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日談】東亞女性的奧運進化:撕碎原來的面具

2024-08-10     搜狐體育

《浮生六記》是生活在清乾嘉年間沈復所寫的自傳散文集,描述沈復與妻子陳芸的生活:陳芸能寫字,與沈復對酒邀月,甚至干過女扮男裝在元夕夜賞燈之事,就在芸娘被當作輕薄男子要扭送公堂時,她露出了自己的小腳……

林語堂先生稱「芸娘是中國最可愛的女性」,可愛指陳芸身上的率真和善良。率真和善良在禮教及禮教形成的等級觀念下,那時是罕見的。

古奧林匹克運動會,也是排斥女性的,女性沒法進場看比賽。即使最開放的雅典,婦女也沒有選舉權,喪夫之後,命運無法控制。《奧德賽》里奧德賽的死訊傳到家裡,準備強娶他妻子的人排成長隊,女性不僅保護不了財產,連尊嚴也保衛不了。

東亞女性以往吸引別人的,是兩種特質。一種是柔美,另一種是堅如鐵石。前者是禮教下形成的面具;後者是近一百年來,為了反禮教形成的另一種面具。

中國一位著名的桌球女將就是第二種。福原愛是第一種,她用柔美吸引很多中國人的喜愛,其中不乏年長的女性。可見,「媳婦熬成婆」是一種可怕的心理慣性,哪怕是裝出來的柔美順從,對男女都有誘惑力。

這一切正在改變。在巴黎奧運會上,東亞女性運動員展現最多的,是自信和松馳,是不必在悅人的前提下說出的言不由衷的話。她們用最真實的自己,展現運動的快樂。

被撕下的悅人面具

女子54公斤級拳擊半決賽第三回合,中國拳手常園筋疲力盡。面對朝鮮選手方哲美男子化的強攻戰術和更好的體能,前兩回合占了上風的常園,此刻只能盡全力防守。

擁有此前的優勢,常園知道自己能夠晉級。在裁判宣布比賽勝負前,她已經舉起自己的右手,果然,裁判宣布常園贏了。

在決賽中,面對土耳其的阿克巴斯,常園的優勢明顯,三回合結束後,裁判一致判定常園贏得決賽。

決賽後,常園承認自己在決賽中非常緊張,「不過,我就是為了金牌而來,沒奪得金牌之前我不敢說,現在可以說出來了。」

這種直率、松馳,同時又帶著鄰家女孩式的可愛。是以往中國和東亞女子選手中,少見的情緒和言語。

你會發現,過去那種悅人般的柔美小可愛,或者鐵石般的口號戰士,在這屆奧運會上很難找到了。

即使是拳擊比賽後,常園即不是堅硬的鐵石,因為常園有感情。

感情通過常園的肢體和面部表情流露出來,這其中有緊張、有自信、有歡樂。她不需要壓抑自己的感情來取悅別人,她不是活在某個套子裡的運動員,她是一個真實的人。

「即緊張,又開心」。當真情流露之時,歡樂是有感染力的。

當女子拳擊手有這種松馳感時,這一屆東亞的女子運動員們,在整頓東亞女性的傳統形象。

日本羽毛球手志田千陽,把昭和時代女神那種的「責任微笑」,做了小小的調整。

責任微笑是看透一切卻又內斂的笑容,笑時很柔美,讓你知道她站在你的角度想問題。昭和女神之中,唯一沒有「責任微笑」的,是鈴木保奈美。鈴木在少年時代,是出了名的率直和叛逆,別人留起長發時,她要剪起短髮,因為更舒服。

昭和女神「責任微笑」的目的,還是為了讓男性產生憐惜感。

志田千陽的笑容不是。

她的笑容是爽朗,是人在松馳後的感情展現。除了歡樂,你還能感受到,她像一個小小的太陽,用體育和生命的快樂,感染著你。

哪怕比賽是輸的。 放棄責任微笑,會更讓人愛。

不僅僅是志田千陽。在安洗瑩奪得羽毛球女單冠軍時,她第一時間抨擊韓國羽協,她的膝蓋在亞運會上受傷,但被誤診,她的教練韓秀晶無法陪她一起在奧運會上出場。她在奪冠後表達的是她的委屈、憤怒和痛苦。

