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君山一穗玉米的價值

2023-10-06     品橙旅遊

原標題:老君山一穗玉米的價值

【品橙旅遊】河南老君山又上熱搜了。「一穗玉米就是一張老君山門票 ,所收玉米將會做玉米糝湯麵服務遊客。」大河報公眾號的一條新聞短視頻點贊數超過1.2萬,位於大河報所有短視頻點贊數的前十。

老君山是營銷高手,從「1元午餐」「空氣罐頭」 「李姓免費」到「憑飛機票免費」到「五一欠條」,緊抓熱點、劍走偏鋒,這次的活動又把農民豐收節、當地美食和免票相結合,手法越來越精道,越來越純熟。

從2016年老君山景區年度工作部署會上,公司董事長楊海波提出「市場營銷要有新突破」的要求以來,老君山的營銷已走過了好幾個階段,而其他山嶽型景區也緊隨其後,直播也做、活動也搞,但是論「博眼球」的效果還得向老君山稱一句「師父」。

攝圖網

老君山營銷在變與不變之間

細數老君山的營銷案例,可以說是抓得緊、抓得快,每一個熱點都不放過,靈活多變,擅長把「壞事」變好事,如「五一門票」。

今年的五一小長假堪稱「史上最火五一」,很多熱門城市都是一票難求,而在很多景區以經濟為主,忽略遊客體驗的情況下, 5月1日,河南洛陽老君山景區因達到最大遊客承載量,許多未預約卻慕名而來買不到票的的遊客遭遇限流,為撫慰遊客失落的心情,景區在門口為上千遊客送上奶茶、雞腿簡餐,並打下這樣一張「欠條」:「我欠您一次旅行。憑此欠條可免門票入園一次,有效期十年。」當天共發了993張「欠條」,五一期間共有上千遊客收到這樣的「欠條」,被媒體譽為「一股清流」。

與一般景區的營銷活動相比,這樣的營銷活動就是有效的。既化解了尷尬,又預約了潛在客戶,同時還獲得了媒體的關注,贏得了美譽。比花上百萬打廣告還實惠。

梳理近年來的營銷方式,除了事件營銷外,老君山的營銷工作基本沒有變化,主要採用層層承包模式,實行包區域、包費用、包任務的獎罰兌現辦法。公司有兩位副總專職抓營銷工作,每個區域配備專職營銷人員,公司和營銷部簽訂目標協議,營銷部與每位營銷人員簽訂獎罰協議,每年對優秀營銷人員進行高額獎勵。

值得注意的是,在每年的領導年度工作報告中,老君山領導對營銷模式創新搞活有著明確的要求。比如,要大膽開拓性的工作,充分利用現代化、先進的營銷手段,每月必須做市場分析報告,開展一些主題鮮明的專題活動,採用國內先進的網絡營銷手段,等等。

而且從楊海波董事長開始,老君山的領導們都十分重視網絡營銷,因其具有低成本、效率高、環節少、更便捷、降庫存、個性化服務幾方面優勢,要求執行層要加大信息化、數字化進程,並對結效有明確的規定,如以新聞信息為主,開展網頁留言、評論、論壇、博客、微博等,全員職工每人全年不少於發表關於老君山微博100條、高質量微信至少1條,列入年度考核,每月要有台帳,每少一條扣3分;增加媒體曝光率,參與各項主題活動。

2021年,集團公司領導趙大紅對職工年終獎的發放方式進行宣布,並現場對獲得獎勵的先進集體、個人進行頒獎。集團對於營銷部一個部門就發放了400萬元的獎金,可見對營銷的重視。

來源:老君山景區

文旅資深專家高舜禮表示,在如今的碎片化時代,用戶的觸點越發多元化,但社交媒體卻是占據了人們日常交流的大部分時間,並且人們也熱衷於對熱點的討論。在這種情況下,越來越多的品牌開始將內容營銷從產品上做起,為產品注入「內容基因」,讓產品自帶社交傳播屬性,引發人們主動傳播。此外,對於品牌來說,銷售才是終歸目的,實現「種草拔草一體化」才能持續贏得品牌的信任,並不斷加大投入。老君山在獲得美譽度的同時,也獲得了口碑效應,經濟效益也不低。

公開數據顯示,2021年,老君山景區全年接待遊客超180萬人次,綜合旅遊收入突破3.6億元,兩項指標增速均超20%,7天6次登上央視;2023年端午假期,老君山旅遊收入位列河南前五,與2019年同比增長351%。

景區經濟大忌何時破?

不過,也有專家表示,老君山營銷雖然有一定的活力,卻也體現出景區經濟的問題。

「從營銷活動來看,他們有幾處亮點,一是一個活動持續多年,可以給受眾以一定的心理預期,同時用糧食換門票,在農業大省河南出現,比較接地氣,容易引起共鳴。但是我們景區不會搞這樣的活動。換門票這種做法其實就是變相的降價,這需要我們去深度討論了。」 浙江旅遊科學研究院院長張曉峰說。

攝圖網

據悉,景區因為這幾年受疫情的影響,元氣大傷。但政府為了吸引人氣,要求景區免票或者降價,這使得很多景區經營更加困難了:「原來景區90%的收益都要靠門票,現在又把90%的收益給砍掉,結果每年虧損個幾千萬,運營更是雪上加霜。所以降價並不是景區救火的唯一方法。」張曉峰指出,各景區有各景區的情況,對於老君山這種公共資產型的景區,更看重的是社會效益,它運營成本不高,門票雖然很重要,但是邊際成本很低。但是對於一般的景區來說,這種拿玉米來換門票的行為並不值得什麼鼓勵的。首先,這種用糧食或其他東西換門票的習慣做法只能只能獲得短時間的關注,並不符合景區的經濟運營需求。其次,營銷活動應該是為運營服務的,而這種營銷模式並非所有景區都能學習和模仿。

近年來,行業內外都在呼籲景區要破除「門票經濟」,指出要景區要完善吃、住、行、游、購、娛多種要素,將傳統觀光景區建設成功能齊全的旅遊產業集聚區。但實際上,景區想要擺脫「門票經濟」並非易事。

有經濟專家表示,無論是國有景區還是民營景區,重度投資後必須要追求經濟效益,即使是國有景區,經營不善就會成為低效存量資產,並不利於產業的健康發展,也不利於產業轉型升級。同時,門票是吸引市場引流重要的手段,有門票才有低價吸引遊客的可能,尤其是現在產業鏈發展不完善的當下,捨棄門票無異於讓景區陷入惡性循環。

不過,從景區營銷的角度來看,老君山的種種做法也給予行業以提示。

張曉峰就認為,景區現在做新媒體營銷還是要創新,主要的創新就來自於場景營銷,要有代入感,可以給人以很強的價值觀上的認同。在這方面,老君山結合當地文化的營銷還是有一定的借鑑意義的。

一穗老玉米,它的價值有多大?在農民的田間地頭,也許只值兩元錢,在老君山它值一百多元,而放大到景區發展來看,它的價值可能更大。

相同的玉米在不同的場景中,它的價值也在不斷的變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0eac77d00eeae26ce16c38483982c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