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空整天想著搞情懷,還不如把心思多點放在影視的製作方面

2022-02-27     維賽迪

原標題:有空整天想著搞情懷,還不如把心思多點放在影視的製作方面

《蜘蛛俠3:英雄無歸》 的北美票房已經擊沉了《鐵達尼號》以及《阿凡達》,成為電影史上的第三名了。

不得不說的是,實際上單純說電影本身的質量,雖然蟲3很不錯,但顯然跟詹姆斯·卡梅隆的兩部力作依然有著不小的差距。

但在北美地區疫情依然嚴重的情況下,還能取得這麼優秀的成績,這其中的原因就是「情懷」的威力。

依靠著老版《蜘蛛俠》三部曲跟《超凡蜘蛛,俠》多年以來打下的基礎,加上三蟲同框的噱頭,這就是成功的關鍵。

觀眾進影院為的就是給自己的情懷買單,再加上蜘蛛俠這名超級英雄極高的人氣,在這種情況下,只要電影質量不是太敷衍或差到人神共憤,都是絕對會成功的。

事實上,在最近這幾年來,不管是好萊塢還是國內的影視、娛樂圈,甚至是遊戲圈等,基本上也是拚命地往「情懷」這兩個字身上靠,但有意思的是,情懷牌不是那麼容易打好的,有很多就翻車了。

比如,基努·里維斯的《黑客帝國》三部曲,可以說是電影史上很經典的一個系列,本身也擁有很大的影響力跟眾多的擁躉者,按常理來說,它是具備打情懷牌的「硬體」的。

然而,最後結果大家都知道,《黑客帝國4》推出以後罵聲一片,不管是國外還是國內成績都非常慘澹,評分甚至只有跌到6分以下,跟老三部曲接近9分的評分相差甚遠。

那麼到底是哪個環節出現了問題呢?

其實說白了,就是「成也情懷,敗也情懷」。

很多時候,情懷是會削弱製作方對作品的製作態度的,一般來說正常拍電影的話,製作方擺在第一位的當然是怎麼把電影拍好,讓觀眾們滿意。

然而,加入了所謂的情懷以後,很多製作方就會把精力放在其他地方,比如上面說到的《黑客帝國4》,裡面把重點放在大量的情懷鏡頭,以至於本身的故事,特效什麼的都散發著濃濃的例行公事的感覺。

通俗點說就是,「咱們這部電影是賣情懷的,你知道就好,咱們就不想什麼新鏡頭新點子了,趕緊來為你的情懷買單吧!」

很難想像,這是同樣的導演拍出來的作品。

除了《黑客帝國4》以外,其他諸如《終結者6》《黑衣人:全球追緝》之類的就更不用說了,基本都是拍一部撲一部。

這些電影失敗的原因也是非常簡單,製作方壓根就沒想拍好片子,只是想著「我把經典ip都給翻出來了,你們趕緊買單就是了」。

可想而知,情懷這兩個字是有多大的魔力。

本身算是賣情懷賣得比較好的《侏羅紀世界》系列,也將會在系列的第三部把老版的幾個角色給拉出來,但可以確定的是,如果也是走《黑客帝國4》那種路子,那失敗的機率非常高。

因為當初的《侏羅紀世界》第一部,雖然也是賣情懷,但其中的創新之處也是很多的,這樣就把新老觀眾兩個群體都給牢牢地吃住,倘若當初第一部就是想著吃老本情懷,那也是大機率失敗。

