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很多人都知道,規律地參與體育運動對於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特別重要,但現實中,他們依然與體育運動沒有太多交集。國際體育界的權威專家將這種現象的原因歸結於個人的運動素養很低;很多人本應該在兒童、少年時代發展運動素養的時候,沒能有效地打好運動素養的基礎。
那麼運動素養到底是什麼,我們應該如何幫助孩子在少兒時期發展這些素質呢?
近日,教育部發布《開展全國足球特色幼兒園創建工作》的通知。很多人欣喜「足球從娃娃抓起」,中國足球有救了。其實,如果您明白了什麼是運動素養,理解了兒童青少年的動作技能與運動素質的發展規律,可能您就會對這個「足球從娃娃抓起」的政策感到擔憂,類似的情況也存在於國內其他一些運動項目上。
一、運動素養的概念
運動素養(Physical Literacy)又常被譯為體育素養、身體素養,是加拿大體育學界十多年來流行的一個概念,目前已經為國際體育學界普遍接受。它指的是:「在生活中重視且負責任地參與各類身體活動的動機、信心、身體能力、知識和理解」(the motivation, confidence, physical competence,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to value and take responsibility for engagement in physical activities for life)。這是加拿大運動素養共識聲明中的界定,也是引用了國際運動素養協會(International Physical Literacy Association)在2014年給予的概念。只有定義了概念,才能保持其在研究、實踐和政策里的一致性,更好地進行推廣。
這個定義,包含了四個極為重要且相互聯繫的維度。這也表明,運動素養實際上影響著每個人的終生髮展。運動素養的四個維度包括:
第一,動機與信心(情感方面),指的是個人與運動相關的熱情、樂趣以及自我肯定——將身體活動作為生活不可或缺的內容。
第二,運動能力(身體方面),指的是個人去發展身體動作技能與類型的能力,以及體驗各種運動強度和持續時間的能力。
第三,知識與理解(認知方面),即能夠正確理解、辨別與運動相關的理念和知識;理解體育生活化和保持健康生活習慣的益處;並理解在各種背景和實體環境中與身體活動相關的適當安全要求。
第四,為了生命質量進行各類身體活動(行為方面)。這要求個人通過自由選擇身體活動並有規律地參與,以承擔起運動素養的責任。
二、運動素養的重要性
生命在於運動。包括體育運動在內的各類身體活動,是每個人的生命、成長和整個社會發展的強大力量源泉。由農業社會、工業社會再到當下的信息「智造」社會,人類身體活動的質與量日趨下降,對於生命健康與生活質量都造成極大的危害。
很多人從幼兒園到大學的每個學期都有體育課,也有參與各類課外體育活動的機會,卻依然與體育運動很疏遠,沒能養成積極運動與健康生活的習慣。相關研究顯示,導致這一現象出現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這些人在兒童青少年時代沒有養成的運動素養。因為沒有發展運動素養,很多兒童和青年就會逐漸退出身體活動和體育運動,並在餘暇時間裡轉向更加不活躍或不健康的選擇。
運動素養,是每個人都可以獲得的包容性概念。它是參與身體活動和運動競技的基礎,也是包括加拿大運動員長期發展(LTAD)計劃在內,很多國家運動人才培養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人的全面發展與積極健康地生活很重要。具備良好的運動素養,保持終身參與體育活動的習慣,既可以使人終身享受健康,也可以促進一個人在工作和事業上的成功。
我們可以發現,受過系統訓練的人通常是這樣的:
1)能夠展示多種基本的人體動作、基本動作技能和基本運動技能;
2)能夠在不同的環境中(地面、室內或室外,在空中,在水中或水上,在冰和雪上)保持平衡、自信、活動能力和創造力;
3)具備積極性、能力和知識去理解、交流、應用或分析不同形式的運動,也能夠主動選擇參與體力活動、娛樂或體育運動,增進身體和心理健康,甚至,在某些運動項目上去追求卓越的體驗。
三、運動素養與動作技能
