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周刊所載,玉耶石耶,評以試之,故名「每周試玉」。《詩經》有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玉潤光華,申發將利於欣賞;玉瑕微疵,點到或益於成器。詩友切磋,交流碰撞,集思廣益,是所望也。評者公心,詩家平心,讀者賞心,編者用心,持此四心,共襄雅事,豈不快哉!
本期小樓《每周試玉》欄目,邀請嘉賓在【小樓周刊(359):2023年第37期】中,自選數首點評並刊出。(有自願參加小樓【每周試玉】欄目者,請先關注公眾號,由下期嘉賓從每期周刊或者周刊後面留言,自選數首點評並在小樓所有平台刊出。小樓各類點評作品會選用在《中華詩教》紙刊上固定的【小樓薦詩】欄目組刊出。如有異議的詩友請留言跟小編聯繫。)
訪本家
孟慶武(河南)
閒日城南去,渡河來本家。
門開人未見,一地玉蘭花。
曹辛華:此詩為上乘之作。結句妙。以玉蘭花象徵暗示本家之潔。唯「來本家」與題目復。可改「尋舊椏」。
王震宇:即目而成,淡墨逸筆,不言情而情在其中,意韻悠圓。
雲
左哲夫(合肥)
執意天穹去,歸來不一般。
渾身凝碧玉,抖擻到人間。
曹辛華:「抖擻到」改「含淚向」,更妙些。
蘇俊:詠物即人,頗見作意。
有所思,記於九月三日
彭明華(廣州)
同為骨肉軀,同死不同墓。
昨日血成河,如今花滿路。
由來家國爭,先聽爺娘哭。
人若已非人,慈航何以度?
曹辛華:此為仄韻律詩。「由來」一聯,語義不明。建議「先聽」改為「總惹」。
王震宇:沉摯!選仄韻亦好。前四句,兩極對寫,驚心動魄。結意亦深微。
回鄉偶書
李利忠(浙江)
向晚家山煙雨微,營營自笑不如歸。
雙親大有詩人意,一傘田邊看鷺飛。
蘇俊:詩人眼裡皆詩境,此言雙親,新意頓出,情味尤濃。
王震宇:捕捉一小場景,點化成詩,如高級攝影師,快門一閃,即成定格。新穎巧妙,結以景語,詩境尤足。
奉題秋勢
安全東(四川)
火流西極晚生涼,露下疏籬菊半黃。
水國初傳蝦蟹熟,雲丘先透稻稌香。
幾家掃瓮浮新醞,百事無聊憶舊狂。
滿眼兒孫千里外,砌蛩相與說悽惶。
王震宇:妥貼圓熟,有情有景,聯絡照應,層次井然。類放翁晚年作。
沈利斌:前四句寫景,言秋來之勢,後四句轉而寫人,恰如人之秋勢。「憶舊狂」三字,初覺狂放不羈,細味則有落寞之意,尾聯更是不忍卒讀。
登懸空寺
程永正(福建)
梵音青宇外,闕影白雲中。
意欲離塵土,終將腳下空。
曹辛華:此詩有意味。但結句不妥。建議改為「怎能腳下空」。
青城後山漫步
王貞友(四川)
林密藏幽徑,山空蕩鳥音。
清溪沿路伴,為我滌塵心。
曹辛華:未二句,銜接不自然。「沿路伴」,辭費。可改「清溪親切伴」。
寄小樓樓主章雪芳女史
胡傳勝(蕪湖)
金風又來信,夢到浙江東。
佛寺白雲外,人家黃菊叢。
買山無隱士,看水有詩翁。
我亦二三首,小樓聽雨中。
曹辛華:「我亦二三首」句與未句不連貫。建議改為「我亦閒遊客」。
古村行
趙建德(浙江)
徑仄煙霞裊,村幽日子長。
征鴻馱舊夢,細雨送新涼。
作別蘆花白,來聞野菊香。
雲山開晚霽,一老沐斜陽。
曹辛華:「征鴻馱舊夢」聯,佳。然,「馱」字可改「背」。
姑蘇古城
曹憲閣(遼寧)
粉牆黛瓦小橋頭,煙雨亭廊曲水流。
霞落虎丘斜塔下,劍池依舊洗吳鉤。
曹辛華:「劍池」改為「池中」。劍與吳鉤重複。改後文氣連貫有趣。
月夜聽秋
陳國泰(合肥)
簾外梧桐落葉輕,蛩螽協奏月朧明。
或愁交響少高亢,忽聽長空雁一聲。
曹辛華:「協奏」與「交響」重複,改為「低唱」。尾二句改為「正愁交響少高亢,風送長空雁一聲」。
逢白露經雷音寺
陳竹松(甘肅)
新霜昨夜染雲峰,又是天涯別漸濃。
獨飲枝頭三兩月,聽禪未必只聽鍾。
曹辛華:「獨飲」句不通。建議改「鴻唳枝頭多少月」為好。
荷花湖公園散步
陳作耕(廣東)
漫步園中賞碧蓮,晚霞未落染湖天。
不知野騖來何處,總在紅花綠水邊。
曹辛華:「紅花綠水」,太平。用「總在」,與前句不連貫。未句改為「總帶甜頭清夢邊」為好。
秋 夜
陳鎮(河南)
月光爬上舊窗台,習習清風簾半開。
遠近蟲聲似潮湧,一波未息一波來。
曹辛華:「似潮湧」,平仄不妥。改為「微浪涌」。
三 峽
王十二(安徽)
水送斜陽去,山迎明月來。
長江三道鎖,萬里一船開。
蘇俊:繪景如在目前,氣勢亦盛,唯寄託未深,情韻稍乏。
嘆 蟬
李增山(北京)
墮入紅塵實可憐,餐風飲露本神仙。
清音玄鬢無人賞,卻被螳螂作午餐。
蘇俊:有寓言意,與黃山谷「殘蟻爭收墜翼,策勛歸去南柯」異曲而同工。
