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早期不痛不癢?省腫瘤專家:關鍵在「位置」!預知癌症,抓住這7個字!

2023-11-19     四川名醫

原標題:癌症早期不痛不癢?省腫瘤專家:關鍵在「位置」!預知癌症,抓住這7個字!

前幾天,國家癌症中心國家衛健委的新聞發布上表示,

大約40%的癌症可以避免。

雖說癌症可以避免,但若是不小心中招了又該怎麼辦呢?早期癌症也如同一個潛伏在暗處,伺機而動的「隱藏殺手」,不痛不癢,讓人防不勝防。

四川省腫瘤醫院腫瘤基礎研究中心主任——【楊牧教授】告訴小康妹兒,早期癌症之所以不痛不癢,關鍵點是「位置」。抓住這7個字,就能揪住早期癌症的小尾巴,成功做到早診早治!

癌症發生時

為什麼不痛不癢?

「癌症來時『靜悄悄』,主要是因為癌細胞太能『藏』了。」楊牧教授說,「再加上,有些癌細胞很會看眼色,專找『好欺負』的器官。」

分開來說,主要有這三點:

腫瘤較小,逃過了免疫系統

癌症是突變細胞不斷增殖而形成的。在細胞突變之初,免疫系統就會對其進行識別清除,但部分突變細胞可能讓免疫系統誤以為是「自己人」,從而擺脫免疫系統的控制,也就不會引發疼痛等不適。

當癌細胞繼續增殖,開始浸潤破壞周圍的正常組織細胞,並具備了擴散轉移的能力,才可能開始出現某些症狀,引起人們注意。

據癌症疼痛診治規範(2018年版)統計顯示,在早期癌症病人中,只有約25%會產生疼痛,大部分患者都是在中晚期才感覺到明顯的疼痛。

腫瘤生長位置特殊

如果腫瘤生長的位置特殊,位於疼痛感受器分布比較稀少的地方,比如厚厚的脂肪層,那麼即使腫瘤已經很大了,也很可能沒有痛感。

腫瘤生長位置特殊

人體有3個器官比較特殊,堪稱人體「卷王」,即便被癌細胞侵襲,仍然會努力工作。

1

肝臟

肝臟沒有痛覺神經,即使發生腫瘤,也可能沒有明顯疼痛或其他不適。有當癌細胞不斷生長,刺激到包膜上的痛覺神經,才可能出現右上腹疼痛或者間斷性放射的右肩背疼痛等,但此時病情往往已經到中晚期了。

2

肺與肝臟相似,內部也沒有痛覺神經,如果腫瘤局限於肺內,可能只會有咳嗽等症狀。若腫瘤侵犯到其他組織,才會出現明顯的胸痛症狀。

3

腎臟腫瘤如果沒有侵犯到腎盂、腎包膜等組織,通常也不會出現疼痛、血尿等不適。有數據顯示,約50~60%的腎癌患者都是「無症狀」的。

雖說多數癌症發生時沒有疼痛感,讓人難以發覺。

但,不用擔心,楊牧教授專門為大家整理了

癌症信號7字訣

幫助你實現早診早治!

識別癌症報警信號

抓住這7個字

楊牧教授將癌症信號大致歸為了這七個字——痛、塊、燒、血、皮損、減、青,來幫助大家能夠簡單的判斷自己是不是身體出了狀況。

小康妹兒諧音記法:

痛快燒血,皮損減輕!

一旦出現這些症狀,要立馬就醫!

