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加兩國戰機挑釁,遭到解放軍強勢反擊

2022-06-10   祖國網

原標題:澳加兩國戰機挑釁,遭到解放軍強勢反擊

我國科技事業發生歷史性重大變化

近日, 加拿大、澳大利亞派出偵察機,跑中國領空 「抵近偵察」,被反覆警告卻不返航。中國空軍按國際慣例 強勢下逐客令 對其查證、攔截。加、澳卻 惡意炒作解放軍軍機 「干擾」一事 , 中共中央宣傳部 6月 6日舉行「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介紹「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建設科技強國」有關情況。會上透露 , 十年來,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全國科技界和廣大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國科技事業發生歷史性、整體性、格局性重大變化,成功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走出一條從人才強、科技強,到產業強、經濟強、國家強的發展道路。

澳大利亞炒作中國軍機「干擾」澳軍機

6月5日上午,澳大利亞國防部發布了一則聲明稱,5月26日,一架澳大利亞空軍的P-8A反潛巡邏機在南海飛行時,遭到一架中國空軍的殲16戰鬥機攔截。澳方聲稱,攔截對飛機及機組人員造成威脅,澳政府已向中方「表達擔憂」。

按照澳方的說法:中國空軍派出了1架殲-16型戰鬥機,飛到了澳軍這架P-8A的側翼並「發射了信號彈」;隨後又加速衝到了P-8A的前方,並在非常近的距離上釋放了一些「帶有小鋁塊的箔條」,一些鋁金屬碎屑被吸入了P-8A的發動機。澳大利亞國防部抱怨稱,中國空軍的行動非常「不專業」,可能會對澳大利亞空軍的海上巡邏機飛行安全造成比較大的威脅。

澳大利亞的這番說辭完全站不住腳。中國對南海的島礁及周邊海域擁有無可辯駁的主權,澳大利亞根本就不是南海周邊國家,不僅距離甚遠,中間還隔著印尼和馬來西亞這兩個國家,而澳大利亞卻「不遠千里」派自己的飛機來南海執行任務,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國際主義精神」?顯然就是為了挑戰中國在該地區的主權利益,明明是自己的飛機上門挑釁在先,澳大利亞卻惡人先告狀地把責任都推到中國空軍戰機的頭上,這種無恥的行為簡直令人啼笑皆非。

對此,中國國防部針對澳大利亞炒作中國軍機「干擾」澳軍機事件,也做出了正面回應。譚克非大校表示:5月26日,澳大利亞1架 P-8A 反潛巡邏機進入中國西沙附近空域抵近偵察,不顧中方反覆警告,連續逼近中國西沙領空。中國人民解放軍南部戰區組織海空兵力對澳軍機進行識別查證,並予以警告驅離。澳軍機嚴重威脅中方主權安全,中國軍隊採取的應對措施專業安全、合理合法。澳方顛倒黑白,一再散播虛假信息,鼓吹製造對立對抗,中方對此表示堅決反對。我們正告澳方,立即停止類似危險挑釁行徑,嚴格約束海空兵力行動,否則將承擔由此引發的一切嚴重後果。

6月7日,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表示,5月26日,澳大利亞一架P8A反潛巡邏機進入中國西沙附近空域抵近偵察,澳方的軍機不顧中方反覆警告,連續逼近中國西沙領空。中國人民解放軍南部戰區組織海空兵力對澳軍機進行識別查證,並予以警告驅離。澳軍機嚴重威脅中方主權安全,中國軍隊採取的應對措施專業安全、合理合法。澳方顛倒黑白,一再散播虛假信息,鼓吹製造對立對抗,中方對此表示堅決反對。我們正告澳方立即停止類似危險挑釁行徑,嚴格約束海空兵力行動,否則將承擔由此引發的一切嚴重後果。

趙立堅強調,一個健康穩定的中澳關係,符合兩國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願望。中國對於發展中澳關係的立場是一貫的、明確的。澳方應該秉持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的原則處理兩國關係,推動中澳關係重回健康穩定的正確軌道。

