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六年歸來,她就是要和生活過不去

2022-04-02     24樓影院

原標題:時隔六年歸來,她就是要和生活過不去

前陣子短視頻平台曾火過一段文案:智者不入愛河,冤種重蹈覆轍。但是,歡迎回到現實世界,真正的智者並非不入愛河,而是在愛河裡尋另一人共掌一舵、弋於愛河。

國產劇《我們的婚姻》中這些夫妻們戀人們,始於愛情、而後愛恨交織,又在婚姻長河裡撲騰幾番、嗆過水後與愛人乘風破浪,他們未必時刻是明辨生活航向的智者,卻因不放棄尋找方向而血肉豐盈。

這劇剛剛收官,後勁餘味不小,身邊幾個朋友跟我一樣,都是近期才開始追。它涵蓋了我們舉目可及的婚內情和婚外事:全職媽媽辭職記、家庭煮夫鬧離婚、金融高管轉移婚內財產、不婚男女被愛火推進圍城……

這些衝突激烈的故事素材沒有被主創捏成狗血過火的模樣,而是細膩地鋪開了幾組婚姻關係的範本:或不舍自由或算計盈虧的不婚族、破解現代婚姻生活新命題的已婚人士、認清高級PUA及時止損的單親母親,正好契合了當下年輕受眾和熟齡受眾兩大層次。

01

婚姻劇里的自我意識主動覺醒

曾幾何時,打開電視機,就見國產劇里婆媳、小三等倫理衝突大行其道。家庭關係的真正核心——丈夫和妻子,卻處於被忽視的失語狀態。《我們的婚姻》不同,它聚焦於丈夫和妻子的自我意識,拆解著婚姻新式困局的真相。

女主角沈彗星,金融學出身,與丈夫盛江川是大學師兄妹,畢業時因為懷孕,不得不放棄工作機會,做了六年全職媽媽。孩子上學後,她準備回歸職場。

雖然困於小家庭多年,但難得的是,沈彗星沒有喪失自我、沒有忘記在家室之外的世界占一席之地發光的夢想。除了妻子和母親,她還有其他身份和夢想要去成為與實現。

沈彗星即便做全職媽媽六年,也沒有停止成長,因為她不僅沒有接納「男主外、女主內」的模式,更很好地保護了六年前的職業夢想,依然是辯論賽場那個頭腦清晰、據理力爭的沈彗星。她在面試時遭遇性別歧視時,會說:「如果你面前坐著的是個男人,你還會有這樣的顧慮嗎?」

沈彗星雖然沒有工作經驗,但也不是初出茅廬的愣頭青,她會為每一場面試做十足的準備,驚艷四座,但面對隱性職場潛規則,她也不卑不亢表達自己的態度,得體犀利。

清醒如沈彗星,她向來明了對家庭付出不是憑「誰賺錢回家」而定,她從不覺得在夫妻關係中低丈夫一頭。沈彗星做著讓蔣靜咋舌的事,如把丈夫趕到小黑屋:「為什麼一旦我們的工作出現衝突,就得以你為主、以我為次呢,你為家庭付出過什麼?」因為她從未質疑過「並肩戰鬥」的初心,所以她底氣十足。

沈彗星的丈夫盛江川遠非惡丈夫,只是骨子裡逃不過大男子主義,經歷六年沈彗星做後盾照顧家庭,開始認同「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穩定婚姻結構,因此千方百計勸阻妻子投身金融街的夢想,並認為這是他對妻子的保護。

沈彗星面對盛江川和盛江川老闆曹大仁的勸說,認為這是「既得利益者理論」。沈彗星深知:在成為他人妻、他人母之前,首先得是她自己。

另一邊,全職爸爸李宇文的困境與沈彗星也頗有幾分相似。

李宇文是本可以在歷史領域實現價值的歷史研究員,但因兒子一歲時保姆疏忽照顧,給妻子留下陰影,心甘情願回家親自照顧孩子,支持身處投行的妻子董思佳拼搏事業。妻子是內卷全勤媽媽,丈夫卻是標準的溫和草食男。對價值認定的標準不同,矛盾也就隨之產生。

李宇文在岳父母的談話中發現,他的價值從未被家人認可。沒有事業,是他的「原罪」。就連妻子也這麼覺得,日常的付出、默默的成全以及他對學術的志趣,在金融街的價值評估標準下,都單薄得很。

當他最終意識到妻子對「丈夫」之外獨立人格的忽視時,他決定離開深愛的妻子。在這段婚姻中,他不在意世俗眼光曲解他的付出和犧牲,但仍需要枕邊人的尊重。唯有雙向的尊重,才能予兩性關係以保護。李宇文溫和而鄭重地提出分手,在剪不斷理還亂以「黏糊」為觀眾吐槽的傳統國產劇中,是個乾脆利落的進步。

無論是沈彗星,還是李宇文,首先是一個大寫的「人」,再是小寫的「妻子/丈夫」。自我意識,必然會延伸出自我期許和自我選擇,從而在婚姻的岔路口做出出於本心的選擇。

生活中的盛江川和董思佳,他們忽視、曲解愛人的自我意識,前者因妻子追求自我影響自己事業步調而本能抗拒,後者錯把丈夫的包容當縱容。

《我們的婚姻》將自我意識和夫妻關係問題細膩拆解、生動刻畫、著力突出,意在提醒大家:擁有了獨立人格,便不會在婚姻愛河中迷失自我。

02

別被「角色投射」蒙蔽雙眼

我們細說了盛江川和董思佳在婚姻中的問題癥結,但他們都不是無藥可救的自私之人,意識到給家庭造成的缺失和遺憾,他們會反思、會內疚,也會勇敢修正。那為什麼日常相處時,伴侶的需求進入了他們的盲區呢?