這也是率直的表達。女性不需要取悅別人,她們唯一需要取悅的是自己。

松馳後撕碎的面具

兩千多年前,劉邦擊敗項羽建立帝國。歡宴時,他發現手下那幫兄弟天天吵,吵著誰殺掉的敵人多,誰本領最強,有時還要劉邦來評理,發酒瘋的時候,還拿著劍砍殿柱。

你沒看錯,漢初的宮殿宴會,形同黑社會聚餐。搞得劉邦頭很大。

於是叔孫通制訂禮儀:宴會時,讓這幫兄弟們按照爵位(工資)的高低,低著頭一個個進來向劉邦行禮敬酒,每人九次,御史則在一旁觀察,如果有人禮數不周,立刻在會後提出彈劾。輕則罰款,重則丟了爵位。

御史的出現以及隨後的彈劾,把「禮」與「法」聯繫起來,形成了法律性質的等級觀念,產生了綿綿不斷的形式主義。

中國女性以及受到中國文化影響最多的日本與韓國,很長時間都生活在這種等級觀念中,東亞女性的柔美,其實是在生活中不得不養成的「演員自我修養」。

因為在禮法等級之中,女性處於最下層。呂思勉先生在《中國通史》對家庭中的成年女性有一句評論,「形同奴隸」。金庸筆下的女性,全是想像出來,不可能有一個活在當時的世界上。

在過去的百年間,東亞女性運動員仍無法擺脫等級觀念。她們有時會游離在運動員和傳統女性的角色之間。所以,我們以前看到的女性運動員似乎更內斂,又或者完全撕開女性柔美的面具。

於是,柔美型和鐵石型的運動女性就出現了。其實,那只是撕掉舊的面具,戴上新的面具。

但在巴黎,我們看到的東亞女性是沒有面具的。

她們更自信,更松馳,更能展現她們每個人的性格與感情。強者如同常園和鄭欽文,展現出來的自信和情商;內秀者如志田千陽和早田希娜,身上流出的,是那種自信的溫柔和恬靜。

改變自己的人,也有很多。

女子田徑選手中,吳艷妮以花俏的頭飾和跑前造型聞名,她的自信往往通過言語來表達,但現在,她發現直率能讓自己更開心。

吳艷妮預賽成績是12秒97,起跑較弱的她在第三欄後才開始追趕,這個成績已跑入13秒,創造了紀錄。

賽後她給自己打了0分,這是種降壓式的打分;在復活賽上,她還是全妝上陣。

吳艷妮的全妝,讓很多人不爽。

道德高點的指責者,其實沒有邏輯。吳艷妮以往跑前動作太花俏,甚至影響比賽,你可以批評她不夠全力投入;當她全力投入比賽跑入13秒時,她想怎麼打扮,就怎麼打扮,再來批評她,毫無道理。

吳艷妮在賽後說「輸了又怎麼樣?繼續戰鬥就是」。她在改變,慢慢摘掉以前的面具,活得更加松馳和自信,不必取悅任何人。

在女子平衡木頒獎儀式上,周雅琴看到義大利兩名女將咬著獎牌,她有些吃驚地側頭又認真看了一眼,趕緊把銀牌放到嘴邊,她害怕自己不合群。

周雅琴的孩子氣,她的緊張,以及放銀牌在嘴邊後的放鬆,都很有意思。

在畫面里,周雅琴經歷了松馳—緊張—再松馳的過程,有個面具戴上再放下的過程,最後,她展現的也是最真實的一面。

追求健康、悅己不必悅人,不必用職場形象來約束自己。

這是東亞社會的進步。

東亞的女性運動員們,展現出女性最真實與松馳的一面,她們更健康,更可愛,更美麗,不需要用刻意的形象來展現自己,並塑造面具。

她們不需要在乎「演員的修養」,她們活成自己就好。她們也很開心。倪夏蓮阿姨臉上的微笑,就是最好的證明。

(搜狐體育原創: 錢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0ecd748e4812cb683e1900960e4b8ed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