加拿大方面違背事實惡意炒作解放軍軍機「干擾」

就在前兩天,加拿大也跳出來了。據《環球時報》報道,同樣是6月5日,加拿大國防部發布聲明,稱加拿大空軍的一架CP-140A型海上巡邏機,在中國東海執行「霓虹行動」時,遭到了中國空軍戰鬥機的攔截。並指責中國解放軍軍機「沒有遵守國際航空安全規範」。「霓虹行動」是指加拿大的軍艦和飛機在朝鮮附近地區實施巡邏,以監督聯合國制裁朝鮮決議執行情況。據稱,雙方的距離一度抵近到僅有6到30米,雙方能夠眼神交流,中國空軍飛行員還向加方飛行員「豎了中指」。還有消息說,中國空軍對加拿大空軍軍用飛機的攔截行動,從今年到現在多達60多次,其中20多次,中國空軍戰機都出現了「危險動作」。加拿大軍方稱,中國空軍的「不專業」行動,嚴重威脅加拿大飛行員的安全,儼然一副「受害者」的模樣。

加拿大空軍CP-140A

加拿大方面還好說,它說自己是來執行「霓虹行動」的。但所謂「霓虹行動」,就是美、加、日等國打著「聯合國安理會」的旗號(實際上根本沒有授權),在朝鮮周邊海域,監視所謂的「朝鮮逃避制裁」的情況。雖然說是「監視對朝制裁」,但是不知道怎麼回事,監視著就監視到了中國東海的防空識別區。事實上,加軍機是跑到中國東海有關空域對中方進行抵近偵察和挑釁的,中國軍機對此採取專業措施進行處置,完全合理合法、無可指摘。

對於加拿大方面違背事實惡意炒作解放軍軍機「干擾」一事,中國國防部6月6日也公開了具體細節。當天,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就相關問題答記者問時表示,近期,加拿大軍機以執行聯合國安理會決議為藉口,加大對中方抵近偵察並挑釁,危害中國國家安全,危及雙方一線人員安全,中方對此表示堅決反對。針對加方挑釁行為和不友好、不專業的操作,中國軍隊迅速採取了有理有力、安全專業的處置措施,並通過外交渠道向加方提出了嚴正交涉。

吳謙還強調,中方敦促加方正視事態的嚴重性,嚴格約束一線部隊,不得實施任何冒險挑釁行為,否則由此引發的一切嚴重後果由加方承擔。

中國空軍殲-16

6月6日,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主持例行記者會。有記者提問,6月1日,加拿大國防部發表聲明稱,中國軍機多次和執行聯合國對朝鮮制裁決議的加軍機相遇,但中方有關操作「不專業不安全」,加總理特魯多、外長喬利等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均表示,中方此舉動令人擔憂,將向中方提出此事,請問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趙立堅表示,近期加拿大軍機以執行聯合國安理會決議為藉口,加大對中方抵近偵察並挑釁,危害中國國家安全,危及雙方一線人員安全,中方對此堅決反對。針對加方挑釁行為和不友好不專業的操作,中國軍隊迅速採取了有理有力、安全專業的處置措施,並通過外交渠道向加方提出了嚴正交涉。中方敦促加方正視事態的嚴重性,不得實施任何冒險挑釁行為,否則由此引發的一切嚴重後果由加方承擔。

趙立堅指出,聯合國安理會決議從未授權任何國家以監控違反決議活動為由,在他國管轄海空域部署軍力,開展監視活動。對任何以執行決議為名,危害中國國家主權和安全的行為,中方都堅決反對。

趙立堅強調,一個健康穩定的中加關係符合雙方共同利益,也是兩國人民的共同期待。加方應尊重客觀事實,停止散布虛假信息,進一步認清形勢,採取穩健務實的對華政策,以實際行動推動中加關係恢復正常發展。

