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瓜,你吃對、吃全了嗎?

2023-08-08     時尚COSMO

原標題:今天的瓜,你吃對、吃全了嗎?

保真、保熟,不保甜。

平時看多了娛樂圈的遍地假瓜,今日正逢立秋,COSMO來帶大家吃點真的。

立秋,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夏季的最後一個節氣。說起立秋的習俗,自然少不了「咬秋」。咬的東西,就是瓜果。清朝張燾曾在《津門雜記·歲時風俗》中記載:「立秋之時食瓜,曰咬秋,可免腹瀉。」故而,當時的人們會在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薷湯等放在院子裡晾一晚,於立秋當日吃下,為的是清除暑氣,並免除冬天和來年春天的身體上可能有的腹瀉症狀。

後來有老話說:「立秋吃三瓜(苦瓜、冬瓜、絲瓜),一年病不沾。」傳的是神乎其神。其實,咬秋的傳統,延續至今已經沒有了頗多講究。如今,買好西瓜回家,不論是慢慢品嘗、或盡情大快朵頤,就算是咬秋了。

苦瓜

去火第一瓜

在汪曾祺的散文《苦瓜是瓜嗎》里,還針對苦瓜是不是瓜做了一番研究,得出的結論是「苦瓜是瓜」,據汪老的觀察,苦瓜出現在北京人的餐桌是較近的事情,這顆「不討喜」的瓜卻是夏天不可缺少的「去火第一瓜」。

苦瓜又名涼瓜,有「植物胰島素」的稱號。苦瓜性寒涼,具有清熱解毒、消暑解煩的作用。而它所含的苦瓜甙和苦味素不僅能增進食慾,健脾開胃,還可以有效減少體內的脂肪及多糖,在減肥的進程中能大顯身手。另有研究發現,苦瓜還可以輔助降血脂、降血糖,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但是苦瓜並非人人都適合食用,苦瓜性寒,不適合體質較差、脾胃虛寒的人,容易導致胃疼腹痛甚至腹瀉。女性經期亦不宜食用,避免氣血受寒凝滯,影響月經順暢,孕婦也應該謹慎食用苦瓜。

佛手瓜

飯桌上的常駐嘉賓

佛手瓜又名隼人瓜、安南瓜、壽瓜等,葫蘆科佛手瓜屬多年生宿根草質藤本植物。佛手瓜清脆多汁,味美可口,營養價值較高,既可做菜,又能當水果生吃。加上瓜形如兩掌合十,有佛教祝福之意,深受人們喜愛。秋季將至,不妨來一道「油淋青紅佛手瓜」祛風清熱、補中益氣、健脾開胃。

南瓜

貼秋膘的絕佳伴侶

南瓜,又名倭瓜、金瓜等,原產於墨西哥、瓜地馬拉一帶,明代時傳入我國,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提道:「南瓜種出南番,轉入閩浙,今燕京諸處亦有之矣。」

口感軟糯略帶甜味的南瓜,四季皆可食用,立秋後滋味漸入佳境。南瓜蒸排骨是值得在立秋時節推薦的菜肴,一邊滿足貼秋膘的口腹之慾,一邊滋補腸胃,為馬上要到來的冬日做好充足的準備。

眼下又到了吃南瓜的季節,在如今這個注重健康飲食的年代,南瓜更是變成了蔬果中的「貴族」。不僅可以充飢,而且滋補養胃,具有一定的食療價值,在我國也是廣受歡迎的食材。南瓜的好處又是多到數不清:調理脾胃、預防便秘、「血糖衛士」,還能預防呼吸道疾病,有效提高人體免疫力。

絲瓜

最容易被忽略的消暑瓜

絲瓜,又稱吊瓜,它喜陽光又耐熱,可謂「天選的夏秋瓜果」,原產於南洋,明代引種到我國。但因為絲瓜獨特的汁液,在口碑方面呈兩極分化,愛吃的頓頓要有,不喜歡那個軟黏口感的則是看也不能看,因此它又成為最容易被忽略的消暑瓜。

瘦瘦長長的絲瓜纏在藤上,自製一片陰涼。而藤莖的汁液具有保持皮膚彈性的特殊功能,因此絲瓜莖提取物還成為護膚品中的常見成分。立秋時節,不妨熬上一碗鮮美的蛤蜊絲瓜湯,在鮮美中體驗豐收的快感。

