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需求十年增長數十萬倍,機構湧入智能算力萬億基建賽道|聚焦2024WAIC

2024-07-04     華夏時報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胡金華 上海攝影報道

為期三天以「以共商促共享 以善治促善智」為主題的2024世界人工智慧大會於7月3日正式在上海拉開帷幕,超過500家展商、近1500項最前沿的AI技術亮相,這無疑為全球獻上一場人工智慧「盛宴」,從新技術到新場景,從投資接洽到產業融合,今年的WAIC可謂精彩紛呈、亮點頻出。

值得關注的是,在AI浪潮的背後,其作為基礎設施的算力體系也在本屆大會上進入業界的視野,尤其是大模型和生成式AI技術的飛速發展,推動了智能化需求的全面爆發。從生產端到消費端,整個產業鏈的上中下游,對AI算力的需求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旺盛態勢。

7月3日,由大會參展商天罡智算主辦的首屆「人工智慧與智算髮展論壇」上,天罡智算正式向外推出全新算力模式產交易平台,並宣布全力出擊智能算力市場。此外,天罡智算還聯合全球領先的市場調研諮詢機構弗若斯特沙利文共同發布了《2024中國智能算力市場白皮書》,這也是沙利文首次涉足算力行業發布中國智算市場的白皮書。

「為應對人工智慧飛速發展的趨勢,國家層面已經提出適度超前建設數字基礎設施,加快形成全國一體化的算力體系。據不完全統計,全球AI計算市場正經歷著爆炸性的增長,預計到2026年將達到346億美元,較2022年的195億美元實現顯著擴張,而生成式人工智慧市場規模預計為109.9億美元,較2022年的8.2億美元翻了13倍。2023年中國智能算力市場規模已達到5097億元,預計2024年將增長至8690億元,2025年更將突破萬億大關。企創集團擁有全球卓越的數據挖掘和機器學習算法科研團隊,天罡智算交易平台是企創集團旗下的專業AI智能算力交易平台,致力於把握數字經濟發展的趨勢和規律,推動我國數字經濟健康發展。」天罡智算創始人楊旭穎接受《華夏時報》記者專訪時表示。

算力需求成倍增長

算力是推動AI發展的最重要的底層要素。「做個不恰當的比喻,就好比是電力,電是自然界存在的物質,但是如果沒有把電轉化為電力並進而輸出,那麼全球人類就沒有辦法造出各種各樣以電發明的各種物質形態;同樣的道理,算力首先是以算為技術,我們可以理解為各種各樣的數字,如何把算數轉化為算力,同時進一步推動人工智慧的發展,就變得尤為重要。」天罡智算聯合創始人、前阿里巴巴集團技術高管郝景順向記者解釋。

那麼,市場對於算力的需求又有多大?業內人士也在上述論壇上給出了答案。

「人工智慧研究經歷了邏輯推理為主、聚焦決策、認知能力的第一階段,以機率統計的建模、學習和計算為主,聚焦感知、認知、決策的第二階段,目前正處於聚焦深入挖掘學習能力、聚焦大模型的第三階段。後續發展方向必然是聚焦於執行與社會協作環節的AI賦能各行各業的產業化大時代。至於未來,AI會不會產生情感,目前仍不得而知。」上海人工智慧產業研究院院長、長三角專精特新產業基地理事長朱兆穎在受訪時分析。

朱兆穎進一步指出,人工智慧核心三要素是數據、算力、算法,自2012年—2023年的11年間,算力需求翻了數十萬倍,人類正在邁向萬物感知、萬物互聯、萬物智能的「算力時代」。

「從產業經濟發展上看,應該重點建設『一中心四平台』達到賦能產業集群的目標。所謂一中心是加快人工智慧計算中心基礎建設;四平台則包括建設公共算力服務平台,建設應用創新孵化平台,建設產業聚合發展平台,建設科研創新和人才培養平台。目前有包括深圳、武漢、成都、西安等20多個重要城市已經公開宣布建設人工智慧計算中心。」朱兆穎透露。

據了解,圍繞智能算力的供給,傳統的雲計算和邊緣計算模式之外,AI專用智算中心、高性能計算(HPC)服務,以及AI即服務(AIaaS)等創新模式紛紛湧現。與此同時,人工智慧產業在智能算力方面也面臨著市場供需不匹配、算力資源分布不均、算力資源未充分利用、算力成本高昂等現實挑戰。

