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公益抱薪,騰訊視頻六一美育專線點亮鄉村孩子的藝術夢

2022-06-01     影視前哨

原標題:為公益抱薪,騰訊視頻六一美育專線點亮鄉村孩子的藝術夢

導讀:騰訊視頻「搭知識大篷車,過溫暖六一」活動為公益傳播探出了新的方向,更讓公益走向了常態化。

文 | 坤同

「親愛的小朋友們,我有一個小秘密想要和你們分享,每當有空閒的時候,我就會練習寫書法,希望小朋友們和我一起,感受書法帶來的快樂,感受漢字的結構之美……」

當名人化身「美育老師」,會產生怎樣的奇妙反應?演員黃軒從自己熱愛的書法出發,結合親身經歷將書法世界的精妙和美好娓娓道來,啟迪了螢幕前無數渴望知識的心靈——這是騰訊視頻在今年六一兒童節之際,為孩子們打造的「搭知識大篷車,過溫暖六一」活動專區的美育課堂之一。

對生活在鄉村的孩子們來說,聽一堂高質量的美育課並不容易。但是,這在「雲互聯」的當下似乎已經有了新的可能——此次騰訊視頻首次聯動旗下「積分公益捐」項目和知識頻道「知識大篷車」,與騰訊公益共同推出了這一活動專區,通過「公益+知識」的結合,以豐富的知識課程與簡單有趣的積分公益捐行為,連接相關公益機構,守護鄉村兒童的藝術夢想,這既是對平台責任的有力踐行,也是一次對拓展內容和平台價值邊界的創新探索。

用知識做公益,

讓鄉村美育「雲」落地

近年來,國家大力提倡發展美育。但是,鄉村擁有的美育資源相對稀少,鄉村教育環節中對美育的重視程度也遠遠不夠。正因為如此,騰訊視頻將此次活動的重點放在鄉村美育事業的建設和發展上,通過公益行動為生活在鄉村裡的孩子們帶去優質的美育資源,也通過平台的影響力讓更多人關注鄉村美育事業,為鄉村美育帶去源源不斷的力量。

打開「搭知識大篷車,過溫暖六一」線上活動專區,美育課程資源尤為豐富,包羅萬象,能夠從不同角度滿足孩子們的探索欲和求知慾。通過「公益+知識」的互構,騰訊視頻形成了更強的公益合力,催生一批原創優質美育內容,釋放出更大的社會帶動力和輻射力。其中,國際鋼琴大師郎朗,歌手周深、莫非定律,演員黃軒、曹駿,「少兒故事大王」凱叔、果殼CEO姬十三等不同領域的名人名師,圍繞著孩子們的興趣點,專門為孩子們錄製了14節涉及不同知識類型的美育課。

同時,騰訊視頻還聚合站內資源,在活動期間推出了近20部限免美育片單,包括提高審美旨趣的中國民間藝術、繪畫藝術、石窟雕塑藝術欣賞課,鍛鍊動手能力的美術手工、國畫、創意美術課,幫助孩子們在生活中發現美、感受美的趣味冷知識、多國文化通識、傳統文化課……通過網際網路雲端搭建了「美育專線」,讓美育通過「雲課堂」真正落地廣大鄉村、抵達鄉村少年。

在美育課堂上,著迷於音樂的孩子,可以去郎朗和周深的課堂,在鋼琴大師和知名歌手的指導下開啟不同的音樂體驗;喜歡手工的孩子,可以跟著「金馬派風箏」非遺傳人呂鐵智的示範,親手將高粱杆製成風箏,領略傳統技藝的精妙之處;如果對世界和宇宙感興趣,則可以在北京天文館研究員劉茜的帶領下領略「九天攬月」的天文之美。

可以看到,每一堂美育課都融入了這些美育老師們的頗多巧思。北京天文館研究員劉茜表示,在準備這堂美育課時有著頗多感受,「我試圖以最基本的美感來打動孩子,並引導他們體會不同層次的美感,以美感來打通直觀感受與科學精神。」

遵循著孩子對新鮮事物的接納規律,老師們一點一滴地引導孩子們發現熱愛、擁抱知識,讓他們找到自己身上的閃光點和可能性。在劉茜看來,「現在孩子們可以通過線上的形式遠程學習、參觀,特別是博物館、科技館這些鄉村孩子原本難以獲取的資源,把更多的信息搬到線上有利於消弭城鄉之間的差別」。

小小積分彙集愛心力量,

把藝術夢想照進現實

當然,美育事業的建設並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正如朱光潛先生說「不同一藝莫談藝,實踐實感是真憑」。因此,騰訊視頻此次的美育公益活動並不止於為鄉村兒童開設「雲端課堂」,而是在「公益+知識」的深層驅動下,以及與騰訊公益的深度聯動中,做出了更加切實的公益行動。

