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上曾經流傳著一個問題:
為什麼文藝男青年都喜歡《月亮與六便士》?
無疑,威廉·薩默塞特·毛姆已然取代張愛玲,徐志摩,莎士比亞,
成為了新時代情感類影視劇頂禮膜拜的名言名句引用庫。
而那些看過毛姆或者沒看過毛姆的人,
他們都愛引用兩句毛姆的語錄,來彰顯自己的與眾不同,別具一格,
因為「與眾不同」這個標籤是現代文藝青年最喜歡被別人標榜的特質。
2022年的情人節檔電影中,《好想去你的世界愛你》就引用了不少毛姆的語錄,
而毛姆也成了兩位主人公傳達情感,吐露心聲的最佳橋樑。
這是一個關於兩個身處異地,從未見過面的,不得志的都市青年,
他們如何通過電波同頻,對對方產生愛慕和欣賞的都市愛情故事。
《異時空同居》,《羞羞的鐵拳》,《你的名字》等等作品,
它們都在用身體互換,異時空同居這種概念來重新包裝都市男女的愛情故事,
《好想去你的世界愛你》同樣用了這樣一個殼去重新包裝這一部情人節限定作品。
兩個素不相識的年輕人,一個在中國北京,一個在德國鄉下,
一個是建築設計師,一個是失意鋼琴家兼調琴師,
因為女主摔了一跤,兩人產生同頻,可以聽到對方說話,感知對方的心情,
同步對方的所作所為,當心率突破一百,還可以控制對方的行為。
在這樣一個基礎設定下,兩個從來都沒有見過面的人,身處兩個時空,上演了一出毫無交集的戀愛。
那麼問題來了,這樣的愛情故事好看嗎?
兩個都不能見面的青年男女,戀愛了,它能好看嗎?
可能會有人反駁,《你的名字》也是兩個不能見面的主角,怎麼它就好看了。
其實,這就得從故事設置機制說起,
身體互換產生了的錯位感,從一開始就會是兩個人的行為自然的和原來的生活產生誤差,從而導致主人公從原來的生活中脫軌,
而有了脫軌,才會產生一系列的行為回到正軌,
回到正軌的過程是兩個主人公產生衝突的最好時機,而衝突又是影視劇的內核。
《好想去你的世界愛你》也有這種錯位設置,卻達不成這種錯位後的反差效果,
《好想去你的世界愛你》的設定是兩個人不同的時差,不同的習慣,
以及不同的作息所導致的錯位,以及對對方生活造成的困擾。
兩人也在這種困擾中漸漸地了解對方和自己是同頻的人,並被對方的自身魅力所吸引。
這個基礎設定沒問題,
壞就壞在兩個人都在各自生活中通過各種外在的突髮狀況產生各自獨立的誤會,
這些誤會本身都是獨立的,脫節的,並沒有任何貫穿作用的,對故事的推動更是強硬且無趣的。
更疑惑的是,這部作為情人節上映的特供作品,連甜甜的戀愛都沒有,
前半段是女主如何跟公司的各個同事扯皮,同時又和男主怎麼相互整蠱的,
到故事中半段,女主突然因為男主附體,通過鋼琴一鳴驚人,俘獲了男神的心。
而在後半段,本部作品活脫脫變成了職場騷擾大賞,終於和男神共浴愛河,卻又無法和男神相處,
因為男主的搗亂瘋狂埋冤,最終恍然大悟發現自己喜歡的是男主。
一個執迷不悟的女青年追逐真愛,幡然醒悟發現身邊的男閨蜜才是真愛的狗血故事,
可本片的處理連狗血的看點都沒有,通篇平淡如水,
兩個長相氣質演技都寡淡的演員搭配無處不在的鋼琴曲,
在搭配毫無起伏的劇情,連賣劇情太亂的動力都沒法給觀眾。
而它規避爛的方法就是慢,似乎是看了一部加長的Vlog,九十分鐘的長度異常難熬,
所呈現出的觀感就是,連看都無法如何去評價的作品,
如今,愛情片和喜劇片,似乎已經成了院線最難攻克的硬骨頭,
好的愛情片和喜劇片一樣成了院線的稀有之物,
且不說像《鐵達尼號》這種驚世駭俗的愛情作品,連《時空戀旅人》這種通過情節打動的輕喜愛情片,都可遇不可求。
愛情片和喜劇片,一樣成了如今院線最難出成績的類型,
而情人節電影檔每年如流水般飄過的《你的婚禮》、《致青春原來你還在這裡》、
《好想去你的世界愛你》、《不要忘記我愛你》、《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
連名字都似乎是義烏小商品市場批發來的,大行狗血和濫情的愛情橋段,俗套到連價值觀都趨近噁心的地步。
在這些標榜純愛的作品看來,愛是一個人的氧氣,
無論如何都要愛,到死都要愛是愛情電影中最重要的內核,
但好的愛情片,恰恰總是把愛情當成錦上添花的裝飾,而不是命中注定的標的物,
只有愛情才能改變人生,重塑未來,
這原本就不是成熟價值觀應該傳達的主旨。
而近兩年,因為愛情片在各種狗血劇情中橫衝直撞,導致觀眾審美疲乏,
連狗血也懶得潑,直接用一些索然無味的日常生活片段來拼湊小清新的愛情故事,
這也使得這些包裹著清新糖衣的作品連愛情都不再好好談,
用一些傷痕文學用爛的「孤獨」、「沒人懂我」、「人生總在走下坡路」、這世界沒人任何人賞識我,注意我」空洞詞彙進行堆砌。
主人公的困境和痛點都被草草帶過,他們總是輕易的得到,又輕易的失去,
如同那些在情人節草草上映,又匆匆下線的愛情片,一樣「雁過無痕」,
並且,現在的台灣當季當紅青年男演員+內地清純系校花的營銷模式,也逐漸失去了鈔票能力,
該片從畫面上已經在進步,通篇暖橘色調,各種後期加BUFF,卻無法擺脫劇本的乏味。
一個建築實習生在建築公司打雜的日常,是不足以搬上院線賣票的,
而她偏偏還不好好打工,不善交際,不懂變通,除了自吹自擂的我很有建築才華,
全程都在讓別人擦屁股的工作模式很難具有說服力。
和男主的戀愛過程更是乏味得讓人中途都想離場的地步,
我讓你在工作中出糗,你讓我在面試時嘔吐,
每一場的設計都是需要有連貫性,如同多米諾骨牌式的。
並且這些互動都是分離的,上一場跟下一場關係不大,打亂了牌攝似乎也沒有影響。
想讓故事推動了,就製造個意外推動一下,從頭到尾都充斥著敷衍,
看著這種矯情乏味的愛情片還不如多看幾遍《愛情神話》,要有趣得多。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06500c128b346630dcbf351ed6b6cc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