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輿情事件應站在國家角度,以國家為重,防止積累民怨留隱患

2023-07-19     泥腿看客

原標題:處理輿情事件應站在國家角度,以國家為重,防止積累民怨留隱患

看到「牽手門」事件的處理結果來了,老H被雙開,小D被解聘。網友似乎對這些處理結果並不滿足。

為什麼呢?

網民關注「牽手門」事件,主要有幾個吸眼球的關鍵詞,「官員」「央企」「偷情」「曬富」等。特別是網友認為小D作為一個剛畢業的學生,就在網上曬「鴿子蛋」戒指,一晚5000元的酒店等等讓人感覺不可能的事。估計小D家裡有錢,或者賺了大錢?

即使被雙開、解僱了,網友依然追問:「牽手門」事件不涉及「權色交易」,老H很乾凈?估計後續問題是紀檢的事。但在當前這種形勢下,「曬富」必然引起不滿,要知道如今貧富差距大,當然民眾對富有者有好奇心理。

還有「北極鲶魚」事件,也是炫富而引起的,最讓網友不滿的是,身為官員的後代,竟然罵國人是「ZN豬」,這是網友盯住不放的主要原因。很多網友追問了3個月,終於有迴音了。我看大致意思就是,時間很久,調查時間很長。

剛才列舉的只是熱點輿情事件中一部分,因為這是引起網友熱評的事件。而且兩起事件都集中在前官員與現官員身上,而兩起熱點處置還有一個共同點,回應都很及時,但後續結果,「牽手門」要比「北極鲶魚」事件處理的快。不過「牽手門」事件依然被網友盯住不放,因為網友還有疑問。但結果卻已經出來了,「沒有查到其他問題」,看來只有「偷情」,並沒有其他經濟問題,網友信嗎?一個管國家資源的央企,一個剛畢業的女生,的確讓人聯想很多。

現在出現輿情事件後,特別是涉及體制內,有些人處理輿情的觀念還停留在以前,以為回應了,處理了,就完事了。如果這樣處理輿情,不僅處理不好,還容易引起後續反彈。

其實在輿情處理上,前段時間成都某央企的「加班事件」處理得非常好。首先回應要調查,隨後調查結果出來,結論是謠言。此事迅速出現反轉。

如果輿情事件涉及官員,當然有一個處理過程,就如「北極鲶魚」事件出現後,只是回應調查,而調查結果卻遲遲出不來。網友在網絡查到鲶魚的祖父在職期間擔任法人,而且盯著此事不放。即使調查過程很長,但以「調查時間長」並不是有結論的回應,只是一種方法。

當今是網絡信息社會,任何人都很透明,想遮掩根本不可能。出現熱點輿情不可怕,怕就怕捂著、掖著、蓋著,把小事發酵成大事。

從實際看,畢竟這麼大的國家,這麼多體制內單位,不可能一點問題不出。但如果出現輿情事件後,首先要快速調查,快速定性,快速回應,而且處理結果也要抓住網民關注點。雖然有些調查有秘密性質,但總要有個結果。

有人認為,體制內出現輿情熱點後,就會把矛頭指向體制內所有人員。我曾說這只是「米中的沙子」,是極少數的。之所以被人泛指,主要我們現在處於網絡信息社會,爆出的輿論事件很突然,引起了圍觀。

我們體制內絕大多數人都是兢兢業業,為國奉獻,為民服務的。只是極少數人出現污點,但不能抹黑整個群體,也不代表整個隊伍,個別人只是渣子。任何群體內都不可能純正如一,總會有出現個別人。

但體制內輿情事件爆出後,有關部門並沒有看到問題的嚴重性,總是抱著息事寧人的態度處理,很容易造成發酵,事件越鬧越大。

特別是我們舉的兩個例子,「炫富」是一個關注點。如果鲶魚不是宮三代,她辱罵國人,而且已經RUN出去了,頂多就是被網友一頓痛罵是暴發戶的後代。但鲶魚卻把爺爺的過往炫了出來,網友就來圍觀了,而且產生了共同的疑問:一個體制內的官員哪來這麼多錢?

這種疑問很正常,體制內人不可能有這麼多錢,而且還是10多年以前退休的。所以網友慢慢給挖出來很多信息,導致輿論事件越來越熱,最後有關部門回應調查。

雖然熱點有所消退,但網絡是有記憶的,很多網民還盯住不放,也有一些來路不明的,繼續炒作。不排除被敵對勢力盯上,不斷帶節奏,把民眾的不滿給引帶出來。

有關部門在輿情處理上不得當,就會引起民怨。雖然網絡上被網友熱議,看不到民怨,但現實中也成為百姓茶餘飯後的話題。民怨看不到,但能覺察到,有些人看到輿情事件後,心裡記住了,產生的不滿及氣憤也不會體現在網上,導致積累。

民怨積累是相關單位處理不及時、回應不得當而導致的。民怨積累多了,就容易在某一個條件下引爆,對我們國家不利。

國家是全國人民的國家,不能只站在本單位、個人利益處理輿情事件。就如前文所說,出現輿情不可怕,可怕的是回應處理的方式有問題,容易造成民怨,導致民怨積累 。

隨著網絡信息社會發展,特別是人工智慧的發展,輿情事件還會不斷發生,所以出現輿情事件後,要有一個站位問題 ,首先要站在國家角度的處理輿情事件,如果還拿以前老思維處理,即使輿情事件處理完了,也會造成了民怨積聚。

每個體制單位都是國家「細胞」和「零部件」,不要認為息事寧人,就萬事大吉了。出了問題,要及時解決問題。如果一味地瞞、藏、遮等,根本過不去網民的眼睛。

輿情事件處理是否得當,關係黨和國家的形象,關係到民心。問題出現後,要看看民眾關注的是什麼,老百姓主要是恨鐵不成鋼,但都希望我們的國家好。有的單位看到輿情事件出現後,就慌了,然後手忙腳亂了。有的甚至想方設法如何糊弄,如何通融。那就沒有站到國家安全的高度,站在人民角度處理問題,當然輿情事件處理不好。

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0a736f2d43f3f2ba2d3a6bf716252da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