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IPO回暖,為何OpenAI上市仍「為時過早」?

2023-08-11     獨角獸早知道

原標題:美股IPO回暖,為何OpenAI上市仍「為時過早」?

2022年末以來,AI領域的新興企業,如OpenAI, ChapGPT、Anthropic和Inflection的製造商,已經在風投中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不少人期待這些企業能在美股上市。

綜合 | Wind通訊社 編輯 | Echo

本文僅為信息交流之用,不構成任何交易建議

雖然最近美股IPO市場表現強勁,Oddity Tech和Cava等公司都取得了成功,但專家們表示,預測哪些人工智慧公司將率先上市,基本上是一種猜測遊戲。

佛羅里達大學(University of florida)科德爾金融學教授傑伊·r·里特(Jay R. Ritter)說,過去IPO的一些指標可以幫助確定一家科技公司何時可以準備上市。里特說,一般來說,科技公司在準備上市之前需要有大約1億美元的收入,並且至少運營10年。

里特表示:「通常情況下,從成立到獲得風險投資,再到上市,需要很長一段時間,但對於人工智慧這樣的熱門領域,如果我們看到公司在比通常情況更早期的階段上市,我不會感到驚訝。」

里特的數據顯示,銷售額超過1億美元的盈利科技公司IPO,三年買入並持有的回報率為65.1%,而同期非科領域、已實現技盈利的公司回報率為36.6%。

事實上,銷售額超過1億美元但沒有盈利的科技公司IPO也比沒有盈利的非科技公司的IPO表現更好。而銷售額低於1億美元的盈利科技公司的IPO表現也好於非科技公司,三年買入並持有的回報率為42.4%。

Lobby Capital創始人大衛·霍尼克(David Hornik)表示,儘管未來幾乎所有科技公司的IPO都可能涉及人工智慧,但純人工智慧公司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具備上市的經濟基本面。

霍尼克說,大型語言模型是一種人工智慧技術,可能會被其他幾個應用程式所採用,專注於語言模型的初創公司可能會「垂直專注」以解決目標利基市場,或者擁有專有數據來訓練語言模型。雖然一些人工智慧公司可能會上市,但更有可能的是,大公司會收購製造創新產品的初創公司。

他表示:「我相信未來會有人工智慧的IPO。但相對於收購而言,IPO仍將是少之又少。」

里特和霍尼克都指出,公司需要展示的不僅僅是快速增長的收入,它們還必須在可能上市之前展示出盈利能力。

霍尼克表示:「這不再是一個看重增長而不考慮盈利能力的市場。」「因此,任何希望上市的公司不僅需要具有可觀的規模和快速增長,還需要展示經濟效率和盈利之路。這是一個非常苛刻的要求。」

里特說,公司不需要急於上市,尤其是在它們開發新產品的時候,因為在這個階段,風險投資家可以發揮最有效的作用。

他表示:「有太多的風險資本可供選擇。一家優質的風險投資公司可以帶來很多附加價值,為什麼要花大力氣安撫公開市場?一旦風險投資家不再為公司增值,而公司又足夠成熟,那麼就可能是時候進行IPO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062e66958c2b9ff7b53273c9e47f6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