活動期間,騰訊視頻「積分公益捐項目」聯合 「夢想合唱團教師計劃」「揚帆捐書閱讀計劃」「鄉村美育教室計劃」三大公益項目,帶動龐大的用戶群體直接參與其中。大家只需要「動動手」就能夠通過積分捐助的方式,成為「公益志願者」,真正幫助到鄉村地區普及美育。

通過騰訊視頻觀看視頻美育課後,用戶便可以得到相應的積分獎勵。每捐獻一定數量的積分,騰訊視頻都將和配捐企業捐出一筆善款。而這筆善款可以讓鄉村兒童多學習一節音樂課,多獲得一本嶄新的圖書,也或是讓在「7·20」河南特大暴雨受災地區的美育教室建設多一片「瓦」、添一塊「磚」。

「有些愛,不知道如何傳遞……」,在中華兒慈會文化體育部負責人邢榆煊看來,其實很多人都懷著一顆公益心,但是很多時候這份愛卻難以找到合適的出口。而此次騰訊視頻開設的「搭知識大篷車,過溫暖六一」活動專區,就提供了這樣一個捐獻愛心的渠道。這些匯聚於線上的愛心,也由此真正成為了改變現實的力量,給鄉村孩子們的求學求知之路帶去更多的光亮。

為了能夠更深層次地帶動平台用戶的參與,騰訊視頻面向用戶設計了極具互動性和成就感的公益激勵,讓他們更樂於成為孩子們藝術夢想之路的「護航者」。用戶在參與三大公益項目的積分公益捐後,即有機會獲得騰訊視頻精心準備的騰訊公益小紅花、限量愛心徽章數字藏品作為愛心獎勵,在讓更多的鄉村兒童受惠的同時,獲得「小小科學家」「小小探險家」「小小音樂家」「小小畫家」「小小文學家」的公益認證。

騰訊視頻讓用戶深度參與公益活動之中,在一定程度上促進著公益觀念的傳播,也讓更多人意識到「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和我有關」。「帶動更多的人加入公益,感受公益,讓每個人都能成為公益項目的傳播官,愛心大使,這是讓公益項目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環節」,正如邢榆煊所期待的,「希望鄉村美育現狀能夠在社會關注中有所改觀,更希望通過騰訊視頻、騰訊公益等頭部網際網路平台,推廣普及美育對於青少年兒童發展的重要性,更新公眾的美育觀念」。

將責任作為底色,

公益探出新路徑

實際上,對於騰訊視頻而言,用知識做公益其實是一件順理成章的事情。

一方面,公益是騰訊視頻一以貫之的基因之一。近年來,騰訊視頻多次組織線上線下聯動的公益活動。其中,以「積分公益捐」為代表的項目已經成為了平台的常態化板塊。自2019年正式上線以來,該項目持續幫扶留守兒童、聽障兒童、視障老人等弱勢群體,已陸續發起54個公益項目,參與捐助積分人次累計超350萬,籌集超13.9億積分,為公益機構帶去5800萬餘元善款。

另一方面,騰訊視頻有著知識內容的儲能優勢和產能優勢。作為內容平台,騰訊視頻聚合了海量的內容資源,其中不乏優質的美育資源。尤其隨著近段時間以來,知識的可視化生產和傳播愈成潮流,其也不斷加碼知識頻道,儲備了極為豐富的生態內容。因而,在此次公益活動中,無論是其推出的限免片單,還是邀請各領域名人名師全新錄製的美育課,不僅在內容題材上廣泛涉獵、豐富多元,更有著出色的質量和品相。

當下,公益和知識的融合還有著更為強烈的外生動力。隨著物質水平的提升,精神文化的提升也尤為重要,用知識做公益成為了社會發展的現實期待。從這一角度來看,「公益+知識」既是騰訊視頻的順勢而為,也是創新探索公益產品形態的積極作為。

此前,在「公益+知識」邏輯下誕生的「知識大篷車」項目已經多次成功落地,為不少鄉村兒童帶去了知識的火花。這一次全新出發的「大篷車」則深度聯合騰訊公益,讓每位用戶都能參與其中,不斷壓實著公益效果。活動也進一步聚焦於鄉村美育這一社會熱點,旨在解決幫助鄉村兒童提高美育素養的迫切需求。

為公益抱薪,燃燎原之火。騰訊視頻用網際網路的力量為公益傳播探出了新的方向,「公益+知識」的思路更讓公益走向「破圈」和「常態化」。隨著一次次公益行動的落地開展,騰訊視頻與用戶一起做公益,彙集點滴善意,讓平台責任落於有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0756269d1a0b807537a73ac902b8a07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