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黔西南州望謨縣,深處廣袤蔥綠的群山中。
在層巒疊嶂的山區中,矗立著一所高中。
副校長劉秀祥,正在給師生演講。他用自己的真實經歷告訴學生——讀書可以創造絢爛的人生。
靠著一場場演講,他阻止了無數打算退學的孩子們,改變了他們的命運。
他就是14年前轟動一時「千里背母上大學」的男孩——劉秀詳。
我要逃離這個地方
如果人生是一場牌局,劉秀祥拿到的「牌」無疑是最「爛」的。
1988年他出生於望謨縣的一個小山村。
4歲,父親因病去世,讓本就貧苦的家庭雪上加霜。
後來,哥哥和姐姐無法忍受悲慘的生活,雙雙離家出走。
母親無法承受失去孩子的打擊,精神失常。
從那以後,劉秀祥和母親相依為命,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重任。
老師了解到劉秀祥的家庭情況,替他墊付了學費,送他一本《平凡的世界》,告訴他「你儘管讀書一切都會好的」。
年幼的劉秀祥想逃離山村,逃離這個傷心地。
他努力學習,以全縣第三名的成績考上初中。
因為交不起學費,劉秀祥只能選擇一所免學費的學校,代價則是離家很遠很遠,只能把母親帶到身邊照顧。
離開村子前,他跪在父親墳前,發誓會照顧好母親。
就這樣,他帶著母親踏上了艱難求學之路。
沒錢租房,他在學校邊上搭了間茅草屋,沒錢吃飯,他就每天去小攤旁撿爛菜葉吃。
學習之餘,他利用周末撿廢品,上山挖藥材,換錢給母親治病。
晚上撿瓶子,撿了一個發現前面還有一個,越撿越開心,不知不覺天就亮了。
「我並不覺得苦,因為我必須要從山村那種環境里走出來。」
生活艱辛,他依然憑藉頑強的毅力讀完了中學。
初中畢業那個暑假,他一天打幾份工,只睡四個小時。
因為太睏了,他從施工的地方掉下來,幸好有安全網保護才撿回了一條命,至今想起來還有點後怕。
暑假總共賺了1800塊,揣著這筆錢,劉秀祥帶著母親去安龍縣上高中。
他在學校邊租了一個棄用的二層豬圈,改造成兩居室,用塑料布圍起來,就是家了。
漆黑的燈光、惡臭的氣味、打不盡的蚊蟲……構成了劉秀祥的青春記憶。
除了面對緊張枯燥的高中學業,劉秀祥還要想辦法賺錢。
白天上學,晚上撿廢品、周末打零工。工地、飯店、礦場……都有他為維持生計而奔忙的身影。
然而,上天並沒有眷戀這個苦命人。
因為長期的營養不良和勞累奔波,高考前一周他病倒了,最終以6分之差無緣大學。
父親亡故、姐弟出走、母親瘋傻……多年的委屈無處釋放。他想不明白,命運為何待他如此不公。
他甚至想到了死。
最後一次整理物品,翻開日記,卻被一句話直擊心臟:「當你在抱怨自己沒有鞋穿的時候,回過頭髮現別人沒有腳」。
是啊,生活再苦,他還有母親。
他想再努力一次。
因為成績不夠拔尖,沒有學校願意要他。他跑遍各個中學,跪在校長面前,終於得到了一個復讀的機會。
2008年,劉秀祥考上了山東臨沂師範學院。拿到通知書那一刻他抱著母親痛哭。
他終於可以走出大山,去外面看看。
劉秀祥攙著母親,裹著編織袋,坐上離家的列車。
大學期間,他一邊賺錢,一邊照顧母親。
儘管過的很辛苦,他還是竭盡所能幫助別人,還出錢資助了3個學生念書。
堅韌、孝順、善良。劉秀祥的故事在同學間不脛而走,媒體被爭相報道,稱他為「貴州第一孝子」。
很多人深受感動要資助他,被劉秀祥一口回絕。
