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圈裡的明星們立人設在大家眼裡已經屬於見怪不怪的事情了,不過實際上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不要說是明星,但凡是有點熱度的名人,比如網紅、電競選手乃至視頻UP主、企業帳戶等等,不少也是會給自己或者帳號立一個人設。
不過,所謂立人設一時爽,一直立人設可不會一直爽,反而人設立得越多翻車的機率越大,有時候甚至不需要太多人設,名人明星們就立了一個人設,也可能因為這個人設本身屬於「高危區域」或者自己言行不當導致成為笑柄。
首先要搞清楚,什麼叫做人設?
不用長篇大論,也不用說一堆有的沒的,簡單地講,就是跟名人明星們原本的性格或者行為完全不一致的「標籤」。
例子,法國女神蘇菲·瑪索,最早出道時在電影里飾演的是清純女孩,因此公司就要給她安一個清純青春少女的人設,要求她在公眾場合之類的地方都必須保持「清純少女」的作風。
然而,蘇菲本身是一個很狂野的人,所以在她交完違約金給公司以後,恢復了自我,一下子拍藝術電影,一下子又跟可以當自己父親的男人在一起生娃。
倘若蘇菲接受了公司給她的標籤,一直以跟她本身性格相反的清純風出現,那就是所謂的戴上了人設面具。
立人設這事兒,乾得好的話利益非凡,畢竟這就相當於一件商品的包裝,人設立得好,就等於商品包裝得好看漂亮,那麼自然會很吸粉。
同樣道理,要是乾得不好的話,就是上面說到的,翻車,直接導致自己的觀眾緣變成零蛋。
畢竟除了那些走火入魔的死忠粉以外,沒有多少人會喜歡被人欺騙的。
那麼,對於名人明星們來說,哪幾種人設是最容易翻車的呢?
第一種,努力人設。
這種算是爛大街的人設了,也可以說是名人們的基礎人設,畢竟這個人設最簡單直白,而且風險也比較小。
那麼問題來了,為何明明努力人設風險比較小,這裡卻還是把它歸入到容易翻車的那一類呢?
原因很簡單,首先是基數問題,這個人設立的人太多太多了,所以翻車的人也比較多。
其次,作為一種最基礎普通的人設,所謂風險與收益並存,這個努力人設,實際上並不能給名人們鍍金多少,畢竟你努力他也努力,誰比誰高貴呢?
因此,為了「增加收益」,一些名人明星通常會誇大自己的「努力」,甚至誇大到無視常識,視生物學為空氣的地步。
這裡最經典的當然就是「為了工作,多少天/個月沒有睡覺」了。
比如孟美岐,表示自己連續2個月要麼不睡覺,要麼每天只睡30分鐘。
港星張柏芝更誇張,表示連續3個月不睡覺,每天至少工作20小時,後來把整個劇組的人都熬倒了,逼得他們用安眠藥。
從某種角度來說,這些說法其實跟「我直接把地球抬起來」沒什麼區別,因為都是超出了人類能做到的範疇,等於在說自己是超人類的體質。
畢竟正常人類,沒有充足的睡眠跟充分的休息,又怎麼可能還有精力去工作呢?
能說出這種言論,翻車也不足為奇了。
立努力人設的名人明星還有一點就是非常容易被年齡小的粉絲坑。
「你知道我家的愛豆有多努力嗎」這句話都已經快成為梗了,正如上面所述,所謂的努力人設就是最普通大眾的人設,你家的愛豆「努力」,難道他家的愛豆就不「努力」了?
