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天氣進入炎夏
「海邊」成了不少朋友的出遊首選
不過要注意的是
去海邊玩也要小心安全
日前,有市民在台州
臨海白沙灣海濱公園看到
一種長得像果凍的水母
台州海邊出現水母
並不是稀罕事
但要注意的是
這種水母千萬別上手摸
它是有劇毒的!
這種「頂端水母」深藏劇毒
尤其觸手的毒性最強
「這是『端鞭水母』,有劇毒!快把小孩子帶遠一點,別碰。」不久前,台州海洋館產品部飼養主管李岳的同事帶著孩子到白沙灣海濱公園玩,拍下水母發回工作群「求科普」,他連忙提醒。
李岳介紹,從同事發回的圖片和視頻看,這次出現的「果凍型來客」通體雪白,有如香菇頭一般的泳鐘上長滿了白色的小斑點,身上還拖著近2倍身長的觸鬚。
據介紹,「端鞭水母」成體能長到直徑六十多厘米,多以浮游生物、小魚小蝦為食,會通過長長的觸手,纏繞、麻痹、毒殺捕獲物,再將食物送入口中。「端鞭水母」觸手的毒性是最強的,一旦被蜇毒素進入人體,可能會出現針扎般頭痛,嚴重的還可能出現心跳加速,造成器官性損害。
確認是「端鞭水母」後,李岳和同事立馬趕到白沙灣海濱公園,現場的水母數量讓他們感到不可思議,沿岸的水面上一眼看過去就有幾十隻之多,直徑基本都有二三十厘米,並且基本都是活體。
隨後,李岳跟同事嘗試現場捕撈「端鞭水母」。目前,李岳跟同事捕獲的十多隻「端鞭水母」,暫養在台州海洋館。
水母並不擅長游泳,它們常常要藉助風、浪和水流來移動。李岳推測,「端鞭水母」大量現身台州沿岸,可能與洋流變化,以及前段時間的颱風天氣有關。
大量「端鞭水母」聚集在台州沿岸,這裡會不會成為它們新的「根據地」?李岳認為,「端鞭水母」在台州沿岸生存繁殖的可能性不大,根據其習性來看,這些「端鞭水母」如果沒有被潮水「帶出去」,很可能會下沉到水裡,直至消亡。
其實,臨海白沙灣海濱公園並非第一次「接待」水母。記者從公園管理方臨海市上東物業有限責任公司相關負責人處了解到,去年四五月時,公園沿岸也曾發現過水母,但數量沒有今年這麼多。針對此次大量「端鞭水母」「造訪」的情況,管理方將上報給相關部門。
看似溫柔,實際危險性不小
看到水母要警惕
水母看似人畜無害
但傷害不小
那麼
我們該如何預防?
要選擇相對潔凈的海水區,不去偏僻的水域。
加強個人防護,不可用手直接抓取或撈取海產物。
遇到水母漂游在水面,切勿用手推移。
下雨時,水母更喜歡到海邊活動,所以儘量不要下雨後到海里游泳。
如果不小心被蜇傷
我們該如何處理?
1、儘快去醫院救治。特別是兒童對毒素反應強烈,如果附近有醫院建議儘快送去救治。
2、自己預處理。如果醫院較遠或蜇傷程度較輕,可先按如下步驟進行初步處理:
第一步:擦拭傷口,清除毒液。用干毛巾或其他質地輕柔的衣物擦拭傷口,清除吸附在皮膚上的毒液和海蜇觸鬚。要朝同一個方向,來回擦可能會導致毒液擴散。如果刺包較大,應及時找工具刮除。
第二步:沖洗。就地用海水或者白醋沖洗被蜇處。千萬不能用淡水或酒精,因為會加速刺胞釋放毒液。
第三步:塗抹鹼性溶液,鹼性溶液可以中和毒素。用明礬水或1%碳酸氫鈉液,緊急情況下用肥皂水也可以。小心在傷口處塗抹,不用次數太多,以防二次刺傷。
經過初步處理後,比較嚴重的傷者要儘快送醫院治療;如不太嚴重,可口服一些抗過敏藥物觀察情況,再決定是否到醫院就醫。
(來源:綜合台州晚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