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電影大規模點映蔚然成風,《孤注一擲》不該被過分苛責

2023-08-06   迷影生活

原標題:國產電影大規模點映蔚然成風,《孤注一擲》不該被過分苛責

今年暑期檔熱鬧紛呈,不僅票房井噴,而且影片質量都在水準以上,《消失的她》《長安三萬里》《八角籠中》《熱烈》《孤注一擲》《封神》,每一部都有自己的受眾群體,都有著上佳的票房表現。

6月22日到6月24日,《八角籠中》開啟第一輪點映,,每日排片占比7%左右,6月29日到7月5日,《八角籠中》開啟第二輪點映,此時影迷們發現情況並沒有那麼簡單,這輪點映最低排片占比13.5%,最高達到了21.3%,跟直接上映已經沒有多少差別了,要知道《八角籠中》上映首日排片也就25.9%。

這樣的點映我給創造一個新詞就是「點映式上映」。影迷們訝異之餘,命運的齒輪已經開始轉動。

8月5日,詐騙題材電影《孤注一擲》開啟為期一周的超前點映,首日排片占比15.8%,第二日排片占比21.2%。大規模點映下,電影的上座率達到了恐怖的程度,場均50多人,可以媲美春節檔。這個周末,超前點映的《孤注一擲》有望斬獲4億票房,新的歷史記錄已經在路上。

影片「點映式上映」前提是對自己影片質量有足夠信心,不然就變成自殺,跟《封神》同檔期的有部電影除了首映外一直捂著不敢見人就是這個道理。

對自己影片質量有信心最低標準應該在豆瓣7分以上,《八角籠中》《孤注一擲》都能達到,「點映式上映」是《八角籠中》開的頭,那隻罵《孤注一擲》顯然不合適。

《孤注一擲》能這麼爆是找對了宣發方向,直接放棄微博這些傳統平台,主打抖音,反正他們每條抖音即使沒關注官抖我也都能刷到。最初爆開的梗是「張藝興聽說接了個打戲就興沖沖簽了合同,結果是被王傳君打」,之後就是「拜佛」,全抖翻拍。而成本呢?真沒啥成本,把電影中的名場面剪出來各種角度發就行。

這次宣發真的給電影行業的人上了一課,抖音能直接擊穿一切障礙,激活龐大的下沉市場,這部分票房潛力難以估量,想進入影史前十,就必須達到這個效果。現在的前十中除了《復聯4》以外,都在三四線城市、城鄉小鎮獲得了極大成功。

「上映式點映」對觀眾來說利大於弊,一些6分左右及以下的爛片如果碰上口碑好的電影點映,會在一兩天之內直接被抬走,騙個一兩億連宣發費用都賺不回來。

對《封神》這樣大製作、口碑好的電影傷害不大,甚至有幫助。《封神》這種走的長線,而且受眾與《孤注一擲》的受眾完全不同。《封神》最大的受眾是社畜,看工作日票房就知道了,都是從晚上五六點開始蹭蹭漲,本來暑期檔最大的群體是「家長+小孩」,《封神》完全沒抓住這部分票倉,所以一直走的很平但很穩。

靠著《孤注一擲》的點映帶火大盤(今天是春節檔之後最高的單日票房5億),《封神》也能跟著排在第二的位置喝很長時間湯。

弊端就是一些小成本電影、文藝片生存空間被擠壓,很多不得不面臨上映就被抬走的命運。

其實中國電影市場並不是第一次變得這麼無序,早在2019年春節,徐崢將電影《囧媽》直接打包賣給了某平台,當時就引起了巨大爭議。觀眾拍手叫好,畢竟觀影成本瞬間下降好幾倍,業內人士尤其是影院則多持負面評價,此風氣一開,影院的生存空間還在哪裡?

好在這個操作過於離譜,此後再沒有效仿者。

弱肉強食、毫無規則可言,這就是現在的電影市場,亂世出英雄,各憑本事拼殺吧。到最後一定會從無序回歸到有序,或者靠上頭髮文強制,或者行業巨頭們坐在一起達成協定。

對了我是《封神》自來水,脛骨是啥意思誰知道,真心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