運動素養,其實就是對於基本動作技能(Fundamental Movement Skills)和基本運動技能(Fundamental Sport Skills)的掌握。而敏捷性(Agility)、平衡性(Balance)、協調性(Coordination)和速度(Speed)——簡稱ABCs, 則是運動素養的四種核心素質。具備和發展這些基本技能之後,孩子們就能夠閱讀所處環境並做出適當的決定,從而能自信地的活動並進行自我控制。
LTAD建議,在孩子的青春期迎來身體快速發育之前,要幫助他們發展運動素養、打好運動的基礎。特別是,讓孩子在以下四類環境中學習、掌握基本動作技能和基本運動技能:
1)在地面上——作為大多數遊戲、運動、舞蹈和各類競賽的基礎。
2)在水中——作為所有水中(上)活動的基礎。
3)在雪和冰上——作為所有冬季運動滑行活動的基礎。
4)在空中——進行體操、跳水、跳高等其他空中活動的基礎。
家長、父母、幼兒園或學校的老師、體育老師、俱樂部的教練們,都將在孩子的運動素養發展過程中發揮作用。如果這些人沒有履行職責,孩子的運動素養將很難發展,一個國家和地區的體育運動水平也不會取得進步。
動作技能(MovementMotor Skills)就是大腦支配下的神級肌肉活動。如果按照功能區分,它可簡單分為三類:
1)移動技能(locomotive skills),即身體或四肢在空間上的變化,如走、跑、躲閃、跳、單腿跳、滑步等;
2)穩定性技能(stability skills),涉及身體保持平衡的能力。無論是在同一地點(靜態)的直立平衡、倒立平衡,還是運動過程中(動態)的落地、旋轉等。
3)操控性技能(manipulative skills),使用手、腳和器械(球拍、球桿)操作和控制物體的能力,包括扔、拋、接、抓、踢、踹、頂,用四肢或器械擊球或運球等。
如果按照肌肉所在身體部分的區分,動作技能可以簡單分為兩類:
1)粗大動作技能(Gross Motor Skills),就是身體主軀幹肢體的大動作,例如轉身、爬、坐、跑、跳等;
2)精細化動作技能 (Fine Motor Skills),也就是身體手腳的各類小動作,例如踢足球、投籃球的各種精細化動作技能。
這兩種類型的動作技能通常是共同發展的。我們身體的很多活動都依賴於粗大動作技能和精細化動作技能。
從嬰幼兒期到成人期,人類終其一生的動作技能發展,可以簡單描述如下圖的金字塔。
胎嬰期(出生前5-12月)屬反射行為期(reflexive behavior)。
0-2歲,重點是初步動作技能(rudimentary movement skills)。身體的轉、彎、滾、爬、走、跑等基本身體動作,以及平衡,協調,敏捷與速度的素質;
3-12歲,重點是基本動作技能(FMS:fundamental movement skills)。通過多種環境(陸上、空中、水中、冰雪上)有趣的、多樣化的運動(例如體操,田徑,游泳,球類,冰雪等)去重點發展基本動作技能;
9-14歲,在繼續發展基本動作技能FMS的基礎上,重點發展基本運動技能(FSS:fundamental sport skills);
14歲以上,是在身體綜合運動能力基礎上,發展各個專項的複雜技能(specialized sport skills),開始正式競技比賽.......
值得注意的是,包括部分體育老師和教練在內的很多人,都想當然地以為:兒童的動作技能發展會隨著孩子成長與發育的過程、自然而然地發展完成。事實上,卻不盡然。
基本動作技能看似簡單,卻不會隨著兒童年齡增長和身體發育而自動地提高。特別是現在,隨著人類進入電子化生活時代,我們已經不像上個世紀及之前那樣,孩子們可以在更大的空間自由玩耍並獲得很高的身體活動量。當下,我們更需要有意識地去引導、適時地幫助兒童發展基本動作技能,創造條件去幫助他們鍛鍊與強化,使他們具備熟練的經驗,孩子們才可以更好地掌握基本運動技能。
基本動作技能,理應在兒童時期就發展完成。但由於諸多複雜因素,造成我國兒童的基本動作技能發展普遍落後。有調查研究發現,某些小學裡、能夠較好掌握基本運動技能的兒童不超過40%。這種不足,導致孩子到了10歲之後的動作能力比較差,難以支撐他們在中學乃至大學階段去發展複雜運動技能。比如,很多大學生不會熟練地做足球與籃球的行進間運球,立定跳遠動作不標準,羽毛球網球發球擊不到球.......基本動作技能差,運動素養就會差!青少年和青年也就很難有足夠的身體能力、信心、熱情、毅力去參與各種體育運動!
