KT 大滅絕。儘管二疊紀大滅絕(也稱為「大滅絕」)在滅絕的物種數量上要多得多,但由於公眾對恐龍的迷戀,KT 大滅絕是大多數人記得的。

KT 大滅絕將中生代結束的白堊紀和我們現在生活的新生代開始的第三紀分為兩部分。KT 大滅絕發生在大約 6500 萬年前,估計占所有物種的 75%當時地球上的生物。許多人都知道陸地恐龍是這次大規模滅絕事件的犧牲品,但許多其他鳥類、哺乳動物、魚類、軟體動物、翼龍和蛇頸龍以及其他動物群也滅絕了。

小行星撞擊

KT 滅絕的主要原因是有據可查的:異常大量的超大小行星撞擊。可以在世界各地的岩層中看到可以追溯到這個時期的證據。這些岩層的銥含量異常高,這種元素在地殼中並不大量存在,但在小行星、彗星和流星等空間碎片中卻很常見。這個普遍的岩石層被稱為 KT 邊界。

到了白堊紀,這些大陸已經從早中生代稱為泛大陸的超大陸漂移開來。KT 邊界可以在不同的大陸找到這一事實表明 KT 大滅絕是全球性的並且發生得很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0fd6c01cf87d8eaa32af2004713f85f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