第二種,學霸人設。
實際上,在明星領域,有不少其實學歷都是比較普通的,還有部分學歷是比較低的。
如果是其他領域的名人,比如電競選手之類的,中小學歷的更是一抓一大把。
在這種情況下,硬要去偽裝成知識豐富的學霸,難度可想而知,更不用說有的時候還要在另一個領域裡充當所謂的「大咖」。
這種的例子也有不少,某位在建築領域取得了「傑出成就」的跨界才女,還有讓無數學子恨得牙痒痒的著名「知網事件」等等。
實際上,學霸人設是屬於高風險高收益的一類人設,畢竟人們都是喜歡有才華的人的,有顏值又有學識的人不管在哪裡都是很受歡迎的。
但同樣的,風險非常大,人設就只是一個人設,不是說你打扮一下,你的學歷就真的一下子變得那麼高了。
這種人設非常適合一句話:
你可以在長時間內欺騙一個人,也可以在短時間內欺騙所有人,但你無法在長時間內欺騙所有人。
就是這麼一個道理,學霸人設翻車的,往往就是從一些言行里不經意地暴露。
第三種,虛浮人設。
虛浮人設這個也是比較好理解的,因為有一個非常典型而且大家都相當熟悉的現成例子。
「4000年第一美女」。
且不說是否自信的問題,泱泱中華5000年歷史,一個現代的女孩就敢稱其中四分之一的年份唯我第一,從看官的角度來說,這已經跟她本人是否漂亮無關了,而是實在太浮誇了一點。
過於誇張的人設,帶來的就是很多人的反感,實際上也是一種惡性循環。
通常立這種浮誇人設的,都是因為自己幹啥啥不行,找不到其他角度立其他人設,所以不得不依靠這種誇張的稱號去博取熱度跟噱頭。
按理來說,如果在拿到了熱度以後,能將之轉化為實益,比如說自己有其他拿得出手的作品或者成就,那就可以成功的過渡,擺脫那惹人厭的浮誇稱號。
但就如前面所說的,這些人之所以立這麼浮誇的人設,就是因為幹啥啥不行,想讓她們在得到關注以後就來個反轉?難度太大了,畢竟要是她們真的是實力派,當初就不用立這種人設。
所以,某種程度來講,這屬於無解的局。
第四種,傻白甜人設。
這種人設非常有意思,因為大多數在這裡翻車的,都是拜年齡小的粉絲所賜。
大家都年輕過,年齡小的粉絲的共性是什麼?
「我喜歡的人/事/物都沒有缺點,必須是完美的,必須是白的,如果有黑的我就去洗」。
這一點不單單是明星,包括其他各種領域都有。
比如就拿大多數人熟悉的三國來說,喜歡曹操的,不去談論魏武帝的文學成就,那仿佛孫吳的用兵之術,卻非要去說他征伐徐州時的屠城是正確的。
喜歡呂布的,不去談論他那宛如猛虎的武勇,非要說他幾次殺死義父都是正確的,都是必須的。
不看優點非要去看缺點是怎麼回事?就是這種「我喜歡的必須是六邊形完美」的心態,100分的優點本來就是滿的,於是要把20分的缺點也給洗到100分。
這麼一來的結果是什麼?就是導致大眾的反感。
很簡單的道理,這個世界不是非黑即白那麼簡單的,也不會有一個完美的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跟缺點,實際上只要正視這些即可。
尤其是在娛樂圈這種名利場,你說誰誰誰是一塵不染的傻白甜,誰信呢?粉絲們越強調,路人們就只會越反感,因為大多數人其實心裡都是知道這些的,只是不說破而已,一些粉絲卻硬要拉到檯面上來講。
雖說傻白甜這個很多時候都是粉絲給名人明星立的人設,但也有的明星是自己也信了的。
典型例子就是好萊塢的韋恩斯坦事件,曾經受過這位「狼王」照顧的好萊塢女星,情商高的表示:
「我也聽到過關於他的那些行為,不過一直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但我絕對支持受害女性出來維權。」
這種是很明顯的,不承認也不否認自己做過交易,因為在很多人都知道的情況下,還要強行撇清關係,那並不是什麼明智的做法。
反正也沒損失,不是「傻白甜」又有什麼大不了的呢?
情商低的,或者說想當「傻白甜」的女星則表示:
「我不知道其他人怎麼樣,反正我是絕對沒有跟韋恩斯坦交易過。」
對的,說的是跟韋恩斯坦走得最近,還被他硬生生捧上了奧斯卡影后寶座的大表姐詹妮弗·勞倫斯。
在後來的採訪里,有記者問她,聽到關於自己最離奇的言論是什麼?
大表姐還表示:
「說我跟韋恩斯坦交易(這裡就不直接翻譯了,看文即可)」
這就是典型的此地無銀三百兩,實際上在好萊塢里,跟有權勢的導演,製作人交易是很普遍的事情,大家都知道的,只是不說破而已。
非要把自己說成是一個傻白甜,什麼都不知道,也什麼都沒做過,只是徒增笑料而已,尤其在她跟韋恩斯坦之間的關係是人盡皆知的情況下還想要當沒事人,帶來的只會讓人反感。
畢竟獲利的時候,在頒獎台上就說感謝韋恩斯坦幫我掃清了一切障礙。
出事的時候,馬上就說我不知道跟我沒關係。
實際上,名人明星們給自己鍍金這種事情,是很正常的,大眾雖然不一定喜歡這種操作,但通常都不會說什麼。
不過這可有個前提,就是不能太誇張,要在一個適當的度里,否則的話,名人明星們就得做好人設翻車帶來的反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