美韓發射8枚飛彈回應朝鮮,中國外交部回應

據中國新聞網消息稱,韓國聯合參謀本部(韓聯參)6月6日表示,韓美當天凌晨4時45分起陸續向東部海域發射共8枚地對地飛彈,以應對朝鮮前一天發射短程彈道飛彈。據悉,韓方和美方分別發射7枚、1枚飛彈。韓聯參表示,韓軍強烈譴責朝鮮頻繁發射彈道飛彈,並嚴正呼籲朝鮮立即停止加劇半島軍事緊張和安全威脅的行為。當地時間5日,韓國聯合參謀本部稱,朝鮮當天從平壤順安等多地向東部海域發射8枚短程彈道飛彈。韓國國家安保室長金聖翰在朝鮮射彈後隨即主持召開國家安全保障會議(NSC)常任委員會會議,強烈譴責朝鮮射彈升級半島緊張局勢。

6月6日,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主持例行記者會。有記者提問,6月5日,朝鮮向朝鮮半島東部海域方向發射了8枚短程彈道飛彈。對此,6日,韓美兩軍向朝鮮半島東部海域發射了8枚地對地飛彈。請問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趙立堅表示,中方的立場很清楚,維護朝鮮半島和平穩定,推動半島問題政治解決進程,符合各方的共同利益。在當前形勢下,我們希望有關各方保持冷靜克制,避免採取任何可能加劇緊張局勢的行動。

這十年我國科技投入成績單來了!這些領域讓人欣喜

6月5日,上午10時44分,搭載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四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陳冬、劉洋、蔡旭哲三名航天員順利進入太空,空間站建造階段首次載人飛行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航天員乘組將在軌工作生活6個月。此次升空的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身負重任,將承擔起建造中國空間站的使命,參與空間站從核心艙單艙組合體變身為三艙組合體的整個過程。從零起步到空間站即將建成,這一條路中國載人航天已經走了整整30年。

6月6日,在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科技部、中科院、工程院、中國科協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有關負責人,介紹了「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科技強國」有關情況。科技部部長王志剛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目標上,建設創新型國家和科技強國;在擺位上,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在戰略上,持續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路徑上,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我國科技事業的藍圖已經畫就,科技創新事業在不斷向前發展。

十年來,我國科技投入大幅提高,全社會研發經費從1.03萬億元增長到2.79萬億元,居世界第二位;研發強度從1.91%提高到2.44%,接近經合組織(OECD)國家的平均水平;基礎研究經費是十年前的3.4倍,達到歷史最高值。科技人才隊伍不斷壯大,2021年研發人員總量預計為562萬人年,是2012年的1.7倍,穩居世界第1位;每萬名就業人員中研發人員數量由2012年的42.6人年預計提高到75.3人年。科技產出量質齊升,2021年高被引論文數為42920篇,排名世界第2位,是2012年的5.4倍,占世界比重為24.8%,比2012年提升17.5個百分點;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從2012年的3.2件,提升至2021年的19.1件;PCT專利申請量從2012年1.9萬件增至2021年6.95萬件,連續三年位居世界首位;2021年技術合同成交額達到37294億元,是2012年的5.8倍,占GDP比重達到3.26%。在加強科學技術普及方面,公民具備科學素養的比例由2010年的3.27%提高到2020年的10.56%。

從「四個面向」,讀懂我國全方位支撐發展和保障安全的科技創新整體布局。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科學研究整體水平快速提升,取得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原創成果。化學、材料、物理、工程等學科整體水平明顯提升,在量子信息、幹細胞、腦科學等方向實現重大突破;首次觀測到三維量子霍爾效應,首次實現原子級石墨烯可控摺疊,研發出世界首款異構融合類腦計算晶片「天機芯」等;「嫦娥」奔月、「祝融」探火、「羲和」逐日,悟空、墨子、慧眼、碳衛星等科學實驗衛星成功發射。面向經濟主戰場,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動能。以關鍵核心技術突破推動產業向中高端攀升。高性能裝備、智能機器人、增材製造、雷射製造等技術突破有力推動製造業升級發展,新能源汽車、新型顯示產業規模居世界第一;以新興前沿技術應用培育新產業新業態,超級計算、大數據、區塊鏈、智能技術等加快應用,推動人工智慧、數字經濟蓬勃發展;以更高質量的科技供給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的消費需求,移動支付、遠程醫療、在線教育等新技術新模式深刻改變傳統生活方式。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為完成重大任務、實現重大目標提供系統的科技解決方案。支撐能源安全,深海油氣、頁岩氣等勘探技術、煤炭清潔高效利用、高溫氣冷堆技術不斷取得突破,國和一號實現壓水堆從二代到三代的跨越,清潔能源消費量占比由2012年的14.5%提高到2021年的25.5%;支撐糧食安全和鄉村振興,聚焦土地和種子加強研發攻關,創製一批水稻、小麥、玉米新品種,糧食單產由2012年的畝產357公斤提高到2021年的畝產387公斤;工程科技取得重要進展,在港珠澳大橋、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等重大工程提供了關鍵支撐。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為疾病防治、公共衛生提供科技保障。組織全國力量開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研攻關,聚焦臨床救治和藥物、疫苗研發、檢測技術和產品、病毒病原學和流行病學、動物模型構建5個方向開展攻關,打了一場成功的科技抗疫戰。加快藥物和醫療器械研發,通過實施新藥創製重大專項,我國獲批I類新藥從2012年之前的5個達到現在的75個,以正電子磁共振掃描系統(PET/MR)為代表的一批國產高端醫療器械投入使用。