基本動作技能,常常是我們最大的弱點,它卻是整個人體運動力學鏈條上力量、平衡、協調與穩定的獨特關係,是體育專項化技能、力量、速度和耐力發揮作用的功能基礎
四、小結
本節首先討論了運動素養的概念。作為人,為了活的更好(生命與生活的質量),就要在參與各類身體活動方面負起責任,提高參與各類身體活動的動機、信心、運動能力,掌握各類身體活動(特別是運動)的知識理論並增進理解,重視參與。這個概念,與我們常說的運動習慣、身體素質、鍛鍊活動、體育運動等既有區別、又有聯繫。
運動素養,主要包括基本動作技能FMS 與基本運動技能FSS,重點是ABCs。它可以在任何年齡段去進行發展。但是,如果在少兒時期沒有發展起來運動素養,那麼會極大地影響每個人在中學階段(乃至往後餘生)參與運動的能力、信心、熱情與習慣的建立。基本動作技能與基本運動技能,是基礎,是每個人保持積極健康生活的基礎,更是成為運動達人的基礎!
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基礎不牢、地動山搖。現在的情況是,「孩子還沒學會爬,大人就期待他去跑」,這種急功近利的心態、依然普遍存在。
少兒時期運動參與的重點,並不是專項運動技能,更不是去為了贏取喝彩與名聲,而是幫助他們 提高運動素養。家長與老師們要創造條件,讓他們參與各種各樣的、富有樂趣的活動、遊戲與體育運動(環境:陸、空、水、冰雪; 類別:自由玩耍、遊戲、田徑、體操、游泳、各種球類等),去發展基本動作技能與基本運動技能,特別是ABCs,讓孩子們的各種運動技能與身體的各部分、都得到均衡的、綜合的發展,為高質量的人生打好基礎。
玩玩足球蠻好,但不要過度;還應該參與其他多種類型的運動遊戲,讓孩子得到均衡、綜合的發展
特別要指出的是:孩子在幼兒時期,應主要參與非結構化的自由玩耍與遊戲,加上部分成人主導的體育活動。對孩子發展而言,更重要的是:在安全環境下、豐富多彩的、充滿趣味的運動遊戲與玩耍。這就是本文開頭部分所說的擔憂,千萬別讓某一種體育運動比如足球,去主導了小孩的體育活動,乃至成為唯一的運動項目。
我們倡導幼兒參與多樣化的運動和遊戲,倡議相關部門、機構編制和發布適合幼兒參與的各類體操遊戲、走跑跳投的田徑遊戲、水中嬉戲、以及冰上與雪上的活動。
對家長、教練、老師及政府部門官員者來說,孩子們能夠積極參與運動、獲得快樂體驗、身心得到發展,這些是最重要的。要杜絕少兒體育活動中的成績至上,保護孩子對運動的熱愛!
我們知道,官方推廣的運動,就容易產生比較與排名。以足球而言——哪些娃娃踢得好?家長間的比較、體育教師間的比較、班級之間的比較、學校之間的比較、教育官員彰顯政績的渴望.......而後,就會有大量幼兒足球的展示、表演、評比、遊戲比賽,產生成績排名與頒獎,以及各類媒體宣傳報道,作為標識政績與教學成就的方式。
與此同時,幼兒身體活動的時間,很多會被足球所占用,而參與其他種類遊戲與運動的時間就會變少。就可能會出現:幼兒階段的過度訓練、淘汰性選拔、因過勞而造成的運動損傷乃至心理倦怠......的確,政府發展娃娃足球的文件有很多值得提倡的先進理念,但在實踐上,真的容易走偏。
玩玩幼兒籃球也不錯。幼兒要均衡發展, 廣泛參與多種類趣味運動、發展運動素養是關鍵(本視頻來自抖音)
足球只是一個案例,其他運動項目,比如近幾年火熱的冰雪項目,同樣需要警惕這種冒進。
記住,無論什麼運動從娃娃抓起,都是強調運動素養的從小培養。人的發展,要在適當的階段,以合適的方式、做正確的事情.......
(本文為「冰球家」原創及編譯。歡迎轉發傳閱,請勿用於商業用途。未經允許,嚴禁以任何方式轉載)
預告:
本系列下一節將闡釋基本動作技能與運動技能,以及如何在LTAD的框架下去幫助少年兒童發展運動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