痛(疼痛)

如果身體出現了長期持續加重的疼痛,極有可能是癌症的信號。楊牧醫生介紹,疼痛的出現,很大程度上意味著癌症已經進入了中晚期,一定要儘快就醫。

塊(異常腫塊)

身體淺表部位出現經久不消或短時間內迅速增大的腫塊一定要注意。癌腫塊往往是不規則的腫塊,會出現瘙癢、潰爛、滲出等情況。

燒(發燒)

楊牧醫生介紹,持續發燒,尤其是低熱,兒童要警惕血液系統腫瘤,成人要警惕肝癌、腎癌等腫瘤的可能。

血(出血)

腫瘤的發生會導致人體凝血功能出現障礙,特別是血液系統腫瘤和肝腫瘤。除了女性正常的月經之外,任何一個臟器不明原因出血,並且經久不愈,都可能是癌症的報警信號。

皮損(皮膚損害)

當口腔里出現一些常年不癒合的潰瘍,又或者皮膚上有一些常年沒有癒合的皮損,這也可能是腫瘤的一個很強烈的真相。比如說口腔鱗癌它就是長久不癒合的潰瘍,皮膚癌就是那種出現了一些皮膚的潰爛或者是一些皮疹。

減(體重減輕)

短期內體重不明原因減輕,並且呈進行性下降(排除甲亢、糖尿病),有可能是腫瘤;如果體重減輕伴膚色發黃和疼痛,要積極檢查,排除胰腺癌等腫瘤的可能。

進行性下降

指短期內體重一直下降,有明顯的皮下脂肪減少、皮膚鬆弛、骨骼突出等症狀。

青(淤青)

楊牧教授介紹,淤青不等於出血,咱們說的淤青是指如果有些人稍稍碰一下就出現皮下「青一大塊」,這就說明凝血功能出現了問題,也可能是血液腫瘤帶來的一個症狀。

做好篩查

把癌症拒之門外

在我國,肺癌、結直腸癌、胃癌、食管癌、肝癌、乳腺癌,這六種癌的發病率加起來占了所有腫瘤發病的75%以上,死亡占比超過80%。因此,這6種癌症的篩查至關重要。

癌症 高危人群 篩查方式
肺癌 50歲以上人群長期吸煙(包括二手煙)長期在粉塵環境或密閉環境工作者有肺癌家族史者 每年做一次低劑量螺旋CT
結直腸癌 40歲以上人群長期便秘、便血、腹脹者長期久坐不動者有腸癌腸息肉家族史或病史者 每年進行一次肛門指診+腸鏡
胃癌食管癌 40歲以上人群有胃炎、胃潰瘍等基礎疾病有家族史愛吃過硬過燙食物者抽煙喝酒者 40歲以上健康人群若第一次胃鏡無異常,且生活習慣良好,可3~4年檢查一次,其餘人群最好一年一次
肝癌 男性35歲、女性45歲B肝或C肝病毒感染者脂肪肝患者經常喝酒的人 每年做一次肝功能檢查+肝臟B超
乳腺癌 有乳腺癌家族史初潮早、絕經晚的人,晚會晚育或者沒有生育的人常吃避孕藥或多次人工流產、性生活紊亂的人既往有乳腺導管、乳腺小葉不典型增生或小葉原位癌的患者做過胸部放療的人 30歲以後的女性,每年進行1~2次乳腺超聲+鉬靶照相

除此之外,國家癌症中心還在國家衛健委的新聞發布會上還提到了預防癌症的三點建議:

1

踐行健康的生活方式

比如戒煙限酒、適量運動、合理膳食,避免陽光暴曬等。

2

注意預防與癌症相關的感染因素

比如幽門螺旋桿菌、人乳頭瘤病毒、肝炎病毒等,適齡人群還應儘早接種B肝疫苗和HPV疫苗。

3

注意保持生活與工作環境健康

特別要做好職業防護,避免接觸職業致癌物

本期科普醫生

醫生簡介

四川省抗癌協會理事、四川省免疫學會常務理事、四川省細胞生物學會理事中國醫學裝備協會組織再生分會常務委員、中國生物技術協會基因檢測分會委員。主持國家和省部級7項基金資助以第一/通訊作者發表SCI論文50餘篇。

主要研究方向:記憶通脹介導重大疾病演進的免疫學機制;宿主免疫異質性產生的生物學原理與干預策略。

門診時間

周四上午

編輯 | 俊臣

監製 | 黃利琴

審核 | 藍嵐

圖片來源 | 攝圖網

轉載請評論區留言或添加客服(scmy120)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052c223a820d2dac1ddc5c81b24c87e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