無獨有偶,除了好萊塢以外,咱們國內的情況也差不多,甚至可以說是「加強版」的。

其實,賣情懷賣情懷,說白了能賣的只有兩個東西,第一整部是電影的情懷,包括剛才說到的《黑客帝國4》就是典型的例子,要麼就是賣影視角色的情懷。

比如國外的話,就是開篇說到的,三代蜘蛛俠同台,賣的就是角色的情懷。

咱們國內的情況,也是屬於兩手抓,既要賣經典電影的情懷,也要吃經典角色的米飯。

這個只要看看這些年來一些節目興起的「劇組」重聚什麼的,在舞台上讓演員們扮演自己曾經的經典角色的現象就知道了。

比如,97版本《天龍八部》演員重聚,大家都換上當年的經典服飾。

香港演員吳啟華,最初來到大陸後工作困難,後來才發現情懷飯好吃,於是把自己曾經在《九品芝麻官》里所出演的「方唐鏡」給拉出來,讓他頻頻登場等等。

當然,這種做法也有人質疑這群老演員們只會吃老本,一個角色養自己一輩子等等,但也有人認為一輩子能有個讓廣大群眾都記住的角色,這本來就已經是很難得的事情。

不過,情懷飯吃不好也是很容易翻車的,特別是有一些入戲太深的明星更是如此,比如「皇阿瑪」張鐵林。

張鐵林在這幾年裡,不斷地在各種節目裡,如《演員請就位》《中餐廳》等頻繁地活動,打情懷牌,繼續出演「皇帝」,擺起皇帝架子來也是毫不含糊。

當然,要賣情懷也是演員個人的自由,但如果入戲太深那就不好了,張鐵林就是如此,在之前的直播里公開要販賣自己所寫的書法字畫,自稱一幅價值10萬塊錢,但在直播間圖個喜慶就便宜點。

結果可想而知,這引起了網友們的不滿,網友們把他英國國籍的事兒翻出來,還把他曾經的一些「精彩言論」,比如批評國內的文化局限性很大,英國的美術館博物館裡的東西卻是展示了全世界的文化等等都給挖了出來。

一些書法家也是毫不留情地表示他寫的那些什麼字畫根本沒有任何價值。

顯然,儘管在曾經的經典影視劇里張鐵林是皇帝,但現實里可不是,群眾們也不會因為你演過皇帝就真把你當皇帝,把你的行為什麼的視為必須遵從的準則。

在這方面,所謂的情懷根本沒有任何用處。

影視方面,之前由王晶拍攝的《倚天屠龍記之九陽神功》也是如此。

雖然1993年王晶拍的《魔教教主》影響力不小,但在新時代想吃這個情懷飯,根本是吃不了的,即使把當年的美人張敏請回來,給觀眾的感覺也只是在消費演員而已。

至於一眾想吃周星馳電影羊毛的片子,基本也是處於被觀眾們批評,當笑話看待的情況。

從整個行業的角度來看,總是想著賣情懷可不是一件好事情,如上面所述,如果什麼都想著情懷,那就是做節目時想著讓演員們來個同台演出,拍影視時重點放在割情懷韭菜,反而忽略了本身節目跟作品的製作。

而且還會出現很多「強行情懷」的狀況,比如上面說到的《魔教教主》,本身是一部香港電影,雖然人氣很高,在受眾上就有它的局限性,這也要拿來吃全國範圍的情懷飯。

畢竟在快節奏的時代,能輕鬆賺錢的話,資方是絕對不會想著費更大的力氣跟資源的,但這樣子的話最後受到影響的也只是行業本身而已。

實際上,從如今越來越多的各種翻拍也能看出這點,從某種角度來說,不斷地把各種經典影視翻拍,本質上也是止步不前的「混吃等死」操作,這樣只會讓整個行業停滯不前。

但很顯然,如果影視行業要發展,如果娛樂行業要能給觀眾們帶來歡樂,顯然不是靠整天的原地踏步乃至回頭望能做到的,一直吃情懷飯對整個行業的前進根本就毫無作用,甚至會起到反效果。

如今國內的市場體量已經是世界第二,並且可預見的未來將會成為世界第一,但單純說到發展的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畢竟雖然好萊塢也在賣情懷,但架不住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所以說,國內的從影人員們,還得繼續努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0db6fc59e59be9d0a918bbb2fe820a3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