我國近幾年科技和軍事方面取得的成就

科技方面的成就:中國天眼,世界最大的望遠鏡;北斗衛星,世界排名第二位;神舟飛船,載人航天;我國是世界第三個把飛行員送入太空的國家;長征系列火箭,發生成功率、有效載荷都是槓槓的!長征五號,大火箭,世界僅有中美俄能造;嫦娥工程,把飛船發射到月球;天舟貨運飛船,為太空站提供補給;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在太空進行試驗;兩彈一星,國之重器;神威太湖之光計算機,計算能力世界第一;天河二號計算機,曾經的第一,現在的第二;量子衛星墨子號,世界獨一無二;探索一號深海科考探測器船,探尋水下五千米的秘密;大型客機(C919),世界第三;雪龍號極地考察船,31次赴南極,踏遍世界五大洋;巨型戰略預警雷達,世界僅有中美俄三國可造,探測距離5000公里;鐵基超導,新一代常溫超導材料;八光子糾纏態,再次刷新了光子糾纏態製備的世界記錄等。

軍事方面的成就:遼寧航母,大國霸權;東風21D,專打航母的彈道飛彈;中華神盾,數量占世界第二;預警飛機,從進口到出口;四代重殲,世界第二個能造四代重型殲擊機的國家;大型運輸機,戰略運輸;自造航母,百年夢想終成真;歐洲野牛,落戶中國變中國野牛;雙體穿浪飛彈艇,世界上第一種雙體穿浪軍用船隻;萬噸大驅,世界只有2個國家能獨自建造萬噸神盾艦;戰略核潛艇,和平捍衛者;和平方舟,世界唯一的專用醫院艦;東風41,只有中國和俄羅斯才有的陸上機動式洲際飛彈;機動登陸平台艦,世界上只有美國和中國有的半潛式運輸艦;蛟龍600,世界最大的水陸兩用飛機;巨浪飛彈,世界上只有五個國家能水下發射戰略飛彈;航天測量,航天測量船遠望1-7號,海軍天眼等。

我們不得不感嘆中國如今的發展,我們用先是將「瓦良格號」這一艘半成品航母成功改造成為了一艘現代化的航母,又用極快的速度成功建造了第二艘航母「山東艦」,並且我們的003和004號航母也在建造的路上,國力的差距可見一斑。在軍事科技的發展上,想來也能知道我國這40年來的成就,讓太多曾認為「中國不行」的外國專家被打臉,可以說中國是越禁越強的存在。可以說中國人是無法被困難所打倒的,那些封鎖和打壓只會愈發地激發出我們的動力和決心,達成越禁越強的結果,完成技術突圍,向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斷前進。

今年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在出席解放軍和武警部隊代表團全體會議時強調:「全軍要抓緊抓實備戰打仗工作,協助地方做好維護社會大局穩定工作,及時有效處置各種突發情況,保持國家安全穩定,完成好黨和人民賦予的各項任務。」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需要建設一支強大的人民軍隊。以習近平強軍思想為指引,向著勝利勇毅前行,我們就一定能譜寫強軍事業新篇章,不斷創造無愧於新時代的光輝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