畢業時,有企業聽聞他的事跡,向他開出55萬的年薪。
劉秀祥心動了。
這些錢,足夠他和母親體面生活。
這時,劉秀祥得知老家的表妹要退學。想到在貧困的家鄉,還有許多人像表妹一樣被迫或主動輟學,無法掌控自己的人生。劉秀祥做了一個決定
——他要回鄉,要點燃更多孩子的夢想。
城市的寫字樓里,不缺一個白領,但山區的課堂上,缺一個慰藉心靈的老師。
「只要改變一個人的命運,我覺得就足夠了」。
大山深處的築夢人
2012年,劉秀祥以特崗教師的身份回望謨縣支教。
他接手的班級在學校出了名的差,每個學生都在混日子。
劉秀祥很清楚,對這些孩子們而言,考上大學是走出苦難的唯一途徑。
「如果我能走出來,那他們也一樣」。
劉秀祥自掏腰包開班會、搞團建,發掘學生的特長,毫不吝嗇鼓勵每一個孩子。
每逢周末或過節,劉秀祥就分批把學生帶回家,一起做飯,聊家常。
把自己的勵志報道給學生看,鼓舞大家好好學習。
結果,這個曾經不被看好的班,每個人都考上了大學。
在望謨縣,這不亞於一個奇蹟。
有一個學生叫楊興旺,和父親相依為命。為了減輕家裡的負擔,他萌生了退學的念頭。
劉秀祥拍了拍他的肩膀說「讀下去就有希望」。
他告訴學生,不要退學,缺錢他會幫著想辦法。
在劉秀祥的鼓勵下,楊興旺考上了理想的大學。
他曾在井底仰望過天空,現在甘願成為井中的梯子。
貴州全年一半的時間都在下雨,劉秀祥經常騎著摩托車趟過泥濘的山路去家訪。碰到下坡,連人帶車往下滑。但他不想那麼多,「當時只想著我一定要到學生家,去把他們勸回來上學。
十年騎壞8輛摩托;
幫1800多位孩子重返校園;
還牽線資助4200多位貧困學生;
……
2012年,望謨全縣高中生只有800名左右,每年只有一百多人能考上大學。
劉秀祥來之後的十年間,不僅勸返學生重返校園,還用自己的影響力改善師資力量。
現在的縣高中,僅一個年級都有1000多人,超過一半的學生能考上大學。
現在,劉秀祥是望謨縣實驗高中的副校長。
每天清晨,他都目送孩子們走進教室。
他清楚地知道,每個學生的飲食喜好,睡眠作息,性格特點……
比起劉校長,學生更喜歡叫他「祥哥」。
這些學生畢業後成為教師、醫生、警察……散成滿天星,成為社會中流砥柱。
劉秀祥曾「偷偷」資助過一個學生,學生畢業後回到望謨縣,當了一名教師,薪火相傳。
無數學生給劉秀祥寫信感謝: 如果沒有你,便沒有我如今的人生。
劉秀祥的教學故事,感動全國。「全國最美教師」,「中國青年五四獎章」……榮譽接踵而至。站上更高的領獎台,他依然心系學生。
他說:未來的中國,就在今天的課堂里。每一個孩子都應該有更好的未來。
他讓我想起了張桂梅。
張桂梅紮根大山把無數女孩送往更廣闊的世界。
由於過度操勞,張桂梅疾病纏身,多次入院搶救。
她說「我身體不太好了,能不能先把喪葬費先提給我,我想用在孩子們身上」。
這個世界,總有劉秀祥和張桂梅這樣不求回報的人,把目光投向山區,努力拯救每一個落單的孩子,雕刻一份名為「自己」的禮物。
「她們後面的路走得比我好,比我幸福就夠了」。
這是屬於他們的純粹。
向「燃燈校長」致敬!
參考資料:
央視《面對面》專訪:黔西南--劉秀祥!紮根山區10年,勸回1800多名學生......
中華英才半月刊,時代楷模|劉秀祥:歸來,做大山深處貧困學子的引路人
新教育家,劉秀祥:出走與歸來,一個「攀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