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SIFF|影迷林捷:一份觀影手冊留下時代痕跡

2023-06-08     中國電影報

原標題:我與SIFF|影迷林捷:一份觀影手冊留下時代痕跡

《三十「光」年——上海國際電影節創辦三十年展》藏品徵集活動已於5月10日截止,我們從徵集後台感受到了影迷們的大力支持:近百人提供了數千份藏品。這些藏品無不蘊含著大家對電影的熱愛、對上海國際電影節的深厚情感。

許多故事讓我們深為感動:72歲的資深影迷梅海星先生,收集了每一屆的票根、展映片單,書寫了一部生動的電影節「影迷史」,讓人肅然起敬;年輕的影迷葛亞潔,在電影節展映活動中,找到了有共同興趣愛好的另一半,得到了全網影迷的祝福;從上海國際電影節創辦之初就提供印製票版服務的張廠長,見證著上影節的成長和上海這座城市文化事業的發展,網友感慨「看哭了」……

這次徵集,更是一次電影節文化的普及:為什麼謝晉導演等一批老一輩電影人,當年要全力以赴辦一場電影節?電影節給上海這座城市,給中國電影在國際上的話語權,到底帶來了怎樣改變?我們希望在「我與SIFF」這個版塊中,能讓影迷和大眾了解上海國際電影節作為中國唯一A類電影節的意義。

如今,徵集活動已經結束,我們將繼續推出已徵集到的動人故事,同時也在整理徵集到的藏品。部分極具歷史價值和意義的藏品,將會亮相6月6日-19日在上海大光明電影院舉行的小型展覽。

期待熱愛電影的每一個你,能繼續關注我們,支持上海國際電影節,與我們共同奔赴下一個、再一個、又一個的「三十『光』年」之約......

林捷

影迷

林捷

隨著第25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的日益臨近,60歲的資深影迷林捷開始頻繁關注電影節官網、官微,「我會獲取權威性信息,便於提前做功課。」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他從手機上就可以隨時獲取電影節資訊,這在30年前,是完全不能想像的。

「那時,我們主要靠影迷自發組織印製的觀影指南,來了解官方片單中的影片資訊。雖然這本刊物印刷比較粗糙,但最重要的是它留下了時代的痕跡,濃縮了電影節的記憶。」這份早期的觀影指南曾讓愛電影的林捷如獲至寶,而參與編寫的年輕團隊完全是「為愛發電」,他們自掏腰包、不計報酬,憑藉著對電影的熱愛,為影迷們奉上了一份觀影寶典。

一本雜誌引領影迷編制電影資訊

由林捷提供:上影節活動現場、觀影票、 上影節周邊(2015年-2021年)

1993年10月的一天,家住石門路附近的林捷來到新華電影院觀看了來自中國台灣的參賽影片《無言的山丘》,這部由王童執導的影片最終獲得金爵獎最佳影片。從此,這位在金融行業工作的文藝青年,開始了他的電影節之旅。

他回憶說:「我在上世紀80年代末期就加入了青年影評協會,當時影評協會每個禮拜六都會組織我們在延安東路的滬光電影院看片。1993年首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影評協會的老師給我們提供了影展的信息,我們幾個好友還會湊在一起研究買哪部影片的票子。」

電影節從創辦之初就不缺熱情、專業的影迷,但在尚未有網際網路的年代,影迷們想提前獲取電影節資訊,渠道是有限的。早期的上海國際電影節,有比較簡單的《參賽參展影片映片目錄》,後來進化成《排片表》,但這本薄薄的小冊子只是官方片單,並沒有詳細的影片介紹。對於剛剛接觸國外電影尤其是國外藝術片的影迷來說,哪些影片符合自己的口味,難以在其中發現端倪。直到1999年,一本特別的觀影資訊雜誌問世。影迷「用愛發電」的這本刊物,填補了早期的空白。

林捷說,這本刊物的出現,離不開一本上海著名的雜誌——《電影故事》。他回憶說,1995年底,在《電影故事》狹小的編輯部,編輯部主任鄭向虹召集包括林捷在內的電影愛好者開了一個會,「編輯部給我們每一位影迷發了一張證,為我們提供專欄撰寫影評。」1996年1月,《電影故事》刊登了尋找「超級影迷」的啟事。

隨後,一群「超級影迷」在《電影故事》編輯部的幫助下,自費印製電影刊物。1999年9月,在第4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開幕前,這本醞釀許久的民間刊物正式出爐。

一本觀影指南凝聚影迷滿腔熱忱

由林捷提供:上影節場刊

(2015年-2021年)

熱點影片推介、觀影路線設計、看片花絮分享……林捷在電影節舉行的日子裡,每天都可以通過這本觀影指南獲取最鮮活的資訊。「這是一群熱愛電影、志同道合的青年人自掏腰包編制的刊物,他們從內容采寫、排版,到印刷、遞送,全部由自己獨立完成。他們把對電影的熱愛全部投入到這份刊物中,所有內容都凝聚了他們的心血,他們不計回報地為影迷提供觀影指導,相當於一份給我們普通觀眾的厚禮。」

因為熱愛電影,林捷也關注著這群自發做雜誌的人。電影節期間,這群愛電影的年輕人每天收稿、排版、印刷,再由專人手工摺疊,隨後運送到環藝電影城。林捷一邊期待每天的看片時光,一邊期待領取這份刊物,「這本冊子每天總共有100份左右,一般從下午開始發放,因為太過搶手,一般到6點半基本就發完了,剩一些會被運到上海影城主會場發放。」

多年以後,再回看這本刊物,林捷坦言「印刷相對粗糙」,「但這份小冊子資料齊全,內容豐富,最重要的是凝聚了影迷們的心血,他們合力留下了電影節的時代痕跡,保存住了一段電影時光,讓電影節這個人民大眾的節日的歷史,變得更加鮮活。」

如今的林捷和所有的影迷,當然不用再苦等這份觀影手冊。每一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都會通過官網、官微、主流媒體、新媒體等平台,及時發送影片介紹、藝術特色分析、主創來滬信息、觀影指南等等服務信息,影迷們也會在社交網絡轉發自己的影片推薦和觀影感受。交流變得豐富,但不變的是,「林捷們」對電影的熱愛,一如當年那些不計報酬的年輕影迷——因為熱愛,所以投入。

作為萬千影迷中的一員,60歲的林捷陪伴電影節走過了完整的30年,電影節則為他打開了一扇世界電影之門,讓他從一部部精彩難忘的影片中觸摸到多元多彩的人文世界,為他的人生留下永恆的光影記憶。

萬志遠

影迷

由萬志遠提供:雜誌

(2017年)

這本雜誌是我在2017年通過網購渠道獲得的,當時看到這本雜誌,第一時間就下單了,主要就是為了收藏,留下珍貴的記憶。

上海作為中國電影的發祥之地,為中國電影的創立和發展做出了偉大的貢獻,而上海國際電影節作為中國首個獲得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認可的A類國際電影節,更是在中國電影和上海的發展歷程中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徐可安

影迷

由徐可安提供:部分往屆上海國際電影節 票根、紀念品

從高中開始每一年都要來上影節看幾十部電影,好像已經成為一種習慣。

最喜歡2019年送的周邊,拿到了《星際穿越》的海報、官方的票根夾,還有很好看的場刊,希望今年也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0f41cfeeef63fedf57c0f4f5c1c79668.html

11月市場啟幕

2024-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