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失去河北省會的城市——保定
1968年的一個大雪紛飛的寒冬的早晨,一支由25輛小車組成的車隊從保定市區悄悄開出,一路往南而去。深冬的冀中大地,在白雪中更家顯得蒼茫。這支由吉普車和轎車組成的車隊,做的都是省里的幹部,分別來自HEBEI 省領導以及一些省直單位。他們個個嚴肅而緊張。車隊出市的時候,大家不約而同地回望保定這座動盪的古城——幾天之後,這裡將不再是河北省的省會。
沉默,只是吶喊的前奏
保定,宋元時期與北京相伴而生,「保定」之名,即「保衛大都,安定天下」。正是因為政治地位的特殊性與重要性,才能保證保定城的不斷發展以及人口的不斷聚集。保定成為保證京師安全的腹地。
即便建國後至1968年省會南遷之間,在華北平原,北京—保定—天津仍是最重要的黃金三角區,平衡著京津冀的三角關係,直至保定失去省會後,這一平衡關係被打破。蜷縮在京津石三座城市中間的古城保定,是開發程度不高經濟發展緩慢的,這與保定自古以「首都南大門」和「京畿重地」著稱的身份地位自然極不相稱。
然而歷史的車輪急速向前,保定這座歷史上就註定是黃金要塞的土地又有了復甦的希望。中央宣布成立河北雄安新區這一重大決策,雄安新區是經濟新區,三縣行政區劃仍屬保定,歷史文化底蘊仍附屬於保定,人文血脈關係不會與保定分割,其建設目的是拉動保定及周邊、河北、華北乃至中國的經濟增長。
雄安新區可期,保定的未來可期!
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雄安新區將與保定主城區合併為新的保定市,屆時,保定市也將至少被提升為副省級城市,與省會同等待遇,也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提高保定的政治地位,穩定京畿,才能重建北京—保定—天津的黃金三角區,才能重現古城保定昔日的輝煌,才能實現千年大計的宏偉目標!借著舉全國之力建設雄安新區的東風,雄安新區可期,保定的未來可期!
歷史終究沒有忘掉保定,當然我們也會記得在野三坡的世外桃源追尋酈道元的蹤跡,在白洋淀的荷化深處感受小兵張嘎的英雄氣魄。記得在一頓驢肉火燒的早茶過後到大慈閣感受千年古寺的神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