冬瓜

又是一顆減肥瓜

冬瓜可是走街串巷、盡人皆知的「減肥瓜」了。因為它是瓜菜中唯一不含脂肪的菜,它還富含粗纖維,又擁有多種營養,因此備受青睞。也曾有笑話說:夏天抱著冬瓜睡也是一種消暑方式。立秋之後,不妨來頓冬瓜湯,刺激腸胃蠕動,改善消化不良等症狀,搭配上常見的大魚大肉,可以提前幫腸胃提供一份保險。

筍瓜

外來的葫蘆會做瓜

筍瓜,葫蘆科,南瓜屬,別名印度南瓜。原產於南美洲,在我國主要種植於東北、華北、西北及雲貴地區。《海上名方》中記載,筍瓜有調理腸胃的作用,可清熱涼血、止咳化痰。

筍瓜的蛋白質豐富,人體必需的賴氨酸、色氨酸、蘇氨酸、苯丙氨酸,以及在蛋白質代謝過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谷氨酸和有維持蛋白質構型作用的胱氨酸,都有一定的含量,為優良的保健蔬菜。筍瓜的口感柔軟,味道鮮嫩,既可以做包子、餃子的餡料,也可以與番茄、青椒等一同炒制。

甜瓜

沙漠上的甜蜜來客

甜瓜原產於非洲熱帶沙漠地區,大約在北魏時期隨著西瓜一同傳到中國,明朝開始廣泛種植。同西瓜一樣,作為一類夏季水果,入秋之後甜瓜的質量也會肉眼可見地開始下降。立秋,正是最後品嘗甜瓜美味的好機會。

作為沙漠上的甜蜜來客,傳統中醫認為,甜瓜性味甘、寒,具有清熱解暑,除煩止渴,利尿的功效。同時除利用甜瓜清暑解渴外,在漢代已用甜瓜蒂(苦丁香)作為催吐藥物的用法。現代研究表明,甜瓜含大量碳水化合物及檸檬酸等,且水分充沛,有消暑清熱的作用。

哈密瓜

含鐵量TOP的瓜中之王

哈密瓜,新疆地區的瑰寶,是甜瓜的一個變種。在我國主要產自新疆、甘肅一帶,其中以吐魯番盆地及新疆哈密最為有名。還記得學字期間,經常會把「哈密瓜」的「密」寫成「蜜」,可見它的甜度給我留下的印象已然超過了它作為地區特產的影響了。

如果說西瓜是夏季唾手可得的消暑瓜果,那這隻皮薄肉細,味甘如蜜的哈密瓜就算作「來之不易」。對生長環境要求較為苛刻的哈密瓜不但香甜,而且有很高的營養價值,根據研究,哈密瓜的鐵的含量比雞肉多兩三倍,比牛奶高17倍。

哈密瓜具有除煩熱、生津止渴、預防冠心病的功效。同時哈密瓜中含有豐富的抗氧化劑,而這種抗氧化劑能夠有效增強細胞防曬的能力,減少皮膚黑色素的形成。立秋時節,吃上一口香甜的哈密瓜,美好夏日的離去也沒有那麼令人遺憾了。

「苦夏三分虛,立秋貼秋膘。」儘管體感上還不見秋天的影子,但時令上的秋天卻是如期而至。暑氣未消,但從時令的角度上來說,夏天已經開啟轉身的腳步了。經過了一整個「苦夏」的折磨,「秋膘」也要跟上腳步。

古時,人們「貼秋膘」是為了慶祝順利挨過酷暑難耐的夏季,迎來涼爽的秋季,為寒冷冬季做積累。如今,人們則更多是通過食療,以達到陰陽平衡。「多食瓜果」也不失為一種食療智慧了。

部分文字刊載於《時尚COSMO》2023年8月刊

編輯:宮哲怡

撰文:二寶

攝影:梅食間

插畫:沫沫

新媒體編輯:蘭昕雨

新媒體排版:Yuri、蘭昕雨

新媒體美編:許月明

‍ ‍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0ecb950e8781721b78f22e3bce9d01e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