農民工
邱曉英(湖北)
月圓夜靜寂中秋,北望家山嘆不休。
多少相思多少淚,和泥拌汗砌城樓。
蘇俊:起句既言靜則不必復雲寂。結句「城」應為「成」。辭雖未逮,意有可取,蓋轉結尚不失真味也。
將赴鵝城先寄與會諸友
孟祥榮(廣東)
惠州真有幸,早識老東坡。
詩得江山助,名經歲月磨。
半生西子水,一曲荔枝歌。
莫道三年短,風流本已多。
王震宇:起句真朴。中二聯一正一側,有格法。結句亦穩稱。
磨刀人
賈建明(四川)
刀斧新磨似水晶,雪鋒石上響如箏。
東街喊過西街去,喊到秋陽下錦城。
王震宇:三、四句白描傳神,轉覺前二句猶稍矜飾,「響如箏」三字跳出。
鴨綠江斷橋
張鳳軍(北京)
獨向橋頭新淚生,三千里地憶曾經。
安東對岸燈明滅,半壁河山血鑄成。
王震宇:不可顯言也,若即若離,在此在彼,讀者試會其意。
友人笑余耽詩而不能酒,感愧有作
孫臨清(遼寧)
多少功成仗俎樽,千秋詩酒共乾坤。
杜康三碗書慷慨,李白百篇輕貴尊。
醉可逃名全阮藉,吟能代飲誤南邨。
乞誰賜我江河量,也借流霞一勵魂。
王震宇:前六句,詩酒對寫,工巧自然。結句足全篇之意,尚能著色。如此題目,閃展騰挪,不易為也。
九月九日晨寄懷
劉忠國(河南)
無眠昨夜意多違,曉起秋風帶淚飛。
四十七年音訊斷,不知何處沐恩輝。
沈利斌:意如何違,淚如何起,或皆因「四十七年音訊斷」之故。但其人是誰,其事如何,詩中未有交待,也不須一一道出,讀者自會取生平之事補足之,從而借他人酒杯,澆自己塊壘。詩中留出餘地,讀者方能共情,作者深知含蓄之法。
秋之戀(新韻)
白春來(天津)
紅漸消歇綠漸稀,遊人忘返賞東籬。
雁書晴宇活文字,雨問殘荷冷命題。
燕子還鄉歌眷眷,蟲兒念舊語依依。
聲絲音線長雜短,難系秋天小馬蹄。
沈利斌:全詩意象雖舊,詩思甚新。頷聯頗能吸睛,以「文字」喻「雁陣」尚多見,然加一「活」字,畫面更為生動,對句亦是如此。結語以「小馬蹄」喻秋來之勢,也令人印象深刻。
秋分將近友人邀山莊宴飲得句
王聰穎(遼寧)
新啟庭中酒一缸,旋來雙燕欲停窗。
宴排藤下連天擺,雲落檐頭讓樹扛。
蘆荻齊牆開個個,黃瓜上架吊雙雙。
三巡過後秋將半,醉里山溪半似江。
沈利斌:險韻成詩已殊為不易,更難得詩活語新,結語得之天然。
浣溪沙(中華通韻)
褚寶增(北京)
雨後秋風夜半涼。驅車未飲愧中腸。補杯小酒確應當。
詩句已然難對仗,人言何必總回防。為生好夢做鋪張。
沈利斌:不愧酒,不愧人,亦不愧己,平淡中自有風趣。過片對得有趣,「詩句已然難對仗」當是自謙之語。
清平樂·繁星
王玉明(北京)
繁星璀璨,神秘蒼穹看。銀漢迢迢涵億萬,河外星雲無限。
茫茫宇宙知難,休言身後身前。生命何其珍貴,火花一瞬之間。
沈利斌:上闋實筆,極言星之繁多。下闋轉為虛寫,從繁星之詠轉為生命之思,使詞境更為深邃。
本期嘉賓簡介
嘉賓排名以年長為先
曹辛華 1969年生,河南鞏義人。現為上海大學特聘教授、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博士後合作導師、上海大學「偉長學者」,上海大學中華詩詞創作研究院院長、現當代舊體文學研究所所長,兼任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世界漢學中國文學分會常務副會長、世界漢學研究會晚清民國文學副會長、中國文章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韻文學會常務理事、中國詞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近代文學會常務理事、宋代文學研究會理事、《小樓聽雨》詩詞平台顧問。江蘇省333人才工程領軍人才,《民國舊體文學研究》主編。主要研究方向:詩詞學、唐宋文學、現當代舊體文學。
蘇俊 號石頭齋,粵人。現任中國楹聯學會對聯文化研究院評論部主任、新社導師。詩詞聯賦獲全國性獎項一千餘次。多次擔任全國詩聯大賽終審評委。撰有《石頭齋步和龔定盫己亥雜詩》《石頭齋庚子詞》《宋十八家詞選評》等著述多種。
王震宇 1975年生。遼寧省葫蘆島市人。師從孔凡章先生。著有《遼西三家詩》(合著)《獨笑樓詩存》《劍南詩選》。《小樓聽雨》詩詞平台評論委員。
沈利斌 浙江湖州人,1982年7月生。浙江省詩詞與楹聯學會副會長、中華詩詞學會理事,《小樓聽雨》詩詞平台編審,自輯有《月影軒詩詞》。
編輯/章雪芳 校對/馮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