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田徑誠信委員會向國際體育仲裁法庭上訴美國田徑選手埃里揚·奈頓一案,美國反興奮劑機構迅速作出回應。此前,田徑誠信委員會認為奈頓在興奮劑檢測中呈陽性,但依然有資格參加巴黎奧運會。在八月八日的200米決賽中,奈頓獲得第四名後拒絕接受採訪,立即離開現場。對此,美國反興奮劑機構表示,奈頓的行為是程序合理的一部分,可以理解。
然而,隨後該機構轉變了立場。他們指出,在奈頓的賽外測試中,發現其低水平群勃龍呈陽性,從而對其實施了臨時禁賽。接下來的調查認定,其可能違反反興奮劑原則。案件提交給獨立仲裁員後,該仲裁員結合所有證據,認為奈頓並未故意違規,並指出陽性結果或許與奈頓在外就餐時攝入的肉類有關。在審查過往檢測歷史後,該仲裁委員會迅速公布了仲裁結果。
在相關機構的處置中,透明度被視為實現公平正義的重要保障,也是整個體系運行的核心。然而,世界反興奮劑機構對此似乎選擇了無視。美國方面進一步表示,此案的根本問題在於世界反興奮劑機構的不當規定及其無能表現。美國官方辯稱,群勃龍這種物質在某些肉類中易於發現,經過調查,已確認奈頓在奧運村外餐廳就餐時攝入了受污染的肉類,這導致了他的興奮劑檢測結果呈陽性。
因此,美國一再呼籲世界反興奮劑機構在這方面進行改革與改進,但他們的聲音似乎沒有得到重視。同時,美國還指責世界反興奮劑機構在處理中國甲二烯酮案件時存在偏袒行為,引發了更大的爭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