因為他們被自己的幻想蒙蔽了。

心理學中,有個重要的概念叫「角色投射」。大意是說,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會在早年經歷的影響下,對不同的關係產生不同的「故事模式」。

劇中,陸維斌給妻子的角色,是「封建大房「式的,他永遠掌控選擇權,而對方沒有。一旦蔣靜的表現與他的想法不一致,他會用自己的套路來馴化妻子回到預設的軌道上來。

盛江川對妻子沈彗星的角色投射是做「男人的後盾」,解決家庭里的一切煩惱;董思佳則在享受李宇文築好的溫柔鄉同時,又在期待他也是一名事業有成的丈夫,為她掙一分面子。

他們理想中的另一半是「我期待的樣子」,而不是「你本來的樣子」。因此,當角色投射的幻想占據內心後,就不可避免地忽略了另一半的感受。

但沈彗星和李宇文都是非常正視自身需求的人,並不接受他們的伴侶分配的角色。沈彗星和李宇文從頭到尾尊重自己,可以為愛有所犧牲,但決不允許自我被對方的期待淹沒。

盛江川和董思佳在婚姻中智者的一面,在於他們及時正視婚姻中的問題,走出為對方編織的角色幻夢。蔣靜也終於認清將婚姻作職場、「把老公當老闆」理念的荒謬與可憎,主動打破幻想,邁進真正的職場。霍連凱和黎小田在看到單身自由之外,因愛而結合更幸福的生活方式,主動為愛而走進婚姻。

在劇集結局,三對夫妻的圓滿,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從此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結局沒有給出婚姻的答案,而是給出尋找答案的方法:面對未來的恐懼和焦慮,共同面對、尋找屬於自己內心的答案。

03

肯為愛改變的人,才是婚姻里可愛的人

首先,女性開始從「完美妻子」「完美女兒」牢籠中解綁。

沈彗星的母親蔡勝美在沈彗星緊張甚至崩潰邊緣,告訴女兒:「要學會放手,不要做完美媽媽」時,這位「不靠譜、不完美」的好媽媽圈粉無數。

這代表著女性渴望解綁的心聲:不要再忙著在母親這個身份里卷自己了。

我們的中國式媽媽們永遠在反思、永遠在成長、永遠在從內到外地渴望完美。不,你既做不到,也不必做,做你自己就好了。

劇中蔡勝美這個角色,與其他力圖活得有理有據的女性形成了鮮活有趣的映襯,她對生活、對外在評價、對身上每個角色的完成度都毫不用力,在前夫和女兒嘴裡,甚至是「毫不靠譜」,但她恣意、綻放,活得淋漓盡致。不管年紀幾何,都對愛與被愛的追求很坦然。

蔡勝美這個角色的存在意義,或許就是在一群勤奮過人生的女性中,提供另一種無畏的樣本:無論你覺得對錯好壞如何,我每天都歡歡喜喜做著自己。

再者,沒有完美的妻子和丈夫,但可以在不完美中為愛成長。

和我一同追劇的朋友,一開始猛吐槽盛江川,後來又感慨:他還是可愛的,你看,至少人家老公會反思、會改正。盛江川在帶女兒出差照顧女兒手忙腳亂中,意識到妻子六年來為家庭的付出,當他發現買垃圾袋都有諸多講究時,他真的因有愛而可愛了起來。

同時盛江川也意識到自己對這段關係的需求,不再總以功臣自居。正是這樣的換位思考,讓他意識到,他們的關係的確不是一前一後,妻子向來是獨立個體在家庭里與他並肩戰鬥、抵禦生活的逆流。

被觀眾戲稱「女版盛江川」的董思佳,也在明白丈夫無法再容忍她而選擇離婚時,打破全勤紀錄、為孩子請第一次假、全心支持老公的事業,那個在金融街酗酒、內卷的女性,平衡了家庭與工作,也因變得有溫度而可愛起來。

飲食男女,常有對婚姻的錯誤認知。但願意改正,願意尊重對方,願意重審婚姻關係,亡羊補牢,修復婚姻,為時不晚。

人對愛,大多都敏銳,都願意你投我以木桃,我一定報你以瓊瑤。真正的改變,開啟的一定是關於愛的良性循環。

04

《我們的婚姻》緊跟時代語境,充分勾勒劇中人物的深層心理,難得地展示了彈性婚姻關係該有的樣子。

彈性婚姻就像一根屈伸有度的橡皮筋,如果夫妻之間沒有人願意做出改變,那麼繃緊的皮筋會斷掉,留有餘力,方得改變塑形的空間。就像劇中幾對伴侶,固然有雞毛一地,但看完劇,並不會陷入恐婚恐育的焦慮中。

自我意識在婚姻關係中需要被理解和尊重,它更有助於促進婚姻關係往良性發展。

與此同時,劇集展示了普通人在情感關係中會面對的種種衝突和矛盾,也為探尋良性高質量婚姻提供一個方向:愛河裡的智者,視愛人如夥伴,尊重彼此的獨立價值,並肩共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04b4242f613b8cf7c83b7059fc134ee9.html