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豆瓣 @徐若風丨
作者公號:風影電影丨
感謝作者為豆瓣提供優質原創內容丨
說起中國顏色,大家第一時間聯想到的,可能就是不同色系的著裝。
如張愛玲在其書中所寫,《色,戒》里王佳芝的電藍水漬紋緞齊膝旗袍,《傾城之戀》里白流蘇的月白蟬翼紗旗袍,《金鎖記》里曹七巧的玫瑰紅綢夾袍。胭脂、月白、石青、松花黃……
不同的中國傳統色,都被獨特命名。
為什麼中國傳統色要如此命名?
從唐朝起,古人以「顏色」一詞作為自然界色彩的統稱,給色彩賦以自然萬物之名。
不同於西方三原色的分類法,中國分正五色「赤、黃、青、黑、白」,是古人肉眼所見的真實色彩:春青,夏赤,秋金,冬墨。
四季流轉,色彩也在千變萬化中得以起承轉合。
近期上線的紀錄片《了不起的中國顏色》,以中國傳統色為切入點,展示屬於顏色的世界觀。
了不起的中國顏色
導演: 賈寅超
編劇: 戴修揚
主演: 曾黎 / 張藝凡 / 宣璐 / 蔣夢婕 / 張儷
首播: 2023-11-08(中國大陸)
集數: 5
單集片長: 20分鐘
從色彩出發,能夠溯源到中國人獨特的情感表達,以及那份歷經千年的東方審美。
通過藝人推介、演繹與採訪人介紹的方式,紀錄片給大家科普出顏色的文化故事。
每種傳統色都蘊含了歷史文化的內涵,背後則是中國古人觀察和記錄世界的方式。
胭脂,作為中國古代女子常用的口脂,其深紅的色調鮮艷動人,又帶有沉穩、高貴的氣質。
它不僅符合中國傳統的審美觀念,也代表古代女子的妝容和愛情。
《了不起的中國顏色》通過上官婉兒的職場故事,倒是給出了另一種對於它的闡釋:絕境反擊。
因違忤旨意,上官婉兒被傷了面容。
她用胭脂在額間繪出美麗小巧的圖案來掩飾傷痕,這種妝容被稱為「花鈿妝」,引發了一股時尚風潮。
在她手中,胭脂既是紅妝,也可以是宣言,能將困境轉化為際遇。
她以此向武則天訴說自己的境遇,從而獲得為自己辯護、重新上位的機會。
月白是淡雅之色,其定名自然與月亮有關。
古時,月亮被視為神秘、高潔的神靈,月白色則是月光所呈現的顏色,白中泛藍,有著清雅的品性。
紀錄片則以白居易的愛情故事破題,給出了一段關於遺憾的月白色闡釋。
白居易11歲那年,與一個比他小4歲的鄰家女子相識,她名叫湘靈,兩人從此成了青梅竹馬的玩伴。
8年後,兩人情竇初開,便結為初戀。
白居易的《鄰女》《寄湘靈》《寒閨夜》《長相思》,追敘的便是她。
而月白色,即是兩人相戀的印證之一。
但由於門第的差距、前程的不確定性,白居易的母親斷了兩人間的關係。
他們的婚姻以無望告終,湘靈此後也並未結婚。
明代《天工開物》曾有記載,月白「靛水微染,用莧藍煎水,半生半熟染」。
微染所得,即是較淺的藍色。
各類衣物、瓷器亦常用月白色,給人恬靜淡然的感受。
但在實用之餘,月白色更能代表月亮,寄託人們情感間的相思。
石青色深邃,它似黑非黑、似青非青,一個「石」字便是這種顏色的具象表現。
其與文人的情懷緊密相連,在古人的五行學說中,青色對應的不僅是東方,更是生命和文脈的象徵。
在中國畫中,青綠山水也是典型代表,這種畫法使用礦物質的石青、石綠上色,使山石顯得厚重蒼翠,層層巒峰波瀾壯闊、色澤強烈。
紀錄片找到了極為契合的視角,來闡釋石青的家國涵義。
現存於故宮博物院的巨作《千里江山圖》,出自18歲的宮廷畫手王希孟之手。
有人說王希孟「來一趟人間,只為留下一幅千里江山」。
那一年他風華正盛,傾盡所能,只為畫出官家宋徽宗趙佶及自己心中對於江山的理解與想像。
用雋永的色彩,將心中的家國情懷揮灑。沉默的青綠色中,刻著中華民族的深沉與激昂。
松花黃源自古代染色工藝中的植物染色技術,由松花粉和黃檗樹皮煮成染料,取自自然、清新脫俗。
植物染色利用天然植物作為染料,通過不同的工藝處理,將材料染成各種顏色。
紀錄片中也為觀眾重點科普了「三礬九染」這一技術——墨色繪畢,用顏料渲染後再染,直至所繪物象色調飽滿。
顏色經多層罩染後,會使色層增厚,為使後染顏色不影響已有顏色,古代畫家以明礬、膠水等調製防染層罩,干後繼續染色。
多次疊染、防染的技法,稱為「三礬九染」。
通過這種染色術,不僅能獲得一種自然、清新的顏色,還能將材料染成各種不同的紋理和圖案。
通過大量的歷史文物、圖片和文獻資料,《了不起的中國顏色》展示出中國傳統色的豐富多元與美學價值,也揭示了色彩的歷史文化淵源。
同時這部紀錄片以現代手段,將傳統色與現代設計相結合,展現其在當代的應用價值。
此外,它也以戲劇化處理和獨特巧妙的視角,令我們感受到:
色彩背後,也可以蘊含情感的力量。
看似不經意的「偶然色調」,實則經過了無數次的研磨、篩選、調配。
而也正是這些色彩,拼湊出了一段段恢宏而又絢爛的歷史。
在時間長河中,留下獨有的印記。
10萬人評出8.9分,全網第一奇片,至今難以超越
豆瓣9.2,這麼敢說的節目,還是第一次見
156條人命隕落的悲慘真相,終於拍出來了
好片等你一起「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