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嗎,一起去遙遠的太空?
想像一下,你坐上火箭,掙脫地心引力,伴隨強烈的推背感,飛船衝破重重大氣層,身體進入失重狀態,俯瞰是藍色星球,抬頭是星辰做伴。
這不是凡爾納的科幻小說,是讓人熱血沸騰的現實。10月24日,國內首批太空旅行門票,通過直播間面向全國消費者公開發售。
直播間4分鐘賣出兩張
他們能飛到哪裡
「我們把太空旅行的價格打下來了!」「只要5萬元定金,先拍先得!」
最近,深藍航天推出了2027年亞軌道旅行的2個飛船坐席,這是我國國內首批太空旅行門票,直接通過直播間面向全國消費者公開發售。
當晚,好奇的網友們湧入直播間,發出連環拷問:太空旅行安全麼?能打折嗎?這一出去,能回來嗎?
10月24日,在交個朋友淘寶直播間,我們見到了深藍航天創始人、CEO霍亮,這位清華工科博士,正在耐心回復網友。
「大家請放心,這不是單程項目,是往返飛行。」霍亮說,為了實現100%的安全,我們在正式飛行前,會進行數百次測試,整個過程非常安全。
屆時,在幾分鐘內,旅客會被火箭送到10萬米高空,抵達地球與宇宙的交界處,看到地球的壯麗曲線,還有漆黑的深空和恆星。
「火箭會在航天港發射,飛船垂直起降,穿越卡門線(海拔100 km)後開始回落,再把降落傘打開緩緩著陸。整個過程大約10-15分鐘,還能體驗完全失重的感覺。」霍亮說。
這款「亞軌道飛船體驗服務」定價150萬元,5萬元為飛船票定金。不過,它對旅客的條件也有必要的限制:乘船時的年齡在18歲至60歲之間,身體符合專業健康檢測標準。
記者在直播間看到,這張百萬元的探索太空門票,點燃了大家的熱情。主播上連結僅僅20秒後,就有人拍下首張太空船票,不到4分鐘,兩個席位就賣完了。
當然,這不是買機票,拍下了立馬就能「上天」了。為了確保旅行順利進行,因涉及身體狀況等方面考察,尾款需要線下蒞臨深藍航天北京研發中心,簽署合同後支付,太空旅行預計在2027年開啟。
為何提前這麼久預售太空船票?深藍航天負責人解釋,從安全性考慮,涉及到重複不斷的技術研發、試驗驗證、性能優化,以及極端環境和緊急避險情況測試等,需要經過數百次的試驗,要確保執行太空旅行任務的萬無一失。
普通人能上太空了
要不要買保險
賣火箭、賣低空飛行器、賣太空旅行,直播間已經無所不賣。
在交個朋友入淘2周年的航天專題直播中,持續近30分鐘,就吸引了超過50萬的觀看次數。
直播間裡,有網友大膽發問,要像太空人一樣,會駕駛太空飛船嗎?
其實,整個飛行過程,是全自動的無人駕駛,不必擔心自己不會「開飛船」。
霍亮告訴記者,這一趟太空飛行,飛船里能坐6個人,太空艙直徑3米5、高度4米。除了遊客之外,可能還會配備「空乘」,能在緊急狀況下進行一些操作。
「這是一個相對寬敞的空間,6個人可以在裡面自由活動,如果失重的話,還能在裡面鑽來鑽去,完全漂浮在空中。」霍亮說。
亞軌道飛行並不進入深空,飛行相對比較容易,到現在為止,國際上的亞軌道旅行已經進行了若干次了,乘客中甚至還有16歲的男孩和80多歲的老人。
當然,對普通人來說,在去太空旅遊之前,也需要接受航天公司安排的多次專業知識培訓,以及對飛行身體狀況考核。
首先要年滿18周歲成年人,身體要比較強壯,能承受住飛行的全過程任務。此外,遇到一些緊急情況,要能夠進行操作,實現逃逸或者疏散。還有,比如有心臟和心腦血管及一些基礎病的人,不太適合做太空飛行。
「這個要求不會比乘坐飛機高很多,但是會低于飛行員的要求。」霍亮說。
還有人發問,太空飛船,怎麼買保險?畢竟不是坐車、坐飛機的保險,這一類保險在中國還是一個新興領域。
「現在我們跟一些保險公司在接洽,對於他們來說,這也是個新領域,怎麼去評估以及理賠。但是,需要購買保險是肯定的。」霍亮回答。
亞軌道飛行
會是未來的大熱嗎
這幾年,太空旅行在國際上很火熱。
太空飛行分兩種,一種是軌道飛行,能環繞地球若干圈,還能接軌空間站,代表是馬斯克的SpaceX;另一種是亞軌道飛行,代表是維珍銀河、藍色起源,它一般是越過卡門線,就算進入太空。
相比於動輒數千萬美元的軌道飛行,這種亞軌道的旅行,已經進入了普通人能夠接受的程度。
這次直播間上架的太空旅行,標價150萬元,這比國際市面上同等商品價格便宜不少,這是如何做到的?
「太空旅遊的成本,火箭發射占了很大一部分。過去,發射完的火箭就不能再使用,導致航天成本居高不下。」霍亮說。
霍亮是資深航天人,曾經在中國航天效力多年。從2019年到現在,他和團隊花了五六年的時間,一直在攻關火箭的回收技術。
深藍航天的火箭回收技術,在國內處於領先水平,「星雲-1」火箭是國內首款可入軌回收復用的火箭。前兩年,深藍航天完成國內首次液氧煤油火箭垂直起降米級至公里級飛行。
「火箭能回收,意味著省下了99%的發射成本,飛船能靠降落傘飄回來,成本幾乎只剩下燃料錢,這跟汽油價格差不多。」霍亮說。
今年9月,深藍航天在額濟納旗做了一次高空的垂直起降回收實驗,這次實驗,讓霍亮很興奮。「我們在技術上已經突破了大部分,後面要做更多的開發和可靠性的驗證工作。在未來幾年,它的可靠性肯定能夠達到載人的需求。」
當然,在正式開啟載人飛行前,深藍航天還要做數百次的測試。
「我們要確保飛行是非常可靠的,拿到實實在在的可靠性數據。還要做意外情況的逃逸的測試,比如說火箭中途有工作異常,甚至是爆炸了,我們要保證人能夠安全逃離。」霍亮說。
在未來,航天飛行成本還會降低,而飛行的安全性也會提升。太空旅遊,是觸手可及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