「人工智慧在全球範圍內迅速崛起,算力對於加速行業大模型落地,賦能千行百業智能升級有基礎性作用,成為影響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要素。天罡智算構建全球GPU算力交易平台,為企業和團隊提供高性能的人工智慧算力採買服務,做到即聯、即取、即用。賦能人工智慧產業,成立天罡聯盟生態圈,針對不同應用場景、業務流,形成行業生態大模型。構建行業專屬解決方案,為用戶帶來穩定便捷的智算、專業優質的服務、客戶至上的體驗。」楊旭穎稱。

在具體技術架構方面,郝景順告訴《華夏時報》記者,天罡智算採用分布式架構聚合納管多種類型的算力資源,實現了異構算力的整合與調度優化,同時支持資源的快速擴充、調配,能夠滿足不同用戶、不同應用場景的多樣計算需求。在模型訓練場景方面,天罡智算利用高效的GPU伺服器,實現模型的規模化訓練,提供包括GPU雲伺服器、公網IP、並行文件存儲、鏡像倉庫等產品和服務,用戶可以提交訓練任務進行計算,並根據需要對訓練參數進行調整與優化。

市場前景廣闊

作為全球知名的諮詢機構,弗若斯特沙利文也在2024世界人工智慧大會期間發布了《2024中國智能算力市場白皮書》。這份首次針對中國智算市場的白皮書,以2023年為基準年,回顧了2019年以來的歷史數據,並對未來至2028年的市場趨勢進行了深入預測。

「我們的白皮書通過豐富的案例研究和實證研究,深入探討了智能算力在各行業中的應用場景和潛在價值。例如,在金融領域,智能算力技術可通過對海量數據的分析和挖掘,為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提供精準的風險評估和預測;在醫療領域,智能算力技術可協助醫生更準確地診斷疾病、制定治療方案;在教育領域,智能算力技術可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推薦和輔導服務。」對此,沙利文大中華區主管合伙人兼總裁王晨暉告訴《華夏時報》記者。

王晨暉表示,智能算力市場越來越重要,當前智能算力主要依賴於GPU、TPU等專用硬體加速器,它們在處理並行計算任務方面表現出色。此外,雲計算平台提供的彈性算力服務,使得企業能夠根據需求快速擴展或縮減資源,有效降低成本。同時,隨著5G等通信技術的發展,邊緣計算的興起也為智能算力的分布式部署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對於中國算力市場的發展現狀,朱兆穎認為,近年來全球科技競爭愈發激烈,國際市場在硬體和生態系統方面保持著領先地位,而中國則在數據和應用場景方面展現出一定優勢。然而,面對不斷變化的科技格局,加強中外合作、提升自主可控能力顯得尤為關鍵。當前,中國企業需要充分認識到算力對於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性。算力不僅是技術發展的基石,更是推動各行各業數字化轉型的核心驅動力。實體經濟需通過與數字經濟、算力技術、國家政策形成產業鏈閉環,從而推動整體行業進步。

對於智算如何賦能人工智慧企業的實踐與落地,7月4日,犀雲科技創始合伙人兼執行總裁倪檬受訪時稱,犀雲科技作為全球第一家主營IoT私有雲公司,具備一鍵式私有化部署能力,公司團隊共有3000多項增值服務案例,支撐AIoT全場景、全品類服務。AI賦能下的物聯網技術,促使傳統製造工廠生態系統逐步演變為高度智能化、自動化的智能工廠生態系統。在這個全新的時代,AIoT將成為引領變革的重要力量,開創一個充滿無限可能的智能未來。

「生物醫藥與人工智慧作為近幾年來炙手可熱的行業,AI在生物醫藥領域發揮著廣泛應用,尤其基因編程和藥物研發領域,不僅能夠提高生物醫藥的研發效率,更助力提高生物醫藥的安全性。希望人工智慧能夠和生物醫藥更完美地結合,推動生物醫藥的快速發展。」中科院上海生化細胞所博士後、吉濤健康創始人劉天津認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0a75cc7a6dd03b986e2432604dc9e4a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