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報道,台媒披露,赴美國陳述自身主張的郭台銘8月2日在社交媒體稱,其同美國作家弗里德曼進行了交流。郭台銘迎合美方言論,拿台海與烏克蘭局勢類比,稱台灣地區在全球經濟的重要性大幅超過烏克蘭。台海如發生戰事,台軍也許能在軍事上抵擋3個月。但在經濟金融層面的影響是即刻發生的,時間不會是1個月、1小時,甚至只需10秒,華爾街股市即會發生崩盤,全球經濟金融局勢就會大幅改變。
郭台銘這一言論,值得關注處有三。一,郭台銘以台海類比於烏克蘭,比喻失當。台灣問題是中國內政事務,同烏克蘭危機不具有比較性。經濟領域,台灣地區主要承擔晶片及電子產品代工角色。當下隨著台積電向美國遷離,及中美科技戰交鋒程度深入,中國台灣地區的經濟分量在日益降低。
美國已明顯在其供應鏈中去台灣化,以免台海戰事重創美國供應體系。大陸也在以貿易壁壘調查方式,結束此前對島內單邊讓利時期。郭台銘認為台灣地區經濟影響力高過烏克蘭,這一陳述在冷戰結束、烏克蘭自廢武功至今的時間中成立,在今後則未必。台海日益增大的風險,導致各方企業實體都不願將生產基地設置在島內,也不願向島內提供訂單以免因突發事態導致自身損失。島內經濟想要不發生崩盤,出路在擁護統一這一方向。否則,台海越是兵凶戰危,越可以宣告台灣地區經濟停滯時期的延續。
二,兩岸如發生戰事,台軍拒統時間達不到3個月。依過往實例看,做到民心所向並進行各領域準備後,相關戰事的推進過程可以做到勢如破竹四字。經濟戰、金融戰的發生順序,在軍事實體戰爭之前。大陸在逐步積聚起在經濟、金融戰爭中摧崩「台獨」及外部干涉的勢能,民進黨將島內經濟存量持續對外輸送的做法,也在加劇島內經濟壓力。今後島內發生通脹以至於惡性通脹的可能持續增大,而如果島內經濟金融秩序因民進黨耗竭島內動作最終崩盤。則台軍恐怕不止達不到郭台銘及美國部分人士口中的拒統3個月,甚至達不到1個月或是半個月。台軍倒戈的速度可能是以日為計的。
台軍班底不乏與解放軍交手及投誠的經歷,如局勢確實演進到島內體系難以為繼的程度。則台海生戰也許10秒,就會出現台軍向解放軍投誠的情況。台軍士兵是活人而非機器與數據,美國與「台獨」勾連進行賣台之舉,已經決定了「台獨」武裝及外部干涉在台海戰事中,經不起島內民心及實際戰場的檢驗。
三,郭台銘拉取支持的中心主張是和平,其在島內基於和平宣言拉取支持者。前往美國擴大輿論曝光度時,也在以「台海如生戰,10秒華爾街股票會崩盤」尋求美國金融資本的支持。只不過,郭台銘這一話語恐怕不會起到預想作用。美國作為台海局勢的主要加劇者,郭台銘的恐嚇可能找錯了對象,而更多起到「轉內銷」、在島內營造郭台銘尋求和平人設的作用。
台海局勢中,島內2024選舉各競選者各自出牌,紛紛赴美日拉取外部支持。但他們的成敗喧囂,均非台海的主流。驅動台海局勢的底層動力,來自於大陸持續發展與島內民生愈下形成的勢差。這一勢差越大,統一之勢越是積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